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利益博弈中的承诺宣言秀
2009/12/3 8:55:39 新闻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将于12月8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已经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要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完成《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前景难言乐观。
“国际社会各方立场与利益冲突颇多,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能否达成实质协议,仍存在变数。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原则性的政治承诺宣言书。”持续关注气候变化谈判的研究者、中国低碳网总编林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日前,中美两大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国均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11月25日,在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方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同一天,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对此,国际能源署(简称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表示,中国和美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是今年12月7日至1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一个里程碑。不过Birol也强调,美国和中国的决定如果得到落实,则将是气候变化谈判的里程碑,并可能促成能源行业的变革。
负责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特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国内的自主承诺,而非国际协议,但是“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事实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早已从认识层面转为采取实际行动。解振华在11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比2005年降低13%。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一目标有希望实现。因此,分析者普遍认为,2020年下降40%—45%没有太多悬念。即便考虑到经济的迅速增长,这仍将大幅减缓排放量的增长。
此外,“中方的参与还将减少美国国内在采取有力行动方面的阻力。”林辉说。此前美国屡屡将“球”踢给中国,由于中国未作出承诺,美国也不愿采取行动。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中国的努力还将有助于奥巴马政府在国内赢得这场辩论。
不过美国国内这场辩论赛的结果仍然难以预料。
观察奥巴马政府,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是保证其庞大的医改计划通过,而近段时间以来,奥巴马的支持率已经下跌。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者称,如果奥巴马不愿在减排上面动用自己“越来越少”的政治资本,美国就无望作出承诺。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贺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奥巴马能否在12月份的气候会议上作出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很难预料。更为有力的佐证是从美国参议院的议事日程上看,在12月份批准奥巴马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法案》已无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国会也不可能批准带有强制减排要求的《京都议定书》。
所以,奥巴马有关到2020年美国的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17%的提议价值不大。一方面,这样的减排力度低于欧盟提出的水平,另一方面,旨在实现上述减排目标的法案还卡在美国国会。从美国参议院的议事日程上看,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批准奥巴马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法案》已无可能。
而在大多数企业都在从衰退中恢复元气、没有心情为环境而进一步牺牲经济增长之际,奥巴马就如何实现减排目标并没有具体说明。美国国内一些企业,如博地能源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等,就公开反对气候法案的通过。还有刚刚被美国政府拯救出来的美国汽车行业,他们大都采取防御立场。
“对奥巴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最好的期望,是他代表美国能够在政治性承诺上变得积极些。”林辉对记者表示。
对于中国和美国的计划,欧盟并不满意。一些欧洲领导人表示,中国的目标只是承诺削减排放的相对水平,而非承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极限值。他们认为,美国所承诺的大部分减排看来都可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哥本哈根会谈拖延的真正原因在富国。”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和资金扶持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欧盟国家2008年的排放量已比1990年减少了10%以上,据2020年降低20%的目标还有不到一半。而在资金与技术支持方面,发达国家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
令人担忧的是,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期待着哥本哈根能达成一份雄心勃勃的协议并签订具有法律约束的条款。这对他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将来谈判万一破裂,发达国家要承担主要责任。”杨富强表示,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损害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尤其是一些非常易受伤害的不发达或者岛屿国家。
按照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在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应该制定一项较前身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新协议,立即削减全球碳排放的协议。而综合目前的情况看却不容乐观。 记者 晏琴
“国际社会各方立场与利益冲突颇多,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能否达成实质协议,仍存在变数。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原则性的政治承诺宣言书。”持续关注气候变化谈判的研究者、中国低碳网总编林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日前,中美两大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国均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11月25日,在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方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同一天,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对此,国际能源署(简称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表示,中国和美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是今年12月7日至1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一个里程碑。不过Birol也强调,美国和中国的决定如果得到落实,则将是气候变化谈判的里程碑,并可能促成能源行业的变革。
负责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特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国内的自主承诺,而非国际协议,但是“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事实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早已从认识层面转为采取实际行动。解振华在11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比2005年降低13%。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一目标有希望实现。因此,分析者普遍认为,2020年下降40%—45%没有太多悬念。即便考虑到经济的迅速增长,这仍将大幅减缓排放量的增长。
此外,“中方的参与还将减少美国国内在采取有力行动方面的阻力。”林辉说。此前美国屡屡将“球”踢给中国,由于中国未作出承诺,美国也不愿采取行动。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中国的努力还将有助于奥巴马政府在国内赢得这场辩论。
不过美国国内这场辩论赛的结果仍然难以预料。
观察奥巴马政府,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是保证其庞大的医改计划通过,而近段时间以来,奥巴马的支持率已经下跌。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者称,如果奥巴马不愿在减排上面动用自己“越来越少”的政治资本,美国就无望作出承诺。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贺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奥巴马能否在12月份的气候会议上作出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很难预料。更为有力的佐证是从美国参议院的议事日程上看,在12月份批准奥巴马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法案》已无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国会也不可能批准带有强制减排要求的《京都议定书》。
所以,奥巴马有关到2020年美国的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17%的提议价值不大。一方面,这样的减排力度低于欧盟提出的水平,另一方面,旨在实现上述减排目标的法案还卡在美国国会。从美国参议院的议事日程上看,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批准奥巴马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法案》已无可能。
而在大多数企业都在从衰退中恢复元气、没有心情为环境而进一步牺牲经济增长之际,奥巴马就如何实现减排目标并没有具体说明。美国国内一些企业,如博地能源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等,就公开反对气候法案的通过。还有刚刚被美国政府拯救出来的美国汽车行业,他们大都采取防御立场。
“对奥巴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最好的期望,是他代表美国能够在政治性承诺上变得积极些。”林辉对记者表示。
对于中国和美国的计划,欧盟并不满意。一些欧洲领导人表示,中国的目标只是承诺削减排放的相对水平,而非承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极限值。他们认为,美国所承诺的大部分减排看来都可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哥本哈根会谈拖延的真正原因在富国。”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和资金扶持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欧盟国家2008年的排放量已比1990年减少了10%以上,据2020年降低20%的目标还有不到一半。而在资金与技术支持方面,发达国家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
令人担忧的是,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期待着哥本哈根能达成一份雄心勃勃的协议并签订具有法律约束的条款。这对他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将来谈判万一破裂,发达国家要承担主要责任。”杨富强表示,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损害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尤其是一些非常易受伤害的不发达或者岛屿国家。
按照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在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应该制定一项较前身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新协议,立即削减全球碳排放的协议。而综合目前的情况看却不容乐观。 记者 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