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科学认识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
2012/3/14 8:53:26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水博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3月12日 第 20 版)
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水电。这再一次重申了我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所倡导的方针政策。然而,作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工作者,却难免对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能否得到落实感到担忧。
按照“十二五”规划积极发展水电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减排承诺,我们制定了“十二五”期间需要新开工1.2亿千瓦常规水电和0.4亿千瓦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发展规划。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开工的水电项目,至少应该3000万千瓦。然而,去年我国新开工的水电项目只有1千多万千瓦,今年已经是“十二五”的第二年,我们目前努力的目标也仅定在两千万千瓦。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水电开发的规划难以得到落实。两年的时间还完不成了一年的任务。这样下去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很可能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
为什么国家大力提倡的水电会在实际发展中遭遇如此之大的阻力?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一些伪科学、伪环保理念,不仅在社会公众中,而且在我们的很多政府官员中,依然很有市场。例如,对于水库泥沙淤积导致“废库”等问题,就有很大的争论。
一些伪科学、伪环保的宣传经常渲染说,由于大坝拦蓄了河流的泥沙,水电站的水库很快就会淤积成为一个毫无用处的死水库。尽管有很多水利水电专业工作者告诉他们,水库的淤积是有规律可循的,淤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形成冲淤平衡。例如,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库,尽管长江泥沙含量很大,但是如果采取蓄清排浑的科学运行方式,淤积100年之后的三峡库容,仍可保持在84%左右。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千方百计保持三峡水库库容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保发电,而是为了保障它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因为,如果仅考虑水力发电,水库淤积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该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因为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与水位的高低和水量的大小两个因素有关。正常的水库水位都会随着丰枯水期发生变化,所以,在枯水期由于水库水位的降低,电站的发电效率也会有所损失。然而,一旦水库严重淤积,枯水期水库的水位也不会再下降。所以,在同样的来水条件下,淤积后的水库可能比没有淤积的水库有更高的发电效率。
这种水库淤积不会影响发电的判断,绝不是停留在理论上。我国黄河的青铜峡等水电站,水库泥沙的淤积程度已经超过了90%,但是,由于该电站的上游还有调节水库,所以,黄河青铜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尽管如此,水库淤积会让水电站报废的观念,仍然在社会上非常流行。
根据这一伪科学的理念,一些环保组织反对水电开发的理由是要把资源留给后代,不能自己都开发了。但实际上,可再生能源的性质与不可再生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我们只能不开发、少开发才能留给我们的后代使用。而对于可再生能能源则完全相反,只有我们开发它、利用它,才能谈得上留给后代使用。
例如,挪威、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早就非常充分的开发利用了水能资源。多少代人之后,如今挪威99%的电力还是来自水电。法国的水能资源尽管总量非常有限,却几乎100%得到了开发利用。而我国水能资源虽是世界第一,至今(截至到2011年底)却只开发利用了27%。每年还要浪费掉大约相当于10亿吨煤炭的清洁能源,向大气中多排放大约20亿吨二氧化碳。
事实说明:如果我们不尽快开发利用这些水能,不仅我们自己利用不了它,我们的后代同样也利用不了。而挪威、法国人的后代,则可以享用他们前辈所开发利用着水能资源。从这一点上看,水电开发到底是破坏生态环境,还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一目了然吗?这也回答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水电开发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这一疑问。现在,我们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现实,无一例外的都是: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越好。
此外,水库淤积影响水力发电的伪科学理念,也会被用在政治博弈中。前不久被缅甸叫停的密松水电站,就是一些人利用了这种伪科学的理念.。
密松水电站是中国投资兴建的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支那以上流域7个梯级电站中的最大一座,位于迈迪开江与恩梅开江汇合处,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总工期8年,计划于2017年首台机组发电。由中方BOT(建设-经营-转让)运行50年后无偿交还给缅甸。由于缅甸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目前缅甸政府不仅没有资金和能力开发建设密松等水电站,而且也吸纳不了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密松等梯级水电站所产生的巨大电力。为了保障缅甸伊江的水电开发出来以后的电力市场,中方投资者承诺在BOT期间内保证吸收伊江90%的电力。为此投资方还专门架设了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
这样通过投资、贸易和国际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国、泰国等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而且等到几十年后BOT合同到期中方把电站无偿交给缅甸时,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能够利用这些已经开发好了的清洁能源,并直接服务于缅甸社会。这样的合作,不仅是中、缅经济双赢的选择,更是对全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巨大贡献。
然而,却有一些挑拨离间中缅关系的极端组织故意利用“密松电站50年后,当中国把电站交给缅甸之后,水库的泥沙淤积将使得密松水电站变成一座不能发电的废物”的谎言,误导缅甸公众的情绪。以至很多缅甸民众至今分不清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本质区别,把中国帮助缅甸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和保护全球环境的行为,污蔑成是一种资源掠夺。
由此可见,无论在国内外,伪科学的环保理念都是危害极大的。因此,如果要落实好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发展水电”的目标,我们必须要强调包括“水库的泥沙淤积未必会不利于水力发电”在内的一系列科学的理念,实现水电的科学发展。
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水电。这再一次重申了我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所倡导的方针政策。然而,作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工作者,却难免对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能否得到落实感到担忧。
按照“十二五”规划积极发展水电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减排承诺,我们制定了“十二五”期间需要新开工1.2亿千瓦常规水电和0.4亿千瓦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发展规划。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开工的水电项目,至少应该3000万千瓦。然而,去年我国新开工的水电项目只有1千多万千瓦,今年已经是“十二五”的第二年,我们目前努力的目标也仅定在两千万千瓦。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水电开发的规划难以得到落实。两年的时间还完不成了一年的任务。这样下去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很可能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
为什么国家大力提倡的水电会在实际发展中遭遇如此之大的阻力?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一些伪科学、伪环保理念,不仅在社会公众中,而且在我们的很多政府官员中,依然很有市场。例如,对于水库泥沙淤积导致“废库”等问题,就有很大的争论。
一些伪科学、伪环保的宣传经常渲染说,由于大坝拦蓄了河流的泥沙,水电站的水库很快就会淤积成为一个毫无用处的死水库。尽管有很多水利水电专业工作者告诉他们,水库的淤积是有规律可循的,淤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形成冲淤平衡。例如,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库,尽管长江泥沙含量很大,但是如果采取蓄清排浑的科学运行方式,淤积100年之后的三峡库容,仍可保持在84%左右。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千方百计保持三峡水库库容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保发电,而是为了保障它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因为,如果仅考虑水力发电,水库淤积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该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因为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与水位的高低和水量的大小两个因素有关。正常的水库水位都会随着丰枯水期发生变化,所以,在枯水期由于水库水位的降低,电站的发电效率也会有所损失。然而,一旦水库严重淤积,枯水期水库的水位也不会再下降。所以,在同样的来水条件下,淤积后的水库可能比没有淤积的水库有更高的发电效率。
这种水库淤积不会影响发电的判断,绝不是停留在理论上。我国黄河的青铜峡等水电站,水库泥沙的淤积程度已经超过了90%,但是,由于该电站的上游还有调节水库,所以,黄河青铜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尽管如此,水库淤积会让水电站报废的观念,仍然在社会上非常流行。
根据这一伪科学的理念,一些环保组织反对水电开发的理由是要把资源留给后代,不能自己都开发了。但实际上,可再生能源的性质与不可再生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我们只能不开发、少开发才能留给我们的后代使用。而对于可再生能能源则完全相反,只有我们开发它、利用它,才能谈得上留给后代使用。
例如,挪威、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早就非常充分的开发利用了水能资源。多少代人之后,如今挪威99%的电力还是来自水电。法国的水能资源尽管总量非常有限,却几乎100%得到了开发利用。而我国水能资源虽是世界第一,至今(截至到2011年底)却只开发利用了27%。每年还要浪费掉大约相当于10亿吨煤炭的清洁能源,向大气中多排放大约20亿吨二氧化碳。
事实说明:如果我们不尽快开发利用这些水能,不仅我们自己利用不了它,我们的后代同样也利用不了。而挪威、法国人的后代,则可以享用他们前辈所开发利用着水能资源。从这一点上看,水电开发到底是破坏生态环境,还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一目了然吗?这也回答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水电开发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这一疑问。现在,我们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现实,无一例外的都是: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越好。
此外,水库淤积影响水力发电的伪科学理念,也会被用在政治博弈中。前不久被缅甸叫停的密松水电站,就是一些人利用了这种伪科学的理念.。
密松水电站是中国投资兴建的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支那以上流域7个梯级电站中的最大一座,位于迈迪开江与恩梅开江汇合处,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总工期8年,计划于2017年首台机组发电。由中方BOT(建设-经营-转让)运行50年后无偿交还给缅甸。由于缅甸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目前缅甸政府不仅没有资金和能力开发建设密松等水电站,而且也吸纳不了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密松等梯级水电站所产生的巨大电力。为了保障缅甸伊江的水电开发出来以后的电力市场,中方投资者承诺在BOT期间内保证吸收伊江90%的电力。为此投资方还专门架设了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
这样通过投资、贸易和国际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国、泰国等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而且等到几十年后BOT合同到期中方把电站无偿交给缅甸时,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能够利用这些已经开发好了的清洁能源,并直接服务于缅甸社会。这样的合作,不仅是中、缅经济双赢的选择,更是对全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巨大贡献。
然而,却有一些挑拨离间中缅关系的极端组织故意利用“密松电站50年后,当中国把电站交给缅甸之后,水库的泥沙淤积将使得密松水电站变成一座不能发电的废物”的谎言,误导缅甸公众的情绪。以至很多缅甸民众至今分不清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本质区别,把中国帮助缅甸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和保护全球环境的行为,污蔑成是一种资源掠夺。
由此可见,无论在国内外,伪科学的环保理念都是危害极大的。因此,如果要落实好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发展水电”的目标,我们必须要强调包括“水库的泥沙淤积未必会不利于水力发电”在内的一系列科学的理念,实现水电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