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眼中的都江堰传说
2012/11/20 19:14:5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作者:张博庭

(本文为作者在长沙举办的《水电人的梦想》演讲大赛所做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公元前3世纪中叶蜀郡太守李冰负责承建都江堰,受到极高的赞誉。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安全运行2千多年经久不衰。以及《史记》记载的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评价几乎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我们不能否认古代的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工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智慧的亮点,非常值得世人称颂。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现在我们所看的和使用着的都江堰早已经不是二千多年以前建造的那个都江堰了。

 

当年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虽然在当代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但是,如果拿今天的观点看,那只不过是用石头和竹筐组合起来的分水闸和引水渠道。由于建筑材料落后,都江堰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每年进行岁守,而且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大修。飞沙堰的飞沙,其实并不能自动地解决泥沙的问题,必须每年组织人清理,一年不清理,下一年就不能用。

 

关于维护都江堰的重要性,互动百科记录的都江堰的大事记中,就有:解放军抢修都江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29,成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3月底全部完工。42按照都江堰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礼。

这说明现代化改造之前的都江堰,维修的工作量非常大。

 

即便维修频繁,都江堰也没有能逃脱多次被洪水冲垮、溃决的命运。只不过由于都江堰工程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引水用的渠道,结构简单,水毁之后很容易被修复,所以,溃决之后,影响不大,而且很快就能被修复。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使用现代的混凝土材料对都江堰进行了彻底的修复改造之后,都江堰才彻底摆脱年年损坏、年年维修的命运,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水利工程。此外,都江堰毕竟只是一个引水工程,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人们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解决无能为力。也许正是因为此,人们在建造都江堰之后还建造了祈求神灵保佑的二王庙。寄希望用迷信的的办法解决洪水和旱灾的根本问题。

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一个工程就能完全、彻底的解决所有洪涝灾害问题的好事。更何况都江堰工程本质上只是一个分水、引水的设施,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四、六分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量,但是,对于较大的洪水和干旱,都江堰的分水装置和引水渠道,不具备任何调节能力。

 

因此,所谓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传说,根本就不符合事实。从成都地方志中查阅都江堰渠首的灌县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都江堰建成之后,灌县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彻底的摆脱了洪涝灾害。而只不过是相对原来的每年都遭灾的情况有所好转。灌县志中有明确资料记载的洪涝灾害,仍然非常频繁。仅仅自1881年至1986年的105年当中,发生洪涝灾害的就有43次。并且多次发生都江堰溃决和水淹成都的惨剧。对于缺水干旱,分水、引水工程的作用更是无米之炊。据灌县志记载平均每十年都江堰就要遭遇一次干旱。有文字记载的严重干旱分别发生在:10951136117312011488149518061929等年份。近代的194019491963197219781980年也都发生了较严重的干旱。

 

也许是因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开展旅游的需要压倒了一切。所以,某些宣传不免会言过其实。不过,面对四川成都地区如此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我们如此大力宣传的都江堰神话,一些公众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定还要在岷江上修建紫萍铺等一系列水库。在都江堰神话的掩盖下,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没有紫萍铺等现代水库的调节,成都平原几年一淹的命运不可能避免,像2006年的川渝大旱可能又是一场横尸遍野、赤地千里的严重灾难。因为,在大旱之年只有二王庙没有水库水源的都江堰,引水作用等于零。真正能够代替都江堰二王庙里的神灵的,是用科学方法调节水资源的紫坪铺等水库。然而,它却身背骂名。就连我们的某些环保官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公开批评紫坪铺水库的修建让世界文化遗产死掉了

 

相对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古代的都江堰工程确实非常伟大,也是我们国家古代文明和水利工程史的骄傲。但是,我们不能把一个传说过于神化,更不能把一些虚构的事实,作为一个反对现代文明的典范

 

都江堰灌渠由初创时的七十万亩、明清时的300万亩,建国初期的282万亩,至今天已经增加到1000万亩以上。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千万亩的特大型灌区。其工程体系包括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型水库。现有干渠552437km,水闸998座,隧洞334座,大、中、小水库337座,总蓄水能力已达15亿m3。可见古代文明的延续,正是由于一系列现代工程的保障。单独的都江堰一个灌渠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需要有大量的其它工程(特别是储水工程等)的配合,才能发挥出作用。例如,紫坪铺水库建成之前,成都市的府南河臭气熏天,现在经过改造,再加上有了水库的供水保障,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不是想要否定古代文明的伟大成果,而是要求我们自己能保持清醒的科学头脑,秉承实事求是精神,不惟上,不唯书。只惟实。否则的话,你很可能会得到今不如昔,甚至要反对现代文明的错误结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