日本称永不承诺减排目标遭批 气候谈判前景堪忧
2010/12/4 11:53:27 新闻来源: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02日
截止到1号,坎昆会议刚进入第三天,《京都议定书》工作组谈判就出现了停滞,原因之一是日本代表连续在不同场合宣称“永远”不会就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今天播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午间话题节目将连线特派记者以及气候问题专家,参与讨论。
主持人:首先我们连线采访这次会议的特派记者国宇翔。国宇翔,日本是怎样公然反对《京都议定书》的?
记者:是这样的。日本一直明确反对延续《京都议定书》。在坎昆会议召开前,日本已经多次提出抛弃“双轨制”而采用“单轨制”,也就是取消《京都议定书》,将分别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展开的谈判合二为一。然而,就在会议刚刚开始的第二天,日本谈判官员就公开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日本都绝对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与此同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 仙谷由人 11月30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日本坚决反对就把《京都议定书》延长至第二承诺期展开辩论”,称第二承诺期“不公平且无效”。这是日本方面首次直白的表明其抛弃《京都议定书》的立场。
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的理由是,《京都议定书》只覆盖了全球排放量27%的国家,而世界的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和中国都没有在《议定书》的框架中承诺减排目标。坎昆气候大会召开之前,日本国内的九大产业联盟已对日本政府联合施压,要求政府反对延续《议定书》。
日本的强硬态度也使它获得了“化石奖”,这是一个由非政府组织在气候大会期间,颁发给态度僵硬、阻碍气候谈判进程者的奖项。主持人。
主持人:那么各方对于日本的表态都怎么看?
记者:日本方面的强硬表态使得《京都议定书》工作组谈判出现了停滞,也引来了多方的批评。“气候行动网络”组织就发表声明说,日方的表态是“毁灭性”的,这类声明令多方感到心烦意乱,给谈判营造出一种非建设性的氛围。“凯尔国际”组织的发言人艾里克说,日本给世界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其他一些国家要是不愿意接受一份有法律效力限制排放的协议,他们就可能会仿效日本,这使得本次会议一开始就陷入了不利局面。
“绿色和平”组织官员杨爱伦评论说,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国,如今却坚决地反对议定书的延续。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大幅度减排,然而日本拿中国作为借口,逃避发达国家的责任,这样是不公平的。
一名与会的英国官员表示,日本在会议刚开始时就发表如此直白的声明,让人感到吃惊。如果日本不是将此作为一种谈判策略,而是确实作为自己的正式立场,那么此举将招来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直接导致各方在本次大会上无法在一些本可能取得进展的方面达成一致。主持人。
主持人:日本的强硬表态反应出什么问题?
记者:目前,气候谈判进程陷入僵局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譬如,发展中国家要求应当坚持“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发达国家由于历史责任以及其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拥有的能力,必须率先进行大幅量化的减排。同时,要拿出足够资金、技术,帮助在气候变化中的受害者——广大发展中国家来应对气候变化。
而发达国家不仅经常提出“单轨制”的论调,推卸其本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在提供资金方面,也要求发展中国家提高所谓的“透明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可”原则,而这一做法使得发展中国家担心自己主权可能受到损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无法在这些彼此最关切的问题上减少差距,气候谈判的进程就很难在实质上取得进展。这也就是为什么《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然而到目前为止,各方依然无法形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来替代《京都议定书》。主持人。
日本的表态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态度
主持人:的确,日本的这种强硬态度,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矛盾。虽然坎昆会议在举行前已经不被看好,与会各方认为这次会议难以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这次日本公然反对《京都议定书》还是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日本这种表态?下面我们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气候问题专家王瑞彬先生。王先生,日本为什么会宣称永不承诺减排目标?
王瑞彬:日本的表态代表了目前参与谈判的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或者说主要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就是在未来的国际减排承诺上,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以前参加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发达国家,或者说工业化国家,很多事实上在作出承诺之后,到目前为止不能完成自己的减排承诺,减排目标不仅仅是没有达成,反而还出现一种排放量继续增加,甚至超过原先做承诺时的排放量,日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还有一点,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经济复苏非常乏力,再说,对于日本来讲,也没有这样强烈的意愿继续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减排义务。
国际气候谈判前景堪忧
主持人:那么日本的表态会给当前的国际气候谈判带来什么影响?
王瑞彬:总体来讲,这种结果应该是很负面的,首先我们来看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前景在日本的表态下是笼罩了一层阴影,在日本的明确表态之外,可以看到,目前只有欧盟对京都议定书的前景作了一个有条件的承诺,另外,作为俄罗斯来讲,也是附加了自己的条件,俄罗斯期望在原有的京都议定书京都机制之下的排放权能够保留,在这个前提之下,才可能做出进一步的承诺,同样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比较消极,所以说,这么多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而且是做出明确减排承诺的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不再明确表示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前途是令人担忧的。
另外,从整个国际气候谈判进程来看,应该说是一种打击,也是一种挫折,因为京都议定书可以说是国际气候谈判启动以来的第一个气候条约,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的国际文件,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如果这个文件在当前的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遭到抛弃,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很难再获得类似于京都议定书这样一个谈判成果,以前国际社会所期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综合的全面的国际气候协议的达成,恐怕就更为困难。所以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负面的。
主持人:好的。或许现在要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不容易,但是坎昆会议的举行可以让人们产生一种期待:这次会议和将来的会议都将让政界和公众关注各国采取了哪些减排行动,以促成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森林砍伐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黄惠康12月1号再次表达了中方的立场。他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长期国际气候谈判凝聚的共识。如果有的国家借口《议定书》制定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要推倒重来,那是倒行逆施,是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也是国际社会不愿看到的。
(记者 国宇翔) (来源:国际在线)
主持人:首先我们连线采访这次会议的特派记者国宇翔。国宇翔,日本是怎样公然反对《京都议定书》的?
记者:是这样的。日本一直明确反对延续《京都议定书》。在坎昆会议召开前,日本已经多次提出抛弃“双轨制”而采用“单轨制”,也就是取消《京都议定书》,将分别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展开的谈判合二为一。然而,就在会议刚刚开始的第二天,日本谈判官员就公开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日本都绝对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与此同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 仙谷由人 11月30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日本坚决反对就把《京都议定书》延长至第二承诺期展开辩论”,称第二承诺期“不公平且无效”。这是日本方面首次直白的表明其抛弃《京都议定书》的立场。
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的理由是,《京都议定书》只覆盖了全球排放量27%的国家,而世界的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和中国都没有在《议定书》的框架中承诺减排目标。坎昆气候大会召开之前,日本国内的九大产业联盟已对日本政府联合施压,要求政府反对延续《议定书》。
日本的强硬态度也使它获得了“化石奖”,这是一个由非政府组织在气候大会期间,颁发给态度僵硬、阻碍气候谈判进程者的奖项。主持人。
主持人:那么各方对于日本的表态都怎么看?
记者:日本方面的强硬表态使得《京都议定书》工作组谈判出现了停滞,也引来了多方的批评。“气候行动网络”组织就发表声明说,日方的表态是“毁灭性”的,这类声明令多方感到心烦意乱,给谈判营造出一种非建设性的氛围。“凯尔国际”组织的发言人艾里克说,日本给世界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其他一些国家要是不愿意接受一份有法律效力限制排放的协议,他们就可能会仿效日本,这使得本次会议一开始就陷入了不利局面。
“绿色和平”组织官员杨爱伦评论说,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国,如今却坚决地反对议定书的延续。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大幅度减排,然而日本拿中国作为借口,逃避发达国家的责任,这样是不公平的。
一名与会的英国官员表示,日本在会议刚开始时就发表如此直白的声明,让人感到吃惊。如果日本不是将此作为一种谈判策略,而是确实作为自己的正式立场,那么此举将招来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直接导致各方在本次大会上无法在一些本可能取得进展的方面达成一致。主持人。
主持人:日本的强硬表态反应出什么问题?
记者:目前,气候谈判进程陷入僵局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譬如,发展中国家要求应当坚持“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发达国家由于历史责任以及其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拥有的能力,必须率先进行大幅量化的减排。同时,要拿出足够资金、技术,帮助在气候变化中的受害者——广大发展中国家来应对气候变化。
而发达国家不仅经常提出“单轨制”的论调,推卸其本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在提供资金方面,也要求发展中国家提高所谓的“透明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可”原则,而这一做法使得发展中国家担心自己主权可能受到损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无法在这些彼此最关切的问题上减少差距,气候谈判的进程就很难在实质上取得进展。这也就是为什么《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然而到目前为止,各方依然无法形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来替代《京都议定书》。主持人。
日本的表态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态度
主持人:的确,日本的这种强硬态度,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矛盾。虽然坎昆会议在举行前已经不被看好,与会各方认为这次会议难以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这次日本公然反对《京都议定书》还是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日本这种表态?下面我们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气候问题专家王瑞彬先生。王先生,日本为什么会宣称永不承诺减排目标?
王瑞彬:日本的表态代表了目前参与谈判的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或者说主要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就是在未来的国际减排承诺上,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以前参加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发达国家,或者说工业化国家,很多事实上在作出承诺之后,到目前为止不能完成自己的减排承诺,减排目标不仅仅是没有达成,反而还出现一种排放量继续增加,甚至超过原先做承诺时的排放量,日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还有一点,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经济复苏非常乏力,再说,对于日本来讲,也没有这样强烈的意愿继续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减排义务。
国际气候谈判前景堪忧
主持人:那么日本的表态会给当前的国际气候谈判带来什么影响?
王瑞彬:总体来讲,这种结果应该是很负面的,首先我们来看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前景在日本的表态下是笼罩了一层阴影,在日本的明确表态之外,可以看到,目前只有欧盟对京都议定书的前景作了一个有条件的承诺,另外,作为俄罗斯来讲,也是附加了自己的条件,俄罗斯期望在原有的京都议定书京都机制之下的排放权能够保留,在这个前提之下,才可能做出进一步的承诺,同样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比较消极,所以说,这么多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而且是做出明确减排承诺的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不再明确表示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前途是令人担忧的。
另外,从整个国际气候谈判进程来看,应该说是一种打击,也是一种挫折,因为京都议定书可以说是国际气候谈判启动以来的第一个气候条约,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的国际文件,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如果这个文件在当前的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遭到抛弃,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很难再获得类似于京都议定书这样一个谈判成果,以前国际社会所期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综合的全面的国际气候协议的达成,恐怕就更为困难。所以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负面的。
主持人:好的。或许现在要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不容易,但是坎昆会议的举行可以让人们产生一种期待:这次会议和将来的会议都将让政界和公众关注各国采取了哪些减排行动,以促成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森林砍伐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黄惠康12月1号再次表达了中方的立场。他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长期国际气候谈判凝聚的共识。如果有的国家借口《议定书》制定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要推倒重来,那是倒行逆施,是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也是国际社会不愿看到的。
(记者 国宇翔)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