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前瞻:坚持原则维护利益
2009/12/1 9:04:24 新闻来源:经济参考报
坚持原则维护利益
———哥本哈根会议前瞻(一)
2009年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值得我们关注。
综合各方专家看法,哥本哈根会议可能有三种前景:第一种是最高方案,即发达国家接受到2020年时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0%的目标,并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转让上也有一定的认可,与此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家提出一些定量的要求;第二种是折中方案,即2008年至2020年发达国家整体排放降低6%,有关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问题以后再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原则性要求;第三种是最低方案,甚至会议失败。此次哥本哈根会议有望达成第二种方案,即折中方案。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是我国在气候会议谈判上坚持的原则。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首先要坚持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据研究,二氧化碳大约可在大气中存留100年左右,从1750年到现在,全世界共排放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0%是发达国家排放的。即使从1850年开始计算,到2004年,在包括G8在内的13个主要排放国家里,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39%,中国排放量占10.8%。联合国的一项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间依靠大量碳排放拉动工业增长,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2006年出版的《斯特恩报告》指出,自195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增长中有3/4来自发达国家,尽管这些国家人口不到世界人口总数的15%。发达国家提出要从1990年开始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企图回避历史责任,我国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坚持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
第二,责任定量需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发达国家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进入低能耗、低排放时期;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处在高能耗、高排放时期;在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农业还点30%甚至50%以上,将进入高能耗、高排放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优先目标是发展,不能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
第三,确定减排目标要以人均排放量为基础。据估计,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290.95亿吨,其中中国排放量达60.17亿吨,超过美国的59.02亿吨,中国已成为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但是,美国仍是人均排放量最大的国家。2006年,全球人均排放量是4.48吨,美国是19.78吨,中国是4.58吨,印度是1.16吨。美国企图把履行减排责任同中国的减排努力联系在一起,具有特别的用意,既是寻求逃避责任,也是向中国转嫁压力。我国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坚持以人均排放量为基础,承担发展中国家应负的责任。
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远超过美国和日本。按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是资源难以满足、环境难以承受的,发展也将难以持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应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到2020年能够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处于更加有利地位。(李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