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回应三峡水库调度热点
今年7月,长江干流经历四次较大洪峰袭击,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累计拦蓄洪水136亿立方米,防洪减灾效益明显;尤其是7月24日至25日,三峡水库成功应对自建库以来最大洪峰的考验,削峰40%,确保了中下游安澜。但是,也有舆论认为,三峡水库调度“上也为难,下也为难”:减少下泄,上游防汛形势紧张、水库泥沙淤积;加大下泄,中下游防洪压力增加。
对此,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三峡水库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风险可控前提下,需要上下游洪水位统筹兼顾,以及通航、走沙等综合考虑,调度起来不无难度。但是,面对今年的洪水量级和类型,通过实施科学调度,截至目前,总体来讲,“上下都不难,都在防控之中”。
热点一:调蓄中小洪水,避免
“三峡空库晒太阳,下游万人上堤防”
今年7月上旬,长江上游一周之内出现两次入库流量达到5.6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通过水库调度,中下游干流未出现超警戒水位。进入7月下旬,由于洞庭湖水系强降雨,长江中游形成洪峰,城陵矶(莲花塘)超过警戒水位;紧随其后,上游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峰值达7.12万立方米每秒,三峡水库拦腰斩峰,出库流量在4.3万立方米每秒左右。
蔡其华说,如果没有三峡工程,此次上游洪水将使沙市水位接近45米的保证水位,城陵矶水位将超过34.4米的保证水位,汉口水位将超过27.3米的警戒水位。
但蔡其华表示,今年的最大洪峰,如果按没有三峡工程还原,与1998年同时期洪峰流量相当,但强度要相差几个量级。1998年的持续高水位,造成全流域严峻防洪形势。
她介绍说, 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即汛期库水位在145米至175米之间调度。按照设计,库水位在145米至155米之间的防洪库容,用于对城陵矶地区的防洪补偿,155米至171米之间,用于对荆江地区防洪补偿,171米至175米之间,则用于防御上游特大洪水。按这样的要求,当预报城陵矶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34.4米)时,三峡水库将动用155米以下防洪库容;当155米以下防洪库容用完后,才动用155米至171米防洪库容,按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对荆江河段进行补偿调度。
“三峡水库超出设计范围调蓄中小洪水,避免了一方面三峡水库低水位‘晒太阳’,另一方面中下游防洪压力加大,形成千军万马上堤巡堤查险的局面。”蔡其华说,尽管这样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为中下游节省了大量的防汛人力、物力,也为三峡适时走船、增发电量,实现洪水资源化。
还原为无三峡水库时的洪水过程,按照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和三峡水库建设的投资比例分摊计算,三峡水库工程2010年的防洪经济效益为266.3亿元。
热点二:是否加重上游防洪负担?
今年,重庆遭遇严重洪涝,寸滩水位最高达到186.79米。有人质疑,是不是三峡工程加重了上游的防洪负担,“保武汉就要淹重庆”?对此,蔡其华回应,这是对三峡工程的误读,重庆被淹是受上游来水影响,与三峡水库回水没有关系。
重庆寸滩水位高涨,是因为在重庆下游的铜锣峡十分狭窄,大水时会产生壅高20多米。所以,三峡水库拦洪时,坝前水位虽有升高,但对重庆水位的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重庆水位升高主要是金沙江、岷江及嘉陵江来水及铜锣峡峡口壅水所致。
今年7月20日至22日,长江上游遭遇强降雨,时间、落区高度集中,金沙江、岷江、沱江来水急剧增加,多条支流洪峰严重遭遇,在上游形成4号洪峰,宜宾至寸滩河段全线超保证水位,朱沱站23日23时洪峰水位217.04米,超过1966年9月2日的历史最高水位216.31米。
但是,三峡水库的调度必须统筹考虑上下游防洪需要。蔡其华说,长江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是4450亿立方米,汛期来水量占年平均来水的60%-70%,也就是说,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不足来水量的十分之一,库容和来水量相比毕竟十分有限,所以一定要根据长江上下游的水情和防汛形势,来实时调节洪水的时空分布,达到实现防洪保安的作用。
“洪水到来之前,三峡水库加大泄水,腾出库容,降到汛限水位145米,把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留出来。在汛期,如果来了小洪水,下游不存在安全问题,至少水位都在警戒水位以下,我们根据预报,来多少,放多少。防汛比较紧张的时候,或者下游来水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就适当控制下泄流量,让出库小于入库,这样水库水位就要上升,占用防洪库容,起到的效果就是减轻下游防汛压力,根据洪水的来量,我们可以多次利用,这样就实现了水库的防洪效益。”
热点三:三峡水库能用多久?
三峡水库能用多久?泥沙淤积会不会影响防洪库容?这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蔡其华在接受采访时说,三峡水库使用寿命是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中最重要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但只要按照设计要求排沙,既便不考虑上游建库调度对泥沙的影响,三峡水库百年后还有86%的防洪库容可为子孙后代所用。
她表示,三峡水库来水量大,含沙量相对较小,且水库来水量和来沙量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宜昌站六至九月份来水量、来沙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61%、84%。因此,蔡其华表示,采用适宜的调度方式,能较好地控制水库泥沙淤积,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
在近几年的三峡水库防洪调度中,充分考虑了排水走沙问题。蔡其华告诉记者,近几年能够实现对中小洪水的相机调蓄调度,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三峡水库上游入库泥沙减少。
三峡论证及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认为,在宜昌站年均来沙量为5.3亿吨,在不考虑上游建库拦沙作用条件下,三峡水库运用100年后,正常蓄水位以下的防洪库容减少14%。由于上游水土保持,主产沙区产沙较少,加之主要支流水电(航电)枢纽工程的建成拦沙作用,近10年上游的来沙量已由论证阶段的年均5.3亿吨,减少到2亿吨左右,三峡水库库区的年均淤积量由论证的3.2至3.5亿吨减小到约1.4亿吨,不足论证阶段预计值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