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拦海大坝走上“绿色”之路
2009/12/10 15:52:10 新闻来源:解放军日报
本报布鲁塞尔12月4日电(驻欧记者 敖军)荷兰拦海大坝据称是世界上能够在太空用肉眼看到的人工建筑。为了抵御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海潮袭击,荷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三角洲计划”,耗资75亿欧元,用几百公里长的拦海大坝、水闸和运河,构筑起贯穿整个西部海岸线的海防工程。
然而,在环保意识和低碳经济盛行的今天,以抵挡“万年一遇”海潮风暴标准设计的荷兰拦海大坝,却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拦海治水保栖身之地
站在奥斯特西尔德大坝上,1953年1月那场决堤的海潮惨剧仿佛还历历在目,1800多人被汹涌而入的海水淹死。如今,这里建起了3道拦海大坝,十几公里长的钢筋混凝土坝体,62道可升降的铁门将海水牢牢锁住,铁门以西,就是低于海平面以下六七米的荷兰低地。
据荷兰政府提供的一份数据,到本世纪末,北海的海平面将上升0.65米到1.5米,全球气候变暖将让荷兰人在海洋中无处栖身。为了应对危机,荷兰人只能建造更高、更稳固的拦海大坝。在1997年建成的梅斯兰大坝前,两道可开启式扇形浮动钢结构坝体高达22米,400多米的长度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重量却是埃菲尔铁塔的2倍。除了坝体坚固外,整个防洪过程还融合了航运、电子监控、预警、疏散、环保等多种功能设计。
低碳城市建浮动住宅
从梅斯兰大坝以东约30公里,就是它所保护的荷兰经济命脉———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由于现代航运的超大型货轮无法进入鹿特丹河道,鹿特丹在西部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深水港。旧港区4000公顷的空闲土地则重新规划,成了低碳经济的试验田,许多以环保科技研发为目标的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已经进驻旧港区。为了打造低碳经济城市,鹿特丹制订了在2025年碳排放量削减一半的目标,并争取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
为了应对洪水和内涝的威胁,鹿特丹还试验性地开辟出面积达50公顷的浮动房屋社区,在河道上建造浮动住宅,能够根据河水涨落自由上下浮动。在旧港区内所有的新建住宅及办公楼的地基下均建有储水槽,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园内也设计有蓄水池,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吸纳雨水。
退田疏河还海洋生态
环保科技的日益进步让荷兰政府意识到,治水光靠堵还不行。拓宽河道,海岸以沙为墙,甚至炸坝退田还海等,种种生态化的设计让荷兰拦海大坝变得越来越“绿色”。
荷兰政府近日决定,将泽兰德省一块1907年围垦出来的面积为300公顷的洼地淹没,回归大海。这是根据荷兰与比利时2005年达成的一项协议,一方面拓宽疏浚斯凯尔特河,让超大型货轮能够进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同时恢复这一地区的海洋湿地生态环境。
然而,在环保意识和低碳经济盛行的今天,以抵挡“万年一遇”海潮风暴标准设计的荷兰拦海大坝,却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拦海治水保栖身之地
站在奥斯特西尔德大坝上,1953年1月那场决堤的海潮惨剧仿佛还历历在目,1800多人被汹涌而入的海水淹死。如今,这里建起了3道拦海大坝,十几公里长的钢筋混凝土坝体,62道可升降的铁门将海水牢牢锁住,铁门以西,就是低于海平面以下六七米的荷兰低地。
据荷兰政府提供的一份数据,到本世纪末,北海的海平面将上升0.65米到1.5米,全球气候变暖将让荷兰人在海洋中无处栖身。为了应对危机,荷兰人只能建造更高、更稳固的拦海大坝。在1997年建成的梅斯兰大坝前,两道可开启式扇形浮动钢结构坝体高达22米,400多米的长度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重量却是埃菲尔铁塔的2倍。除了坝体坚固外,整个防洪过程还融合了航运、电子监控、预警、疏散、环保等多种功能设计。
低碳城市建浮动住宅
从梅斯兰大坝以东约30公里,就是它所保护的荷兰经济命脉———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由于现代航运的超大型货轮无法进入鹿特丹河道,鹿特丹在西部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深水港。旧港区4000公顷的空闲土地则重新规划,成了低碳经济的试验田,许多以环保科技研发为目标的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已经进驻旧港区。为了打造低碳经济城市,鹿特丹制订了在2025年碳排放量削减一半的目标,并争取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
为了应对洪水和内涝的威胁,鹿特丹还试验性地开辟出面积达50公顷的浮动房屋社区,在河道上建造浮动住宅,能够根据河水涨落自由上下浮动。在旧港区内所有的新建住宅及办公楼的地基下均建有储水槽,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园内也设计有蓄水池,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吸纳雨水。
退田疏河还海洋生态
环保科技的日益进步让荷兰政府意识到,治水光靠堵还不行。拓宽河道,海岸以沙为墙,甚至炸坝退田还海等,种种生态化的设计让荷兰拦海大坝变得越来越“绿色”。
荷兰政府近日决定,将泽兰德省一块1907年围垦出来的面积为300公顷的洼地淹没,回归大海。这是根据荷兰与比利时2005年达成的一项协议,一方面拓宽疏浚斯凯尔特河,让超大型货轮能够进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同时恢复这一地区的海洋湿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