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拨性诬蔑文章捧上网站主页,国企成冤大头
2011/12/6 11:57:06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警惕:首鼠两端侃电价 挑拨离间骂国企
文/水博
最近,由于我国煤电矛盾的激化,煤电价格倒挂,发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缺电。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发改委宣布从12月1日起提高电价。为了避免提高电价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发改委同时还宣布对居民的基本用电不涨价,只是实行阶梯电价。对超过一定用电量的居民户,将提高电价。与此同时,为了说明我国居民电价的水平在国际上还是比较低的。发改委还公布了部分国家的居民用电价格。
从所公布的资料来看,我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确实是世界上最低的。不过,发改委的控制电价和保障电力企业的存活的各种努力,似乎并没有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很多人还是不免对本次电价的上涨表示出不满。作为消费者,总希望电价尽可能的低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对电力行业国企的诬蔑,却非常有必要澄清。
以属名杨佩昌网友的这篇《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的文章为例,我们不妨对电力的垄断与市场化进行一番比较和分析。杨的文章用了较大篇幅赞扬德国的电力市场化的改革,但是,最后德国得到的电价(0.147欧元折合人民币1.259元)却一点都不低。不过,由于一些人头脑中的“外国的月亮怎么也要比中国的圆”的逻辑,所以,聪明的杨某对德国的高电价,给出了一个非常能迷惑人的解释。
杨某认为“德国人民的平均收入为中国的10倍,大约为3000欧元/每月(25770元人民币),德国居民实际支付的每度电力价格为1.259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德国人民在用电上的支出微乎其微”。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以居民的收入,进行电价比较的方式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却非常荒唐。因为能源的市场交易是全球性的,而电力生产中人力成本是非常低的,主要的电力成本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能源原料的成本。所以,电价不会因为居民收入的高低,而发生较大变化。几乎所有市场化的商品价格,都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只有像“雇佣人”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人力成本的“商品”,才有依据居民收入水平定价的可能。
以德国的汽车价格为例,德国人平均3个月的收入,就足以买一辆不错的私家汽车。而我们国家的普通居民则可能要花费十年的收入。人们为什么不会对我国的汽车价格提出质疑呢?因为大家知道汽车价格是市场化的结果,与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确实也在逐步下降。所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不管任何行业,只有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就能降低产品的价格。
必须承认,这种“消除垄断,就能降低电价”的设想很有代表性。包括我们电力行业自己的很多专家,几乎也都众口一词的强调“市场化就能降低电价”。当年,我们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也就是在这种改革能降低电价的预期下进行的。然而,电力改革的结果却完全相反,我们不仅没有能降低了我国的电价,反而走进了煤价、电价交替上升,煤电矛盾无解的怪圈。
根据杨某文章的披露,我们也不难发现“市场化的就能降低电价愿望”的落空,不仅出现在了我们中国,同样出现在了德国。尽管,杨某在文章中的叙述,一再美化德国电力市场化的功劳和垄断的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现实是,自从德国的电力市场化以来,它的电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如果说杨某不认同我的电价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不大的理由,我们不妨以另一个欧洲国家(法国)作为例子。法国电力是由国有企业厂网不分的独家经营的,但根据发改委刚刚公布的数据,法国的民用电价,现在只有0.157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一元钱。而工业电价更是低得只有0.72元/度。显然比电力市场化的德国的电价,要低得多。这是不是能说明电力市场化的结果,未必就会降低电价呢?或者说是,德国市场化以后的电价,根本就没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地方呢?
当然,用居民的收入衡量电价的水平并非没有道理。对于影响民生的重要产品由政府控制定价或者进行补贴是保证社会公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对矛盾。我国以前实行的福利分房、福利供暖、福利供水都是政府补贴的社会福利。目前,我国的电力价格还正处在由政府控制的福利电价向市场化的改革过渡中。很多低收入群体和政府部门出于民生的考虑,希望政府能控制电价。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则呼吁应该放开电价的管制,让市场来决定。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当前的改革就是需要不断的在侧重公平和效率中做出选择。我们当前实行的小幅调整电价,严格控制煤价,以及即将实行的阶梯电价,就是既要保障公平、又要兼顾效率的一种尝试。
然而,像杨先生这样的一方面批评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价格垄断,同时又要用福利电价的思维逻辑来指责我国的电价过高的态度,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这种人如果不是逻辑思维混乱的哗众取宠,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挑拨离间。
特别是文章中杨某对我国的“何不进行市场化改革,让民营企业也来分担一下你们的“亏损”?”的讽刺,更像是一种别有用心挑拨。我国的发电市场,早就提倡集资办电,不仅一直鼓励各种民间的投资,而且还曾经有不少外资企业的介入。然而,电力体制改革后,在我国煤电价格长期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以逐利为目的的外资、民企几乎都逃之夭夭了。目前坚持在发电领域内的国企决不是自己想要垄断,而是国家要求他们不得不独自去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客观的说,我们和法国的相对低电价,恰恰都是受益于国有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德国的高电价,恰恰是放任资本逐利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当然,社会责任也不能当钱用,电力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最终还是要由国家财政来买单的。例如,前年我国电力行业大面积亏损,国家就曾经在年终决算后给予过数百亿的财政补贴。
总之,我国目前国有电力企业的宁可亏损,也要保发电的牺牲,绝不是什么垄断而是实现政府保民生的福利电价的手段。下一步,我国是否能实现电力的完全市场化还有待于探讨和大家的建议。遗憾的是,当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艰难的选择的时候,某些浮躁的媒体,不愿意认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热衷于炒作这种挑拨离间的讽刺政府、骂国企垄断的离奇文章?一向以左著称强国论坛居然也把杨某的这篇《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的离奇文章,推到了人民网的首页。而搜狐网,不仅要把挑拨离间的诬蔑文章,放到了主页,而且还别有用心地把题目改成《中国电价比德国贵十倍》进行炒作(参见附图)。
莫非我们的某些媒体已经浮躁到了为了能吸引眼球,睁着眼睛胡说八道的地步? 用公开造谣的方式宣扬这种“首鼠两端侃电价,挑拨离间骂国企”的媒体,你们标榜的客观和公正的社会责任,跑到哪里去了?在这样的舆论的误导下,我们如何能理智的解决好我们改革与发展的矛盾呢?
参考文章《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
作
者:杨佩昌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4368297
文/水博
最近,由于我国煤电矛盾的激化,煤电价格倒挂,发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缺电。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发改委宣布从12月1日起提高电价。为了避免提高电价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发改委同时还宣布对居民的基本用电不涨价,只是实行阶梯电价。对超过一定用电量的居民户,将提高电价。与此同时,为了说明我国居民电价的水平在国际上还是比较低的。发改委还公布了部分国家的居民用电价格。
从所公布的资料来看,我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确实是世界上最低的。不过,发改委的控制电价和保障电力企业的存活的各种努力,似乎并没有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很多人还是不免对本次电价的上涨表示出不满。作为消费者,总希望电价尽可能的低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对电力行业国企的诬蔑,却非常有必要澄清。
以属名杨佩昌网友的这篇《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的文章为例,我们不妨对电力的垄断与市场化进行一番比较和分析。杨的文章用了较大篇幅赞扬德国的电力市场化的改革,但是,最后德国得到的电价(0.147欧元折合人民币1.259元)却一点都不低。不过,由于一些人头脑中的“外国的月亮怎么也要比中国的圆”的逻辑,所以,聪明的杨某对德国的高电价,给出了一个非常能迷惑人的解释。
杨某认为“德国人民的平均收入为中国的10倍,大约为3000欧元/每月(25770元人民币),德国居民实际支付的每度电力价格为1.259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德国人民在用电上的支出微乎其微”。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以居民的收入,进行电价比较的方式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却非常荒唐。因为能源的市场交易是全球性的,而电力生产中人力成本是非常低的,主要的电力成本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能源原料的成本。所以,电价不会因为居民收入的高低,而发生较大变化。几乎所有市场化的商品价格,都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只有像“雇佣人”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人力成本的“商品”,才有依据居民收入水平定价的可能。
以德国的汽车价格为例,德国人平均3个月的收入,就足以买一辆不错的私家汽车。而我们国家的普通居民则可能要花费十年的收入。人们为什么不会对我国的汽车价格提出质疑呢?因为大家知道汽车价格是市场化的结果,与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确实也在逐步下降。所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不管任何行业,只有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就能降低产品的价格。
必须承认,这种“消除垄断,就能降低电价”的设想很有代表性。包括我们电力行业自己的很多专家,几乎也都众口一词的强调“市场化就能降低电价”。当年,我们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也就是在这种改革能降低电价的预期下进行的。然而,电力改革的结果却完全相反,我们不仅没有能降低了我国的电价,反而走进了煤价、电价交替上升,煤电矛盾无解的怪圈。
根据杨某文章的披露,我们也不难发现“市场化的就能降低电价愿望”的落空,不仅出现在了我们中国,同样出现在了德国。尽管,杨某在文章中的叙述,一再美化德国电力市场化的功劳和垄断的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现实是,自从德国的电力市场化以来,它的电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如果说杨某不认同我的电价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不大的理由,我们不妨以另一个欧洲国家(法国)作为例子。法国电力是由国有企业厂网不分的独家经营的,但根据发改委刚刚公布的数据,法国的民用电价,现在只有0.157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一元钱。而工业电价更是低得只有0.72元/度。显然比电力市场化的德国的电价,要低得多。这是不是能说明电力市场化的结果,未必就会降低电价呢?或者说是,德国市场化以后的电价,根本就没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地方呢?
当然,用居民的收入衡量电价的水平并非没有道理。对于影响民生的重要产品由政府控制定价或者进行补贴是保证社会公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对矛盾。我国以前实行的福利分房、福利供暖、福利供水都是政府补贴的社会福利。目前,我国的电力价格还正处在由政府控制的福利电价向市场化的改革过渡中。很多低收入群体和政府部门出于民生的考虑,希望政府能控制电价。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则呼吁应该放开电价的管制,让市场来决定。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当前的改革就是需要不断的在侧重公平和效率中做出选择。我们当前实行的小幅调整电价,严格控制煤价,以及即将实行的阶梯电价,就是既要保障公平、又要兼顾效率的一种尝试。
然而,像杨先生这样的一方面批评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价格垄断,同时又要用福利电价的思维逻辑来指责我国的电价过高的态度,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这种人如果不是逻辑思维混乱的哗众取宠,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挑拨离间。
特别是文章中杨某对我国的“何不进行市场化改革,让民营企业也来分担一下你们的“亏损”?”的讽刺,更像是一种别有用心挑拨。我国的发电市场,早就提倡集资办电,不仅一直鼓励各种民间的投资,而且还曾经有不少外资企业的介入。然而,电力体制改革后,在我国煤电价格长期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以逐利为目的的外资、民企几乎都逃之夭夭了。目前坚持在发电领域内的国企决不是自己想要垄断,而是国家要求他们不得不独自去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客观的说,我们和法国的相对低电价,恰恰都是受益于国有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德国的高电价,恰恰是放任资本逐利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当然,社会责任也不能当钱用,电力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最终还是要由国家财政来买单的。例如,前年我国电力行业大面积亏损,国家就曾经在年终决算后给予过数百亿的财政补贴。
总之,我国目前国有电力企业的宁可亏损,也要保发电的牺牲,绝不是什么垄断而是实现政府保民生的福利电价的手段。下一步,我国是否能实现电力的完全市场化还有待于探讨和大家的建议。遗憾的是,当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艰难的选择的时候,某些浮躁的媒体,不愿意认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热衷于炒作这种挑拨离间的讽刺政府、骂国企垄断的离奇文章?一向以左著称强国论坛居然也把杨某的这篇《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的离奇文章,推到了人民网的首页。而搜狐网,不仅要把挑拨离间的诬蔑文章,放到了主页,而且还别有用心地把题目改成《中国电价比德国贵十倍》进行炒作(参见附图)。
莫非我们的某些媒体已经浮躁到了为了能吸引眼球,睁着眼睛胡说八道的地步? 用公开造谣的方式宣扬这种“首鼠两端侃电价,挑拨离间骂国企”的媒体,你们标榜的客观和公正的社会责任,跑到哪里去了?在这样的舆论的误导下,我们如何能理智的解决好我们改革与发展的矛盾呢?
参考文章《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
作
者:杨佩昌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436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