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博
这是一篇造谣诬蔑水利建设的恶毒文章。《中国青年报》的某些记者似乎总是抱着极端环保的理念对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耿耿于怀。作者引证说“中国治水,向有堵、疏之争”并由此大力推崇古代都江堰灌渠的“深淘滩,低作堰”进而否定或者说公开诬蔑我国近年来的以建设大坝、水库为标志的水利水电建设。
文章认为“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利用水资源、对抗洪涝灾害的主要办法是河道建坝,大江大河筑大坝成了现代化的标志,激发了文治武功的想象力。人们有所不知,1958年大跃进是被两个轮子拽着飞跑的,一个是大炼钢铁,一个是兴修水利。”。言外之意,显然是诬蔑我们的党中央又要搞水利大跃进了。
不能否认,近年来这种以大禹治水的“不宜堵”为理由的反对水坝、水库建设的极端环保错误的观念在我国非常有市场。然而,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古代大禹治水的经验不能适用现代化社会。
因为古代的人因稀少,文明发育程度低,社会的用水需求非常低。所以,他们治水的目的只需有一个防洪就可以了。然而,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不仅人口大幅度的增加,人均用水量的也完全不可能与古代的农耕社会同日而语。因此,当前全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资源矛盾已经不是洪水,而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大禹时代的“只输不堵”的治水经验已经完全不能再适用,我们治水的方法必须要能同时解决能防洪和抗旱的问题。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同时解决水多﹑水少这个最主要水资源矛盾的最根本途径,就是要修建大型水库﹐在洪水期拦蓄洪水,枯水期提供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例如:美国目前建有大小水坝八万多座﹐水库总库容约为1.35万亿立方米。目前我国虽然水坝数量名义上比美国还多,但是水库总库容仅为美国的一半﹐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差距在十倍以上。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建立具有调蓄功能的龙头水库﹐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
此外,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对全球50余个国家2007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与大坝水库发展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国家的文明现代化程度(人类发展指数),都与这个国家的水库蓄水能力成正比。为什么全世界都毫无例外的表现出,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成正比的特点呢?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没有水资源的保障,任何社会都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
我国政府当前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恐怕不是什么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通过去年的西南大旱、今年的长江大旱和随后的旱涝交替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水库建设的滞后,所造成的防洪和蓄水抗旱能力的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水资源矛盾,不仅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而且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根据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人类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唯一办法只有加大水利设施的投资,加速以大坝、水库和水电站为代表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某些媒体记者,由于科学素养太低,至今仍然抱着反水坝的极端环保理念,热衷于诬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竟然公开用早已过时的大禹治水经验,歪曲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散布反水坝的理念误导社会舆论。
记者的恶毒之处还在于编造说什么“对于水利利益集团而言,很简单,就是怎么能得到更多的钱。”从而通过挑拨公众的情绪,来反对中央增加水利投资的政策。因为,中央增加水利的投资,除了一些农田水利的建设之外,大江大河的治理一般只能依靠水利水电建设的国家队来实现。记者通过把水利建设的国家队诬蔑成为“水利利益集团”,从而否定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现行体制。然而,我们国家的投资体制改革错了吗?难道政府直接投资就能保障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吗?恐怕不是吧?,我们不要忘了当年的三门峡就是政府直接投资的失败教训。而我们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后投资建设的三峡工程,却取得了比原计划的投资节约200多亿的惊人效果。
记者的“并不算充分的三峡工程论证中,科学论证、民主论证只是昙花一现。”绝对是厚颜无耻的造谣诬蔑。当然,社会上的一些反华势力和记者自己可以认为三峡工程的论证是不科学、不民主的,但是,你们在诬蔑三峡的同时,能不能在全中国或者全世界的范围内找到一个比我国三峡工程的论证更科学、更民主的呢?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如果说三峡工程的论证还不科学、不民主,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工程的论证能说是科学民主的。
文章最后说“水利工程向来耗费甚巨,涉及社会各方利益;水利是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关乎国计民生,公共决策、公众参与、媒体监督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能汲取古人智慧和当今文明转型经验,有长治久安之想,无长治久安之策,治水-治国的良善目标能否实现,将是个问题。”这句话虽然道理上是对的,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有人把“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当成攻击和诬蔑国家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一个借口。
例如“公共决策、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确实应该坚持和提倡,但是,如果媒体的所谓“监督”都是像本文的作者这样公开的诬蔑世界上论证时间最长、科学争论最充分、民主争论最激烈的三峡决策,以及不尊重客观世界的变化,非要不讲科学的滥用古人的成功经验,的造谣式的“监督”还是少一些为好。
其实,《中国青年报》的某些记者造谣诬蔑水利水电建设是由来已久的。从多年前编造说欧美国家早就停止了水坝的建设,改为拆水坝了。到为了煽动瀑布沟水电站的移民去闹事,故意把1992年颁布的移民文件解释成是“用十几年前的标准拆迁,汉源移民巨额损失”。很多造成社会混乱的反水坝谣言都是出自于该报纸。这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他们又拿出自己善于造谣诬蔑水利水电建设的看家本领,公开的跳出来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