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大坝的善恶之辩
2011/6/7 8:34:19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报道,记者的科学素养很高。不过,记者还是被有着生态学家头衔的人给蒙骗了。生态学是一门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学科,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和广泛的科学知识。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生态学者很多几乎是连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具备的科盲。例如文章中提到的这位陈昌笃教授,连都江堰是输水的灌渠而三峡是调蓄水资源的水库,居然都分不清楚。就这样的水平,没有当上院士,他还要赖三峡?那真是对中国的院士们智商的亵渎。

在我国生态学界像陈昌笃教授这样的科盲并不算少数,所以,我们的很多生态学家更象是风先生。他们保护生态的理论和逻辑,不是基于科学的判断,而是简单的要求你保留现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各个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他们也无法预测一旦变化后的利弊得失。所以,他们所谓的生态保护就只能有一条,不能改变现状。

 

北京科技报:三峡大坝的善恶之辩

 

对三峡工程的管理者和支持者而言,今年的5月是令人及其不安的一个月。长江中下游入春以来持续的严重干旱,造成大量湖泊与河流干涸。一直饱受争议的三峡工程,此时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气候干旱、下游缺水、泥沙淤积、引发地震,这些词汇与三峡大坝联系在了一起,一些极端的言语甚至提出,三峡大坝应该被炸掉赎罪

 

虽然目前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一些地质、生态问题是否因三峡工程而生还有待调查。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三峡工程的一些后遗症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有些甚至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后三峡时代的头等大事。

 

三峡大坝的四宗罪?

 

气候改变导致旱灾?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的气候监测显示,今年11日至523,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8成,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

 

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的水乡泽国,目前正在承受一场干旱剧痛,大量湖泊裸露出龟裂的湖底。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遇到了空前的水危机,水域面积仅为去年同期的1/10,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水乡江苏省同样未能幸免,南京溧水石臼湖已经基本干涸,数万亩螃蟹养殖场绝收。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很多人认为,是三峡工程导致气候发生变化,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及其少见的干旱。

 

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祝从文看来,通常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多雨季节,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湖北、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地均出现了不成程度的干旱。

 

不过祝从文否认了三峡工程蓄水导致了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说法。他说,只要三峡大坝进行正常的放水,就不会威胁下游的供水,它也不会导致下游地区出现大面的干旱。

 

现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异常干旱应该是大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与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单纯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不会对大尺度的气候系统发生影响。祝从文认为,现在一些人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干旱归罪于三峡工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祝从文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加虎的认同,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的他的团队也在加紧对长江下游河流与湖泊旱情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现在长江下游地区严重的旱情导致河流湖泊干涸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降水量过少,三峡工程带来的影响不到影响比重的1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以前长江流域也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旱灾。最早的旱灾记述在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绝(《汉书?五行志》);唐中和四年(884),江南大旱,引发饥荒,人相食。北宋明道二年(1033),史载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另外,可靠历史记载显示,1671167917781835年,长江流域都发生过严重的旱灾。

 

解放后在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以前,中国南方也出现过数次严重旱灾。1959年,华东地区的鄂、湘、皖、苏南和赣北部分地区78月上旬夏旱,部分地区延至9月,出现伏旱和秋旱,以皖、鄂受旱最为严重。当年,西南的四川和重庆等地也发生严重干旱。1971年,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和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和福建大部春夏持续少雨。1978年,苏皖、湘、鄂、川等地又发生了严重干旱。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资料,长江流域发生比较严重干旱的频率平均为5.55%,中下游地区受旱机会高于上游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干旱频率高达9.0%以上,为全流域最高干旱频率区;其次是上游的嘉陵江地区,中心最高干旱频率为7.0%以上。

 

这些历史材料也印证,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主要是天气的因素。

 

泥沙淤积必须炸坝?

 

在三峡工程建设以前,长江上游的泥沙将大量淤积在大坝内的问题就引起了已故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的担忧,在他看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就则是一个最为现实的案例。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建成运营。该水库仅在建成几年的时间里,大量泥沙就淤塞了三门峡水库和渭河的下游河道,潼关河床抬升近5,淹没了渭河下游大片土地,几十万库区农民被迫迁移,若继续发展,严重威胁关中平原和西安市的安全。这些直接导致三门峡水库多次改建,降低水位运用,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

 

这场教训让黄万里在三峡工程上马前就提出了劝谏,要求三峡水库停止修建,以免重蹈三门峡覆辙。在给中央领导上书的一封信里,黄万里认为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

 

按黄万里的研究,长江上游最重要的造床料为砾卵石。卵石不同于泥沙,泄沙孔排不出去。若建了大坝,每年上亿吨的卵石将无法出川,而在上游淤积起来。到时候,重庆市江津北碚等县将遭洪水没顶之灾,只能炸掉大坝,把石碴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用船运出峡。

 

事实上,三峡水库近来的卵砾石来量并没有像黄先生估计的这么多。四川盆地周围从长江支流带来的卵砾石,其实在到达成都平原后,大部分都已经被淤掉了,真正进入三峡水库的卵砾石其实很少。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今年已经83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仁告诉记者,工程论证时测量得到的卵砾石来量是每年约30万吨,这远远小于黄万里当初的测算。

 

张仁说,由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干流、支流上兴建了多大型水库,总库容已经达到200多亿立方米。这些水库的拦沙减沙的作用使三峡库区的来沙量减少。三峡库区自2003年蓄水以来,年均来沙量已经从5亿吨减少为约2亿吨。

 

未来,长江上游水库还将持续建设,以金沙江上修建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大型水库为例,其对三峡入库泥沙影响的预测表明,两座大坝总库容为177亿立方米,在2012年和2013年相继投入使用后,100年内其下游重庆市朱沱水文站的总输沙量将从333亿吨减少到150亿吨,进入三峡库区的泥沙将减少一半。

 

我们原来预计,泥沙填满三峡水库145以下的库容为80年,但由于三峡来沙量的减少,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至两三百年。并且根据现行工程设计,泥沙就是在大坝前淤积到145时也不会对水库尾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三峡大坝将来不存在炸坝的风险。张仁说。

 

但是,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长江中下游河道中的泥沙含量减少,导致河道两边的很多河岸、浅滩不断被冲刷,这对长江中下游的确造成了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出现了崩岸、溃堤的现象。很多地方的水道大大变宽,江水随之变浅,给航运带来很大影响。

 

不过张仁告诉记者,这些问题并不是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才出现,实际上1981年葛洲坝完工实现大江截流、蓄水以后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只是三峡蓄水以后,有些问题开始变得更加严重。

 

人为拦截导致下游缺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18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时表示,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张仁表示,这几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出现这些状况主要是因为三峡大坝试验性蓄水三年来,尤其在200910月,正值灌溉季节,中下游地区普遍出现来水不够,旱情严重。

 

当时,洞庭湖水位非常低,长沙自来水厂无法抽水,工业受损,而湘江、洞庭湖水位太低还直接影响了航运,江西省鄱阳湖也是如此。这些年,三峡中下游10月份平均来水量从原来的18000秒立米减少到13000~14000秒立米,中下游地区对三峡10月放水太少颇有怨言。

 

然而,张仁认为,三峡大坝有苦难言三峡水库实施的是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789月不蓄水是因为泥沙含量大,同时也为了留足够的库容防洪。而冬季为了给下游补给,保证枯水期从3000多秒立米提高到5860秒立米,按设计就是在10月份蓄到175的高度。张仁说,正常情况下,10月份库区蓄水不会影响到中下游的来水量,但如今,由于三峡水库上游众多水库同样担心夏季泥沙量大的问题,于是也在910月份蓄水,结果上游大量来水被这些水库提前蓄走了,三峡库区来水少了几十亿立方米,这才导致下游缺水。

 

据了解,2009年那场旱灾最终迫使三峡在蓄水期大量放水,直接导致了当年三峡水库无法冲上175的预定水位,只达到171.4。而2010年,在航运部门的要求下,三峡水库改为在泥沙量尚多的910开始蓄水,而且10月的放水量也被要求从原先的5800个流量提升到10月上旬放8000个流量、中旬7000个流量、下旬6000个流量。当年175水位虽然蓄满了,但是同年的泥沙淤积却也整整多出2千万吨。

 

张仁强调,不能把下游缺水怪罪到三峡蓄水头上,因为既然要让三峡承担枯水期补给的作用,就必须给予它蓄水的权利。

 

至于究竟什么时机适合蓄水,张仁认为三峡应该坚持10月开始蓄,上游的大型水库可以提前到678月蓄水。尽管这些水库汛期也有防洪任务,需要保存库容,但是,目前,上游水库的库容有一大部分不是用来防洪,而是用来发电的,防洪任务轻,可以在汛期蓄水。

 

而由于上游这些水库不归国家水利部管理,有的是电力部门管理,有的则是地方水利部门管理,因此,蓄水的统一协调难以做到。在张仁看来,当务之急,应该由国家水利部防总统一调度这些水库,从而减轻三峡的负担,也保证充分发挥库区和下游的航运和用水的效益。

 

三峡工程导致汶川地震?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很多人又把三峡大坝想了起来,认为是三峡水库库容增加产生的巨大压力诱发了汶川大地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予以了否认,他表示三峡水库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沈国舫说,汶川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东面向四川盆地过度区中的龙门山断裂带中映秀——北川断裂突然错动导致。龙门山断裂带属于青藏地震区中的龙门山地震带,三峡工程所在的黄陵背斜地区属于华南地震区中的长江中游地震带,两者并无区域构造上的联系。从距离上看,三峡大坝距汶川地震震中约700公里,库尾距震中也在300公里以上。多方面论证显示,三峡水库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2008年以前三峡水库就已经开始大量蓄水,5年间水面上升了109,水压对岩层的调整已经完成,而从156175再增加的19水头变化,不会引起库岸地震地质条件的重大改变。尽管预计蓄水至175高程后,库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会有所增长,但仍以微震为主,不会超过三峡工程论证中所预计的最大震级。

 

三峡库区的有关地震监测也验证了沈国舫的说法。据了解,早在1958年,我国就持续不断地对三峡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监测,为三峡工程坝址的选择提供了完备的数据与资料。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论证和监测资料表明,三峡蓄水可能诱发的极限地震为5.5级至6级,破坏性不会很大,而且,可能发生这种极限地震的断裂带分别位于仙女山和九畹溪附近的深山老林,对三峡工程和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小。

 

近年来,三峡库区相关检测机构一直持续在对三峡库区的地震情况进行检测,目前的信息显示,尽管三峡库区在蓄水以后地震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但是基本上都是3~4级以下的小震,并且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岩溶与矿洞分布地区、震级小于3级的浅层微震。200811月发生在湖北秭归县境内的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也只有4.1级,远低于预期值。

 

“50年连续不断的监测表明,三峡工程175试验性蓄水不会诱发破坏性较大的地震。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地震研究监测处主任、高级工程师曾新平表示。

我为何不在工程论证时签字

 

很多人将一些本来不是三峡工程导致的地质或者天气灾害归结到三峡工程上,这些黑锅本不是三峡工程该背的。但是由于三峡工程本身的一些负效应以及当初未能充分估计的后果,留下了很多后遗症,这个我们不能回避。

 

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陈昌笃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曾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生态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在陈昌笃位于北大中关园教职工宿舍楼的家中,堆满了各种史料,他向记者展示了其中一本由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8812月出版的《三峡工程专题论证报告汇编》。这本书记载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场持续了三年的工程论证历史,而陈老先生是少数最终没有亲笔签字的专家之一。

 

1988年初,生态与环境专家组成员在西郊宾馆召开了最终的论证报告会。上午由水利部派来的人念读报告,报告的核心思想就是三峡工程实施的必要性,至于不利影响当时认为都是可以控制的。陈昌笃回忆,下午专家组进行简单的讨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专家签名,以作为该重大项目最终获得决议通过的依据。

 

当时,与陈昌笃邻座的是他的导师,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侯学煜。陈昌笃说,侯老在听完报告后突然起身,以下午有会为由,欲先行离开。深知侯学煜想法的陈昌笃随即表示,侯老年岁已高,需要人搀扶下楼,便陪侯学煜一同离开,此后就没再回到会场。

 

陈昌笃与侯学煜的拒绝方式意味深长,不过陈昌笃坦言,这是当时的无奈之举。

 

这次委婉的拒绝,直接导致了陈昌笃在院士评选中落选。但在陈昌笃看来,比起水利专家、极力主张反对三峡工程的黄万里先生曲折的一生,自己的遭遇根本算不上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命运都同样因为三峡而改变。

 

至今,陈昌笃依旧不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后悔。他说,之所以没有在三峡工程的论证报告上签字,是出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破坏的深深担忧。因为单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三峡工程必然是弊大于利的。

 

且不论库区水位抬高以后,上游土地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将被淹没,当年我们争论的焦点,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长江水环境和鱼类食物来源的改变,对中下游洄游性鱼类和沿海渔场会有深远影响。陈昌笃说,我国特有的中华鲟、白鲟、白鳍豚都是在长江上游静水中产卵繁殖的,大坝会阻碍这些珍贵鱼种的回游。而由于大坝拦沙减沙,水库会沉积大量水中的营养物质,再加上蓄水期下游水量减少,必将影响长江入海口的特产鱼类的生存,包括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陈昌笃曾于八十年代初赴美国进行访问研究,远在太平洋东岸的国度对于三峡工程的强烈反对让陈昌笃记忆深刻。

 

我所到之处,美国人都会与我谈论三峡工程。当时《纽约时报》甚至发表社论,评价三峡大坝为全世界最大的破坏性工程。陈昌笃说,美国水坝工程也曾经风风火火,但随之带来了社会和环境问题。在环保主义者的强烈主张下,尤其是西部地区,一部分工程已经不再用来发电,有的甚至开始撤坝,而美国政府也不再批准建设类似的工程项目。但是在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

 

陈昌笃说,他并不是完全反对水电工程项目。对比三峡工程,战国时期由秦国李冰父子在三峡重要支流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则完全是因势利导、顺应自然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真正养活了那里的人民。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任何危害。因此,历经2260年而不衰。

 

很遗憾,三峡工程没有延续这种科学的认识。在陈昌笃看来,三峡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自然界的力量无比强大,有些影响甚至是人们不可预料的。而这正是三峡工程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水库消落带出现生态危机

 

一直让专家们担心的问题也的确出现了。

 

随着库区水位的下调,目前三峡大坝库区已经出现20余米,由于水的涨落而带来的消落带,到水库水位下降到145时,消落带将扩展到30的范围。它也引发了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

 

当夏天三峡库区水位降到145时,库区段两岸地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及长江直流都会出现大面积的消落带,一些甚至绵延数公里远,由于这些消落带留有被水淹死的植物群落,炎热的夏天裸露出地面以后,常常散发出难闻的臭味,给当地的空气环境早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这些物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会形成热岛效应,权威研究表明,等量的甲烷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塘的20~25倍,这让库区附近的小环境变得更加炎热。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加虎告诉记者,目前,对于消落带的问题并没有效的解决措施。虽然多年来有专家成功找到能够适宜消落带生长的绿化植物,但是因为巨大的经济成本并没有被推广普遍种植。

 

不过专家也表示,三峡水库较为清洁的水库。在个别水域虽能形成排放甲烷的新湿地,但面积总体上较小,不足以形成大量排放源。因此从总体而言,三峡库区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热岛效应。

 

不断爆发的水华威胁

 

2007414,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编公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指出,三峡工程蓄水以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处理残留物的二次污染、养殖业污染、部分工业垃圾等大量淤积,导致三峡库区多次出现水华

 

2006年,仅2~3月份就累计发生水华”10余起,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 其中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等支流回水库湾水域水质发生变化较为显著,蓄水后的每年春夏季节均出现了水华 2008年夏天,香溪河数十公里的河面再次出现严重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仅由藻类引起,如蓝藻、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河面如同泼上油漆一般。如果饮用产生水华的水源,藻毒素通过食物链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而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还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也会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会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2008年香溪河的水华发生以后,香溪河干流自湖北省兴山县平邑口至长江河口布满蓝藻在部分河段,河面如同泼上油漆一般,并不时散发出浓重的腥臭味。为此,兴山至秭归沿河数万居民不得不被禁止饮用河水。

 

垃圾场的困扰

 

为了避免库区的生活垃圾污染三峡水库。多年来,国家一直安排巨资在库区周围的城镇建设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但是,由于部分垃圾处理场建成以后并没有按照当初的设计实施运营,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宜昌市兴山县峡口垃圾处理场是三峡库区国债投资水污染防治项目之一,也是三峡库区第二批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之一。该垃圾处理场位于峡口镇白鹤村五组庙湾,占地16500平米,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工程总投资1127.5万元。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6吨,可满足一般垃圾处理20年。

 

2006年,兴山县对该县峡口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之后,该垃圾处理场甚至还通过了湖北省环保厅的验收。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该垃圾处理场建成以后并没有严格按照当初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在大部分时间里,该镇各处的垃圾由汽车运来之后直接倾倒在垃圾场中。垃圾场右侧建立的4间三层的垃圾场办公楼早已人去楼空,大部分房间里空空荡荡,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在该办公楼的一层,只有一位流浪的中年汉子栖身于此。

 

在该垃圾处理场的正下方不到100的距离内,就是峡口镇白鹤村五组居民的居所。现在,最让这里的居民们感到难受的,就是炎热的夏天,垃圾场散发出的恶臭气味在附近的空气里飘荡,黑压压的蚊子和苍蝇到处乱飞,村民们不得不四门紧闭躲在家里。

 

以前夏天,我们都喜欢在院子里纳凉吃饭,但是现在根本就不敢出去。龚正义(化名)对记者说。

 

为了让垃圾场减少苍蝇和蚊子,我们让镇政府派人打药水,他们却说没有钱。龚正义说,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是,国家花了1000多万给他们建的垃圾处理场,竟然是这样一个样子。

 

而峡口镇垃圾处理厂只是目前三峡库区不少垃圾处理场的一个缩影。

库区滑坡威胁,远远超过预期

 

目前三峡水库放水,库区要随时注意滑坡的危险。张仁说,三峡众多山体的坡度都在45°以上,自然状态下就已经十分险峻,大雨袭来时,滑坡很普遍。近几年,库区的一些地方在蓄水时地质问题尚不突出,但在放水时,水位从175急速下降,山体原先遭到流水入侵下部就变得松软了,此时,看似稳定的土坡维持不住,就得跟着下沉。

 

当然,三峡库区很多地方在蓄水期间也差生了严重的滑坡。2003713零时20分,一场突发性、特大型、毁灭性的滑坡灾害突然降临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边的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巨大的山体整体下滑,将宽阔的青干河拦腰砸断,掀起20多米高的巨浪。短短五分钟,80多栋农舍和4家企业厂房化为废墟,10多人在滑坡中死亡,多人失踪。

 

2008年,三峡水库计划蓄水至175,但因地质灾害频发,试验性蓄水止步于172.8。重庆国土部门的数据显示,受2008175试验性蓄水及后来退水影响,巫山、巫溪、奉节等区县发生243处地质灾害灾(险)情。

 

在兴山县峡口镇白鹤村五组,前些年,由于三峡工程蓄水导致香溪河水位上升,直接引发了数十户居民居住地的下滑。不少房屋都裂了缝,屋前的小庭院也随着地基的下陷变得高低不平,并留有一些巨大的口子。几乎实在无法居住的家庭,政府已经将其前往他处,而大部分居民目前依旧没有得到迁徙的指标。

 

村民龚正义说,近几年,一到下大雨的天气,他和这里其他的一些居民日夜不安,生怕自己的房子不知不觉地滑下去。

 

因为当初搬迁时间紧,地质监测工作不充分,目前建在滑坡体上的移民搬迁镇不在少数,如奉节、巴东等移民县城,因为周边地质普遍条件较差以及移民搬迁时间紧,甚至数易其址,但是至今仍然受地灾困扰。

 

由于估计不足,三峡工程导致的地质灾害远超预期。著名的生态学家陈昌笃不无担忧地说。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建坝蓄水后,因水的浸泡软化作用,两岸很多滑坡稳定性减弱,促使老滑坡复活,尤其是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地面无植被保护,更容易发生崩塌、滑坡。

 

对于这类地质问题,张仁对记者表示,三峡库区的很多搬迁安置工作当初的确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而现在国家不得不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中下游对特大洪水依旧不可掉以轻心

 

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洪。2010年蓄水至175后,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达到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可蓄洪水量。遇特大洪水,调节三峡库容能有效调控洪水,可以保护长江中下游至少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

 

长期以来,长江水患一直严重威胁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据史料记载,自汉朝到清朝的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因此解除长江洪患,几乎是长江中下游无数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首先享受到三峡防洪好处的是居住在长江全线最危险的河段——荆江两岸江汉平原上的居民。多年以来,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而现在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防止毁灭性灾害并减轻洪灾损失。

 

有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元至25亿元。若遇特大洪水,一次即可避免淹没损失几百亿元。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许多沿江城市纷纷在千百年来行洪的江滩上建起休闲场所,供人们休闲。在武汉市,沿江十几公里的江滩防洪坝已经修建成了美丽的公园,每天有数万市民和游客在江滩流连。

 

不过张仁表示,有了三峡大坝,当前洪水来袭时长江中下游依旧不能高枕无忧。他说,彻底防洪仅仅依靠三峡水库的库容依然不够,因此,当发生1954年近100年间最大的洪水时,仍需要在下游修建足够数量的分蓄洪区。

 

“1998年那场长江洪水之后,中央批复要在湖南洞庭湖地区和湖北洪湖地区分别修建50亿立米的分蓄洪区,然而,矛盾和困难远远超出预期。十多年来,至今未能建成。张仁说,因此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遇到特大洪水时依旧不可掉以轻心。

 

敢问三峡大坝路在何方

 

根据讨论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到2020年必须让三峡库区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为此,国务院要求必须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另外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拓展多种综合效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三峡工程设计的几大效益中,只有发电这一项是实际存在的,其他效益都要大打折扣。此次国务院要求拓展多种综合效益,实际上就暗含了对三峡工程发挥多项效益的质疑。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留下后遗症最多的水利工程,而解决这些问题将不得不面临着一些巨大的难题和挑战。该专家表示。

 

不过张仁表示,现在三峡工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能说明当初决定三峡工程上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三峡工程有利有弊,这是在建设以前就十分明确的事情,当初决定其上马,是因为讨论认为该工程建设利大于弊,建比不建好,而针对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当时有所预料的。对各路专家而言,现在是需要集中力量找解决办法,让三峡工程的正效益发挥到最大,而将其副效应降到最低,而不是站在一边说风凉话的时候。张仁说,就当前而言,三峡上游的大型水库必须顾全大局。其次,重庆位于三峡库尾,是西部的工业中心,几乎所有出口的航运都从重庆出发,并且必须经过三峡库区。因此,宁可上游水库淤,也不能让三峡水库淤。当然,上游水库持续发挥良好的作用,需要国家统一对上游个水库的蓄放水时间进行协调和调度。如果不统一,三峡上游的大型水库帮助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在长江中下游,针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排沙减少造成的崩岸、溃堤风险,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利部门对江堤要经常进行检查,并对一些出现危险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抢修。从总体而言,因为江水在河道中常常居中,或者临近左岸,或者临近右岸,其每年直接冲刷堤坝的情况并不是很多,江水下切需要加固堤防的量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平时要加强巡查。张仁告诉记者,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很多地方,航运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些防止冲刷导致河道过宽的问题。他认为只要举措得当,江水对河道冲刷给航运带来的一些负效应是可以大幅减小的。

 

另外,针对当前三峡库区出现的一些生态危机和地质滑坡事件,相关专家表示,当前的最为重要的是管理。现在有部分城镇及民居在当初的迁建过程中,正是由于认认和管理没有跟山,导致新建地质直接迁建在滑坡体上。而在另一个方面,三峡库区的很多污染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则加大了库区的生态危机,其中,反复出现的水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张仁对记者透露,根据国务院已经通过的三峡后续工程规划,国家将用1700亿元资金解决三峡工程的一些欠账。对三峡工程的后遗症治理而言,这显然是雪中送炭

 

除了发电,现在三峡工程的最大价值就是航运

 

除了发电,现在三峡工程带来的另一个最大的直接效益就是三峡库区航运能力的大幅提升。

 

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白鹤村的脚下,就是长江在三峡库区的大支流香溪河。香溪河位于长江北岸,发源于神农架,全场97.3公里,在秭归县香溪镇东侧的西陵峡口注入长江。

 

香溪也是长江三峡中最有名气的一条支流。相传汉明妃王昭君曾在溪中浣洗了手绢,使溪水变香,故而得名。在很多白鹤村村民的记忆中,蜿蜒曲折的香溪总是跌宕起伏的,在漫长的河道中,它时而舒缓,时而激越,如同一条玉带一样从村子的脚下流过。

 

蓄水前香溪河峡口以下河段平均水深不到1,年均流量只有40多立方米/秒。那时候由于河道太浅,香溪也并不是一条具有航运价值的河流。新中国成立初期,香溪河航道狭窄,水流湍急,礁多滩险,无人整治河道,下水靠艄公,上水靠纤夫拉纤,遇上险滩全靠纤夫双手扒出航道。从兴山县高阳镇至香溪港只有36公里,但顺水要走一天,逆水则要3天。据水文资料显示,自1932年到50年代末,香溪河的河床年均升高0.10,加之兴香公路通车,陆路运输能力逐渐增强,香溪河水上运输日渐失去在全县进出口货物运输中的重要作用,河上的船只从1964年起驶入长江,水上航运管理机构也随之迁驻秭归县香溪镇。1976年,香溪河上最后一只木船停航,香溪河水运史告一段落。1984年,兴山成立县航运公司,公司却设在秭归县香溪镇,因为15艘拖轮、驳船只能长年驻扎在香溪入江口。航运公司负责运输兴山的进出物资,一直需要陆路汽车运输与其对接。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后,香溪河的形态彻底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玉带变成了深达数十米、宽大数百米的深水河道。现在蓄水到175以后,大型货船可以直接上行到高阳镇。就是水位保持在145时,大型货船也能够停泊在距离长江口21公里的峡口镇的峡口港。

 

因此当地政府也抓住机遇,加快香溪河岸码头的建设。目前在兴山县峡口港,已经建有三个货运码头和一个客运码头,三峡库区最大的滚装码头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

 

现在很多白鹤村有时早上只要一开门,就能看到香溪上满载各种物资的货轮从眼前驶过。

 

兴山县兴发集团是湖北省最大的磷化工企业。在三峡水库涨水以前,每年它所需要的大量煤炭、化工辅料等物质和产品必须通过陆路用汽车运进或者运出。由于水运成本几乎陆路便宜1倍以上,三峡水位上升后它就可以在高阳镇或者峡口镇用船运输货物,大大降低了它的运输成本。

 

现在每年,我们每年通过船舶进出峡口码头或者高阳码头运输的货物就有300-400万吨,一年下来运输费用就可以节省亿元以上。兴发集团的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香溪河航运的繁荣只是三峡库区航运经济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在三峡工程建设前,尽管建国后对航道进行了大量的综合治理,但由于川江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制约了长江航运的发展。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航道内,有激流滩、浅滩、险滩139处,绞滩站24处,单行控制航段46处。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至重庆之间的航道能力大幅提升,万吨级船队有半年左右时间可直达重庆,上游许多原不通航的支流也具备了通航条件。

 

目前在三峡库区的长江干道上,每年的航运能力已经可以达到7000-8000万吨。张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记者了解到,加上支流的新增航运能力,目前三峡水库航道的总航运能力早已突破了1亿吨大关。

, : 24pt; MARGIN: 0cm 0cm 0pt; BACKGROUND: white;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class=MsoNormal align=left>很遗憾,三峡工程没有延续这种科学的认识。在陈昌笃看来,三峡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自然界的力量无比强大,有些影响甚至是人们不可预料的。而这正是三峡工程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水库消落带出现生态危机

 

一直让专家们担心的问题也的确出现了。

 

随着库区水位的下调,目前三峡大坝库区已经出现20余米,由于水的涨落而带来的消落带,到水库水位下降到145时,消落带将扩展到30的范围。它也引发了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

 

当夏天三峡库区水位降到145时,库区段两岸地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及长江直流都会出现大面积的消落带,一些甚至绵延数公里远,由于这些消落带留有被水淹死的植物群落,炎热的夏天裸露出地面以后,常常散发出难闻的臭味,给当地的空气环境早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这些物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会形成热岛效应,权威研究表明,等量的甲烷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塘的20~25倍,这让库区附近的小环境变得更加炎热。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加虎告诉记者,目前,对于消落带的问题并没有效的解决措施。虽然多年来有专家成功找到能够适宜消落带生长的绿化植物,但是因为巨大的经济成本并没有被推广普遍种植。

 

不过专家也表示,三峡水库较为清洁的水库。在个别水域虽能形成排放甲烷的新湿地,但面积总体上较小,不足以形成大量排放源。因此从总体而言,三峡库区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热岛效应。

 

不断爆发的水华威胁

 

2007414,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编公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指出,三峡工程蓄水以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处理残留物的二次污染、养殖业污染、部分工业垃圾等大量淤积,导致三峡库区多次出现水华

 

2006年,仅2~3月份就累计发生水华”10余起,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 其中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等支流回水库湾水域水质发生变化较为显著,蓄水后的每年春夏季节均出现了水华 2008年夏天,香溪河数十公里的河面再次出现严重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仅由藻类引起,如蓝藻、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河面如同泼上油漆一般。如果饮用产生水华的水源,藻毒素通过食物链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而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还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也会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会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2008年香溪河的水华发生以后,香溪河干流自湖北省兴山县平邑口至长江河口布满蓝藻在部分河段,河面如同泼上油漆一般,并不时散发出浓重的腥臭味。为此,兴山至秭归沿河数万居民不得不被禁止饮用河水。

 

垃圾场的困扰

 

为了避免库区的生活垃圾污染三峡水库。多年来,国家一直安排巨资在库区周围的城镇建设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但是,由于部分垃圾处理场建成以后并没有按照当初的设计实施运营,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宜昌市兴山县峡口垃圾处理场是三峡库区国债投资水污染防治项目之一,也是三峡库区第二批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之一。该垃圾处理场位于峡口镇白鹤村五组庙湾,占地16500平米,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工程总投资1127.5万元。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6吨,可满足一般垃圾处理20年。

 

2006年,兴山县对该县峡口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之后,该垃圾处理场甚至还通过了湖北省环保厅的验收。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该垃圾处理场建成以后并没有严格按照当初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在大部分时间里,该镇各处的垃圾由汽车运来之后直接倾倒在垃圾场中。垃圾场右侧建立的4间三层的垃圾场办公楼早已人去楼空,大部分房间里空空荡荡,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在该办公楼的一层,只有一位流浪的中年汉子栖身于此。

 

在该垃圾处理场的正下方不到100的距离内,就是峡口镇白鹤村五组居民的居所。现在,最让这里的居民们感到难受的,就是炎热的夏天,垃圾场散发出的恶臭气味在附近的空气里飘荡,黑压压的蚊子和苍蝇到处乱飞,村民们不得不四门紧闭躲在家里。

 

以前夏天,我们都喜欢在院子里纳凉吃饭,但是现在根本就不敢出去。龚正义(化名)对记者说。

 

为了让垃圾场减少苍蝇和蚊子,我们让镇政府派人打药水,他们却说没有钱。龚正义说,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是,国家花了1000多万给他们建的垃圾处理场,竟然是这样一个样子。

 

而峡口镇垃圾处理厂只是目前三峡库区不少垃圾处理场的一个缩影。

库区滑坡威胁,远远超过预期

 

目前三峡水库放水,库区要随时注意滑坡的危险。张仁说,三峡众多山体的坡度都在45°以上,自然状态下就已经十分险峻,大雨袭来时,滑坡很普遍。近几年,库区的一些地方在蓄水时地质问题尚不突出,但在放水时,水位从175急速下降,山体原先遭到流水入侵下部就变得松软了,此时,看似稳定的土坡维持不住,就得跟着下沉。

 

当然,三峡库区很多地方在蓄水期间也差生了严重的滑坡。2003713零时20分,一场突发性、特大型、毁灭性的滑坡灾害突然降临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边的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巨大的山体整体下滑,将宽阔的青干河拦腰砸断,掀起20多米高的巨浪。短短五分钟,80多栋农舍和4家企业厂房化为废墟,10多人在滑坡中死亡,多人失踪。

 

2008年,三峡水库计划蓄水至175,但因地质灾害频发,试验性蓄水止步于172.8。重庆国土部门的数据显示,受2008175试验性蓄水及后来退水影响,巫山、巫溪、奉节等区县发生243处地质灾害灾(险)情。

 

在兴山县峡口镇白鹤村五组,前些年,由于三峡工程蓄水导致香溪河水位上升,直接引发了数十户居民居住地的下滑。不少房屋都裂了缝,屋前的小庭院也随着地基的下陷变得高低不平,并留有一些巨大的口子。几乎实在无法居住的家庭,政府已经将其前往他处,而大部分居民目前依旧没有得到迁徙的指标。

 

村民龚正义说,近几年,一到下大雨的天气,他和这里其他的一些居民日夜不安,生怕自己的房子不知不觉地滑下去。

 

因为当初搬迁时间紧,地质监测工作不充分,目前建在滑坡体上的移民搬迁镇不在少数,如奉节、巴东等移民县城,因为周边地质普遍条件较差以及移民搬迁时间紧,甚至数易其址,但是至今仍然受地灾困扰。

 

由于估计不足,三峡工程导致的地质灾害远超预期。著名的生态学家陈昌笃不无担忧地说。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建坝蓄水后,因水的浸泡软化作用,两岸很多滑坡稳定性减弱,促使老滑坡复活,尤其是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地面无植被保护,更容易发生崩塌、滑坡。

 

对于这类地质问题,张仁对记者表示,三峡库区的很多搬迁安置工作当初的确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而现在国家不得不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中下游对特大洪水依旧不可掉以轻心

 

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洪。2010年蓄水至175后,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达到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可蓄洪水量。遇特大洪水,调节三峡库容能有效调控洪水,可以保护长江中下游至少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

 

长期以来,长江水患一直严重威胁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据史料记载,自汉朝到清朝的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因此解除长江洪患,几乎是长江中下游无数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首先享受到三峡防洪好处的是居住在长江全线最危险的河段——荆江两岸江汉平原上的居民。多年以来,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而现在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防止毁灭性灾害并减轻洪灾损失。

 

有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元至25亿元。若遇特大洪水,一次即可避免淹没损失几百亿元。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许多沿江城市纷纷在千百年来行洪的江滩上建起休闲场所,供人们休闲。在武汉市,沿江十几公里的江滩防洪坝已经修建成了美丽的公园,每天有数万市民和游客在江滩流连。

 

不过张仁表示,有了三峡大坝,当前洪水来袭时长江中下游依旧不能高枕无忧。他说,彻底防洪仅仅依靠三峡水库的库容依然不够,因此,当发生1954年近100年间最大的洪水时,仍需要在下游修建足够数量的分蓄洪区。

 

“1998年那场长江洪水之后,中央批复要在湖南洞庭湖地区和湖北洪湖地区分别修建50亿立米的分蓄洪区,然而,矛盾和困难远远超出预期。十多年来,至今未能建成。张仁说,因此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遇到特大洪水时依旧不可掉以轻心。

 

敢问三峡大坝路在何方

 

根据讨论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到2020年必须让三峡库区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为此,国务院要求必须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另外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拓展多种综合效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三峡工程设计的几大效益中,只有发电这一项是实际存在的,其他效益都要大打折扣。此次国务院要求拓展多种综合效益,实际上就暗含了对三峡工程发挥多项效益的质疑。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留下后遗症最多的水利工程,而解决这些问题将不得不面临着一些巨大的难题和挑战。该专家表示。

 

不过张仁表示,现在三峡工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能说明当初决定三峡工程上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三峡工程有利有弊,这是在建设以前就十分明确的事情,当初决定其上马,是因为讨论认为该工程建设利大于弊,建比不建好,而针对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当时有所预料的。对各路专家而言,现在是需要集中力量找解决办法,让三峡工程的正效益发挥到最大,而将其副效应降到最低,而不是站在一边说风凉话的时候。张仁说,就当前而言,三峡上游的大型水库必须顾全大局。其次,重庆位于三峡库尾,是西部的工业中心,几乎所有出口的航运都从重庆出发,并且必须经过三峡库区。因此,宁可上游水库淤,也不能让三峡水库淤。当然,上游水库持续发挥良好的作用,需要国家统一对上游个水库的蓄放水时间进行协调和调度。如果不统一,三峡上游的大型水库帮助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在长江中下游,针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排沙减少造成的崩岸、溃堤风险,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利部门对江堤要经常进行检查,并对一些出现危险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抢修。从总体而言,因为江水在河道中常常居中,或者临近左岸,或者临近右岸,其每年直接冲刷堤坝的情况并不是很多,江水下切需要加固堤防的量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平时要加强巡查。张仁告诉记者,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很多地方,航运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些防止冲刷导致河道过宽的问题。他认为只要举措得当,江水对河道冲刷给航运带来的一些负效应是可以大幅减小的。

 

另外,针对当前三峡库区出现的一些生态危机和地质滑坡事件,相关专家表示,当前的最为重要的是管理。现在有部分城镇及民居在当初的迁建过程中,正是由于认认和管理没有跟山,导致新建地质直接迁建在滑坡体上。而在另一个方面,三峡库区的很多污染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则加大了库区的生态危机,其中,反复出现的水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张仁对记者透露,根据国务院已经通过的三峡后续工程规划,国家将用1700亿元资金解决三峡工程的一些欠账。对三峡工程的后遗症治理而言,这显然是雪中送炭

 

除了发电,现在三峡工程的最大价值就是航运

 

除了发电,现在三峡工程带来的另一个最大的直接效益就是三峡库区航运能力的大幅提升。

 

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白鹤村的脚下,就是长江在三峡库区的大支流香溪河。香溪河位于长江北岸,发源于神农架,全场97.3公里,在秭归县香溪镇东侧的西陵峡口注入长江。

 

香溪也是长江三峡中最有名气的一条支流。相传汉明妃王昭君曾在溪中浣洗了手绢,使溪水变香,故而得名。在很多白鹤村村民的记忆中,蜿蜒曲折的香溪总是跌宕起伏的,在漫长的河道中,它时而舒缓,时而激越,如同一条玉带一样从村子的脚下流过。

 

蓄水前香溪河峡口以下河段平均水深不到1,年均流量只有40多立方米/秒。那时候由于河道太浅,香溪也并不是一条具有航运价值的河流。新中国成立初期,香溪河航道狭窄,水流湍急,礁多滩险,无人整治河道,下水靠艄公,上水靠纤夫拉纤,遇上险滩全靠纤夫双手扒出航道。从兴山县高阳镇至香溪港只有36公里,但顺水要走一天,逆水则要3天。据水文资料显示,自1932年到50年代末,香溪河的河床年均升高0.10,加之兴香公路通车,陆路运输能力逐渐增强,香溪河水上运输日渐失去在全县进出口货物运输中的重要作用,河上的船只从1964年起驶入长江,水上航运管理机构也随之迁驻秭归县香溪镇。1976年,香溪河上最后一只木船停航,香溪河水运史告一段落。1984年,兴山成立县航运公司,公司却设在秭归县香溪镇,因为15艘拖轮、驳船只能长年驻扎在香溪入江口。航运公司负责运输兴山的进出物资,一直需要陆路汽车运输与其对接。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后,香溪河的形态彻底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玉带变成了深达数十米、宽大数百米的深水河道。现在蓄水到175以后,大型货船可以直接上行到高阳镇。就是水位保持在145时,大型货船也能够停泊在距离长江口21公里的峡口镇的峡口港。

 

因此当地政府也抓住机遇,加快香溪河岸码头的建设。目前在兴山县峡口港,已经建有三个货运码头和一个客运码头,三峡库区最大的滚装码头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

 

现在很多白鹤村有时早上只要一开门,就能看到香溪上满载各种物资的货轮从眼前驶过。

 

兴山县兴发集团是湖北省最大的磷化工企业。在三峡水库涨水以前,每年它所需要的大量煤炭、化工辅料等物质和产品必须通过陆路用汽车运进或者运出。由于水运成本几乎陆路便宜1倍以上,三峡水位上升后它就可以在高阳镇或者峡口镇用船运输货物,大大降低了它的运输成本。

 

现在每年,我们每年通过船舶进出峡口码头或者高阳码头运输的货物就有300-400万吨,一年下来运输费用就可以节省亿元以上。兴发集团的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香溪河航运的繁荣只是三峡库区航运经济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在三峡工程建设前,尽管建国后对航道进行了大量的综合治理,但由于川江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制约了长江航运的发展。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航道内,有激流滩、浅滩、险滩139处,绞滩站24处,单行控制航段46处。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至重庆之间的航道能力大幅提升,万吨级船队有半年左右时间可直达重庆,上游许多原不通航的支流也具备了通航条件。

 

目前在三峡库区的长江干道上,每年的航运能力已经可以达到7000-8000万吨。张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记者了解到,加上支流的新增航运能力,目前三峡水库航道的总航运能力早已突破了1亿吨大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