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辩证看待三峡工程所带来的利弊
2012/10/31 12:01:53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水博

 

昨天(1030),三峡水库再次成功完成175的实验性蓄水。今年是三峡工程175试验性蓄水的第5, 2008年三峡第一次实验性蓄至172.8,因担心库岸的稳定而停止了蓄水。2009年第二次实验性蓄至171.43后由于下游干旱,而停止了蓄水。此后,国家防总根据以往的经验,适当提前了蓄水的时间,20102011年和今年三峡水库均成功实现175蓄水目标。

 

与三峡最初两次的实验性蓄水都未能如愿一样,社会舆论关于三峡工程的理解和作用也有过多次的曲折。在今年三峡实验性蓄水再次成功的同时,新华社的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采访了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陈祖煜的长文《诸多“委屈”加身 三峡工程需要宽容》,文章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很好的总结了三峡工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解答了社会上曾经对三峡的诸多疑问。该文章一开头就总结说“有关泥沙、地质灾害和移民、环境等问题均或多或少包含有负面效应,只是处于受控状态,和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相比,当属次要的地位。”。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陈祖煜院士关于三峡工程利弊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其次,我还想进一步强调的是,三峡工程的利弊之间,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世界上从来也没有绝对的好事,三峡工程在实现它的每一项预期的重要功能的同时,必然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副作用。反之,即使我们普遍认为是三峡工程所带来弊端的问题上,也有很多正面积极的作用。

 

例如,三峡工程的最重要的作用是防洪、供水,调节水资源。但是,从生态角度看很多鱼类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洪、枯水位的信号。三峡现在减少了汛期洪水和增加了旱季的供水的同时,也打乱了鱼类随季节的变化自然生长的规律。尽管,我们的运行管理人员,会在可能的范围内适当的控制一定的生态流量,以满足鱼类自然生长的需要,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三峡建成之后的水位变化,与没建设三峡之前完全一样。因为,我们建设三峡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蓄洪补枯的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尖锐矛盾。可见,我们获得的利,与它所带来的弊是分不开的。

 

再比如陈祖煜院士在文章中也提到“在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荆江大堤,江水在汛期高过江汉平原10之多,一旦大堤溃决,滔滔洪水将直取沙市、武汉。”。多年以来,如何消除“地上悬河”这一心腹大患,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三峡工程建成了之后,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一心愿。由于清水的下泄,使得大量原来淤积在河道里的泥沙被带走。由于河道淘刷、河床加深地上悬河的巨大威胁正在不断的减轻。但是,在河道被淘刷的同时,也非常容易造成长江大堤的崩岸、坍塌。不仅如此,多年的地上悬河与鄱阳湖、洞庭湖所形成的河湖关系,也被打破了。造成了枯水期两湖的水位下降,也产生了一定的生态问题。可见,我们降低了地上悬河,让长江恢复安澜的努力,也必然会是有利有弊的。

 

三峡实验性蓄水后,滑坡等地质灾害明显增加。根据陈祖煜院士透露“175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库区共发生地灾378起。滑坡崩塌总体积约3.2亿立方米,塌岸57段总长约25.1公里。紧急转移群众10482多人,至今没有灾害造成死亡的报道。”。尽管至今没有死亡的报道,但是,蓄水期地质灾害频度增加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这种水电开发导致地质灾害增加的现象,不仅只是暂时的,而且,从长远来看还具有一种积极的减灾效果。因为,在河流的沿岸,造成地质变迁的本质是河水的能量不断地冲刷、切割着河床、岸坡。所以,当水电被开发,河水的能量被用来发电之后,河岸的地质变迁以及地质灾害的情况都会从根本上得到减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科学的水库水电站的建设一般会从客观上大大的减少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人们把奔腾的江河水用来发电,势必会大大降低水能对岸坡的冲蚀能力,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从根本上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二是,在工程修建过程中,为了减少滑坡通常都要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大大减少了滑坡体的数量。三是,水库蓄水的初期,对前面工程处理之后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体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经过几次蓄水、泄水,这些滑坡体都被释放之后,新的水库库岸肯定会变得更加稳定安全。

 

三峡实验性蓄水后,短期内地质灾害频度增加,就是上述三条之一的,提前释放危险滑坡体的一个过程。水电开发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往往是辩证的,在开发建设期和水电站建成的初期,有可能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从长远和根本上看,水电开发将会最终一定会减轻乃至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水电开发完成多年以后的地区,很少还有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出现。从全球来看,早已完成了水电开发的欧洲发达国家很少发生地质灾害。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很少听说丰满、新安江这些早年开发的水电站周围发生地质灾害的。三峡的未来,也不会例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三峡工程的利弊都是辩证的,利中有弊、弊中也会有利,只要我们不带偏见的看待问题,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我们当初建设三峡的各项目标,都已经顺利实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公众也会逐渐对三峡工程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辩证的、客观地看待三峡的利弊,就是一种宽容。

 

 

参考文章《诸多“委屈”加身 三峡工程需要宽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