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关于甘肃舟曲县小水电的节目被各大网站及媒体转载后,近日又有媒体爆出《一百座小水电肢解神农架河流》)的新闻,小水电一时间被社会舆论“围观”,小水电与生态环境、小水电背后利益之争以及审批监管等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热点。
1问:清洁天使还是生态杀手?
“前些年在反对搞大堤大坝时,认为应该发展小型水电站,现在又开始反对小水电,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对本报记者说。“其实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小水电的发展普遍持肯定态度,有一些国家像巴西,还采取拆大水电为多个小水电的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张博庭解释说,人们首先认定小水电会破坏生态,建得越多破坏就越厉害。事实上,一个地区的水电资源量是恒定的,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电站建得少,就意味着单机容量大,电站规模就会增大;反之,电站数目多但规模却要小得多。虽然不是越多越好,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数目多反而是有利于环境的。
就最近爆出的小水电破坏生态的消息,张博庭表示问题确实存在,但问题并不出在小水电自身,而是监管的问题。作为清洁可再生洁能源,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5月份召开的《全国农村水电暨“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会议》上都提到了要发展小水电,表明国家是肯定小水电的建设和发展的。
2问:小水电的“利”去了哪里?
据统计,目前我国小水电占全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0%左右,已建成的小水电站约45000座。巨大的数字引发了人们对小水电利益的各种猜想。记者了解到,一座2000千瓦规格的小水电站至少也要上百万的投资,需要大约10年左右收回成本。目前许多地区的小水电都处在亏损状态,例如贵州地区小水电亏损面高达80%,云南的亏损也有1/3,“小水电经营总体困难”。
张博庭告诉记者,央视节目中证券公司电力分析师说水电有37%的毛利,指的是大型水电业主尤其是那些上市公司所属的水电站,以这个标准来解释小水电的现状与实情不符。
“当然也有一些小水电的收益是比较好的,但相对于风电、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小水电的上网电价偏低,其收益的大头其实都到了国家电网那儿。”
以湖南省为例,小水电最低上网电价为0.225元/度,电网企业的销售电价中居民生活用电每度0.588元,上网与销售价差达到0.3元。
3问:“不重要”的安评和环评?
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位于次级沟谷上的小水电项目不是国家统一规划的,由当地相关部门负责审批和监管,一个小水电要立项,需经过公安、工商、税务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得“打点好”,不乏有人借小水电项目谋取私利。为了能尽快立项,小水电业主纷纷忙着去打点一些要害部门,环评和安评反而成了不那么重要的环节。小水电业主一般会边立项边施工让项目“先动起来”,或者干脆把安评和环评这样的“次要环节”先放置一边,等有需要的时候再去补办。
实际上一个小水电项目在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评估其实是最需要花费资金的部分。“一个地质勘察工作,包括钻探、取样、实验等步骤,费用至少10万元。事实上,小水电在环评和安评上的花费远远低于这个数。”这位专家还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打点立项相关部门的花费,一方面小水电业主急于尽快收回成本并盈利,往往导致小水电建设上存在质量问题。为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用次级材料来替代规定的材料等级时有发生,这使得小水电在抗灾,抗震方面的能力大打折扣。”
4问:谁都能管,谁都可以不管?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是我国小水电行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可以说是谁都能管,但谁都可以不管。”业内专家这样一语概括道。“像前面提到的公安、工商、税务等,还有像国土资源厅、能源局、水利局这样的单位就更不用说了,上上下下各级单位各个部门,平时没人来管,出了问题谁都能来管你一下。”
“在小水电的监管上涉及多个部门,确实是存在不明确、不协调和交叉重叠管理的问题。”张博庭说,“比如,水利和环保双方就常常出现矛盾,在环境问题上,水利部门认为环保部门没有监管好河流污染问题,环保则指责水利只顾修站不顾生态。这次神农架小水电的事情,问题就出在后补手续的时候,水利和环保两方的看法不一致,批不下来。”
除了部门互相扯皮外,由于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鼓励和对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发展小水电成了一些地方政府赢得“绿色GDP”和“绿色政绩”的手段之一。从2003年遭遇电荒开始,许多水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大举招商引资建设小水电,项目一哄而上,缺乏系统规划,是小水电无序发展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