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在社会各界关于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十年之后,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称,我国在“十二五”将积极发展水电,怒江水电基地建设赫然在列,其中重点开工建设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入论证、有序启动怒江干流六库、马吉、亚碧罗、赛格等项目。
外界普遍认为:此次规划的发布,意味着怒江水电开发的重启在即。此前,怒江水电因是否会破坏“原生态环境”以及地质条件是否具备开发条件等争论已搁置十年,怒江争论亦被外界称为中国乃至全球水电开发与环保博弈的典型案例。在怒江和中国其它一些的水电被搁置的十年间,中国的煤炭用量每年都以不低于2亿吨的速度增长。这不仅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也引发了全球对中国快速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担忧。
无独有偶,几乎就在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中国也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困扰,严酷的现实,不能不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入思考。针对严重的雾霾污染曾有学者分析说,最主要的污染源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种解释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和密度都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却远远的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汽车大国。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几乎已经等于全球其他所有的国家的总和。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主要集中在中国。
尽管一般的人都不大了解,怒江的开发与中国的空气污染以及过量的煤炭消耗具体有什么关系。但是,客观的现实却是:我们搁置怒江水电开发的能源代价,是每天全中国要多开采、运输和燃烧2000多节火车皮的煤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温室气体。在此之前,社会各界曾普遍以为,怒江的开发与否,是我国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一场博弈。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优先开发利用水电的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环保的实际效果与科学发展水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事实证明: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只能依靠科学发展。在怒江水电开发问题上,也不会有例外。
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不难发现,怒江开发争论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关于环保与发展之间的争论,而是如何保护好环境和为何要保护环境的争论。
怒江搁置造成的污染有多严重?我们可以粗算一笔账。按照怒江年发电1000多亿度估算,弥补怒江水电的损失我国每年需要多开采、运输和燃烧5000万吨原煤,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我国每天要多开采、运输和燃烧近14万吨原煤。如果用55吨的火车皮来装,大约需要2490节火车皮。排起来,火车的长度相当于北京到天津距离的一半。每天如此大量的煤炭,仅在开采和运输的环节中所产生的粉尘,就足已让人触目惊心,如果再加上燃烧的排放,我们的空气质量还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在全国大范围的遭受雾霾之害的同时,被谎言所“保护”的怒江的生态环境也正在加剧恶化。几十万人在山高水急的狭窄的河谷中以半原始的农耕方式繁衍生存,必须不断地向恶劣的自然环境索取。毁林开荒、陡坡耕种、林木退化、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而怒江相当于每年5000万吨煤炭的水能资源优势,一旦开发利用之后,则相当于每个怒江人每年可以生产100吨完全没有任何污染的清洁“煤炭”。可见,如果我们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怒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除了怒江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谎言之外,伪环保搁置怒江开发的另一个阴谋,是制造地震区不能建水库大坝的危言耸听。
其实,隔行如隔山。地质工作者未必就能懂得工程抗震。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在东京、洛杉矶这样的地震高发区建设高楼大厦,为什么就不能在地震高发区建水库大坝呢?科学研究证实:工程建筑可以抗震,但都不能抗裂。只要躲开同震错动的活动断层,建筑的抗震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很多发达国家之所以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也很少死人,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的普通工民建筑物目前达不到发达国家科学抗震的水平,所以,地震的伤亡率很高。但是,中国水电建设因为起步较晚,所以,水库大坝的抗震性能却一点都不比发达国家差。因此,当年2008年在汶川8级大地震的区域内有2400多座水电站,没有一个水电站出现垮坝或造成次生灾害的。在这些大量的事实面前,我国的水库大坝建设的抗震水平,已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但是,伪环保的说法还是要利用地震大仙喜欢哗众取宠的特点,编造怒江地区地震危险性极高,不能建大坝的危言耸听。
总之,我们保护生态环境,还是要靠尊重事实的科学发展,这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严肃问题。不管我们是否能意识到,大量的煤炭的开采和燃烧,不仅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雾霾空气污染,而且还会有未来更严重的全球的过量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一系列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