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如何建立?
业界担忧,会不会最终沦落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国外的经验,是否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7月15日,环保部酝酿了一年多的绿色水电认证课题在贵阳启动,受到邀请的有国家能源局、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单位,国家能源局因故未能参加。
2011年年初,环保部就已经开始了酝酿绿色水电认证相关课题研究的工作,后因经费未落实而搁置。
从酝酿开始到如今启动课题,业内的讨论和担忧始终未绝。
什么是绿色水电认证
绿色水电认证的目的是把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并且为电力消费者提供可信并可接受的生态标志,给开展绿色认证的水电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但是,由此产生的疑问是:绿色水电认证是否能成为解决我国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它如何同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有效补充和衔接?在我国推广是否已经具备基本的法律依据和社会基础?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机制如何建立?政府如何转变观念对认证制度和企业给予支持和服务?能否确保公证机构的支持与公众的广泛参与?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符合中国特点的绿色水电标准?
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廖文根介绍,7月15日的会议,重在研究和探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还远远没有上升到出台认证标准这一层面上。“目前还做不到那个程度,只是课题的启动会,但这是一个方向。”
据记者了解,水利部正在开展绿色小水电的评价。目前的具体做法是:在小水电站中进行评优,将优秀的小水电站作为全国的模范标准,起到表率作用。而这个绿色小水电认证的内容包括环境、社会、经济、安全四个方面,这与国际水电协会的可持续评估规范保持了基本一致。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禹雪中向记者介绍:“环境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社会概括的是与当地人文和风俗习惯的友好,经济是指电站各项指标的经济性,安全即强调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指标。”
按照水利部小水电局的计划,通过前期工作的开展和经过半年的酝酿,如今正在准备选取浙江省5个小水电站作为试点,待各项指标体系建立并完善后向全国推广。“如有必要可能会成立一个专门的评估机构,研究认证的标志、称号,以及配套激励和优惠政策等等。”禹雪中说。
一般来说,常规的步骤就是先提出标准、继而试点、逐步完善,出台操作机制、最后评估和落实优惠激励政策。但最难的问题却在第一步,标准如何建立?标准如何量化?这是首要难题。
有没有为部门揽权的嫌疑
从环保部酝酿绿色水电认证开始,就有来自五大发电集团的不满声音。
“连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都没有真正落实好,又来一个绿色水电认证。标准都没有,个人主观色彩也太强烈了吧?吉林、黑龙江搞风电太阳能的绿色认证,完全就是部门之间抢职能。风电刚刚建起来的时候没人管,现在各个部门都争着管。海洋局、气象局、国土资源部都跳出来为自己揽权。”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到此事时抑制不住内心的鄙夷和愤怒。
按照2020年水电建设目标,未来还要开工约2亿千瓦。“搞绿色认证肯定是个好事情,但这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不能最后弄成借这个由头成立一个机构,然后像国家免检产品一样,企业交点钱拿到一张纸接下来怎么做统统没有人去管他。有啥用?全国几万个大大小小的水电站,难道每个电站都去发一个绿色认证的牌子?”上述人士说。
一位企业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说:“如果好好按规则办事,肯定是个好事情,会促进水电行业重视环保、尽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对水电产业链都会起到调整作用,尤其是设计和运行方。但是我们担心的是在搞权力寻租。”
据了解,现行的流域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水电开发企业做出了生态环保方面的要求,例如建设鱼类增殖站、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水土保持等。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一条流域的梯级电站,由于分属于不同的业主,几乎都建起了鱼类增殖站,但许多鱼类增殖站形同虚设,成了一个为营地工作人员餐桌提供菜肴的鱼池。有些电站,虽然每年都会放流鱼类,但从没有人知道这些鱼游到了哪里、存活情况如何。这些问题与环保部门“重前期审批、轻过程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的毛病脱不了干系。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安全质量环保部副主任顾洪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环保部只是联合中国电建、水科院一起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来加强研究,已经做了2年了。现在已经达成共识,这个事情应该做,但要提前开展大量研究。”
顾洪宾认为,国家能源局作为水电的主管部门,环保部作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管部门,绿色水电问题无疑需要两个部门通力合作,双方都站在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角度,来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建立、具体如何操作,不能好心办了坏事。
他山之石能否攻玉
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认证包括瑞士的绿色水电认证和美国的低影响水电认证。
瑞士作为世界上单位面积水电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水电开发对天然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瑞士联邦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多年的案例研究和实践,于2001年提出了绿色水电认证的技术框架,建立了绿色水电认证的标准。自2001年以来,该标准已经成功应用于瑞士的60多个水电工程,并且被欧洲绿色电力网确定为欧洲技术标准,向欧盟其他国家推广。
低影响水电认证由美国低影响水电研究所(LIHI)操作,旨在帮助识别和奖励那些通过采取措施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的水电站大坝,使其在市场上能够以“低影响水电”的标志进行营销,从而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来鼓励业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电站大坝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该认证程序也可以帮助能源消费者选择他们希望支持的能源产品和水电生产方式。截至2007年,LIHI已经对23项水电工程进行了认证,并开始推广到加拿大。
无论是“低影响水电”还是“绿色水电”,都可以概括为环境友好型水电,即如何将水电开发及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廖文根告诉记者,二者的差异在于,低影响水电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手续程序是否符合;而绿色水电侧重在量化的技术指标。
2007年3月,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绿色水电与低影响水电认证标准》中文版发布会在京举行。
有资料显示,LIHI设计了一套标准化调查表,认证审查人员根据调查表所设计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判断,只有满足所有标准的水电站才能通过认证。LIHI标准充分保持着与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衔接,认证标准大量引用了联邦或者州政府的相关法案,有关资源管理部门的意见是判断水电站是否达到认证的重要参考。
如何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理论上讲,随着政府对绿色产品的鼓励和公众支付意愿的提高,环境友好型水电站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势必可以提高电力产品的环境价值,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但在我国现行的电力体制框架下,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却是操作层面又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只有一个SL45—92《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和HJ/T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这两个标准主要规定了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属于基础性的技术规范,还需要一系列专业标准的补充。
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相应的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环境监理和监测、环保验收和评估四个阶段的内容,但水电工程建成后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没有后续的跟踪,还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持续评估和管理。
此外,在我国开展绿色水电认证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认证机构来主持,这是认证得以客观公正实施的重要保证。绿色水电认证不仅是一种技术评定,而且具有公共管理的特征,因此必须坚持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认证机构还要对认证证书的适用范围进行监督,并且对经过认证的水电站进行动态管理。公正的主持机构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做到呢?
加强部门合作也是题中之义,同时鼓励公众参与也不能废。但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会不会变成各部门的相互博弈也是一个待解的问题;公众如何参与进来或以何种方式参与监督,都是当前体制框架下的难题。
相关链接
“绿色水电”认证标准:
由瑞士联邦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EAWAG)于2001年提出,该标准从水文特征、河流系统连通性、泥沙和地形、景观和栖息地、生物群落5个方面提出反映健康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并通过5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包括最小流量、调峰、水库、泥沙、水电站建筑物设计)来实现,旨在鼓励水电站业主采取措施将电站设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根据该认证体系的规定,通过“绿色水电”认证的水电站,可以将电价上浮一个固定的价格,如0.01瑞士法朗/千瓦时或0.006欧元/千瓦时,作为“绿色电力”对外销售;每一年,这一额外收取的电费必须用于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修复(称为“生态投资”)。自2000年以来,该标准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瑞士的50个水电工程,并且被欧洲绿色电力网确定为欧洲技术标准向欧盟其他国家推广。
“低影响水电”认证标准:
由美国低影响水电研究所(LIHI)于1998年提出,该标准从河道水流、水质、鱼道和保护设施、流域保护、濒危物种保护、文化资源保护、公共娱乐功能、是否已被建议拆除八个方面提出了低影响水电所应满足的条件,旨在减少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并建立一套可信的、可接受的标准供消费者对水电进行评估。截至2007年1月,LIHI已经采用这项标准对22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2.4万千瓦,包括46个水坝)进行了认证,并另有7个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0.9万千瓦,包括9个水坝)正在申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