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期望从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获得什么?
2009/12/2 9:19:35    新闻来源:青年参考
  意识形态不同不妨碍坦率对话

  中国期望从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获得什么


  ——美国环球邮报网专访中国驻瑞士大使董津义
 


  文 [美] 威廉•多韦尔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之际,11月20日,中国驻瑞士大使董津义就气候变化、中美关系、中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等议题,接受了美国“环球邮报网”驻日内瓦记者威廉·多韦尔的专访。 
  问:中国期望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得到什么? 

  董大使: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哥本哈根会议对国际社会而言非常重要,取得一个平衡的、为各方所接受的积极成果符合各方利益。中方认为,这次会议的目标应着眼于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的实施。这个框架非常好,我们应该按照其规划的步骤一步步向前推进。我们不需要将一切推倒重来,而应该在现有共识的基础上取得具体成果。 

  问:第一步是什么? 

  董大使:第一步是《京都议定书》和《气候变化公约》。现在我们要迈出第二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应该设定2020年的精确排放量,发展中国家也应根据本国国情减少碳排放。发达国家还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帮助后者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应注重行动,而不是空谈,确保会议取得成功。 

  问:中国是否打算减少排放量? 

  董大使:我们已经为此推出了行动计划,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策,其中包括降低能源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可再生能源。去年,中国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了10.1%。我们正在努力达成一项关于减少20%的计划目标。 

  问: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与美国有合作吗? 

  董大使:是的。我们的合作已经有些年了。去年两国就签署了《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在这次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又签署了《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目前我们正在就开发洁净煤技术进行合作。 

  问: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依靠煤炭取暖,难道这不是污染的来源? 

  董大使:我们有一个开发农村地区沼气的项目,已经推行好几年了。在许多地区都有推广,而且运作良好。农民对此也很欢迎,因为它成本低。 

  问:怎么评价奥巴马的访问? 

  董大使:非常成功。所有的会谈都非常友好、坦率而富有成果。领导人之间相互了解和更好地理解对方非常重要。 

  问:可从记者招待会来看,双方有一些重要的分歧。 

  董大使:当然,我们的意识形态不同。我们有不同的文化系统,政府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坦率地对话。 

  问:有报道说,见到奥巴马总统的学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董大使:我们每年有700万应届生毕业。当然必须作出选择,但不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我们有10万名学生在美国学习,美国也有一万名学生在中国学习。奥巴马先生在访华期间表示,他计划在未来4年内扩大在中国学习的美国人数量。这次访问非常成功。 

  问:奥巴马总统提到,中国和美国是竞争对手,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日益减少的世界里。对未来你怎么看? 

  董大使:资源的确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携手合作,去寻找新的能源来源和开发新资源。当中国与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始合作时,肯定对合作双方都有利。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利益,也在帮助他们发展本国经济。中国没有派出军队占领这些国家。我们致力于世界的发展和稳定。 

  问: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建议说,可以尝试用两国集团取代20国集团,中国和美国一道作出重大决策。 

  董大使:这是一个由许多不同国家组成的复杂世界。你不应该指望由一两个国家来管理它。这不是美国,也不是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要单独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大范围内的合作。 

  问: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而中国仍在继续审查制度。这不会阻止中国的发展吗? 

  董大使:这是另一个角度的差异。实际上,你在中国找到的并不是审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规则和法律,其中规定了哪些事情不能说和做。任何合乎法律的都是允许的,反之亦然。如果你读中文报纸,看看中国的网站,你什么都能看到,有时是信息太多了,批评政府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当你提及审查时,须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规则。如果说审查在美国不存在,这不符合事实。有时,我们可能会夸大问题。 

  (::美国环球邮报网11月23日::译 夏微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