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为5月23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位浮标的位置情况,下图为5月6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位浮标的位置情况。5月23日,继连续多日持续回升之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随三峡水库补水量的增加再度上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23日8时,长江中下游的汉口、九江、大通站的水位分别达到了16.84米、10.83米和6.41米,比前一日分别上涨0.25米、0.25米和0.21米。新华社发(胡国林 摄)
天灾是主因 人为因素不可忽视
守着大江大湖“叫渴”,都是天灾惹的祸?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祸首”。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但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无奈之下,当地重新在电灌站边上架设了两条152米长的钢管,延伸到赣江中抽水灌溉。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今年4月份,在江西修河流域,因上游水电站不愿放水,导致下游2万亩早稻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在上级部门干预下,电厂才开闸放水,但此时已造成农田受旱损失。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记者在湖北等地旱区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5月23日,一艘货船行驶在水位持续回升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新华社发(胡国林 摄)
“雨季抗旱”考验政府 “加强水利”不是口号
“雨季抗旱”对防汛部门和基层干部是个新的考验,暴露出当前南方抗旱工作的薄弱环节。
江西省防办总工程师史小平坦言,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说明,沿江各地还要完善抗旱预案,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
部分基层干部也表示,多年来很少想到汛期会出现严重干旱。这导致一些地方雨季抗旱缺乏应对措施。江西安义县等地一些乡镇干部坦白说,面对几十年未遇的春旱,“我们有些束手无策”。
有关专家提出,干旱情况下,政府应对电站、大坝进行及时调度,集中有限的水资源抗大旱。同时杜绝非法采砂导致河道下切影响取水。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灾减灾处处长黄奇认为,多年来,南方一些省份农业生产用水很粗放,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都不强,灌溉设施的修建标准也不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南方丰水区应重新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发生灾害性强降水的概率在增大,干旱时间延长的概率也在增大。”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说,这对各地水利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能抵御区域性突发强降水,还要增强水利工程蓄水性能建设,要补的课很多。
一些基层群众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水利建设,但到了基层一些地方就走样了,部分干部认为水利建设投资是上面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急需引起重视。
三峡加大泄流为下游解渴 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
5月24日,一位渔民站在洪湖自然保护区中心区开裂的湖底。23日的一场大雨,这里积了15厘米雨水。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赵亢
5月24日,洪湖市螺山镇一家鱼塘很多鲫鱼干死,渔场主将其贱卖给别人做鱼饲料。
虽然三峡工程具备正常运用条件,但长江干流洪水来量大与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即使三峡工程全面发挥作用,如果再遇1954年大洪水,长江中下游仍有超额洪水需安排出路。在抗击严重干旱时,也要认识当前长江防洪形势决非高枕无忧,不可低估防洪艰巨性。
———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王国生
根据国家防总的消息,从今日开始到6月10日,三峡水库将增加下泄流量,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
增加日均下泄流量
5月20日,国家防总召集长江防总、国务院三峡办、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部门和单位,针对长江中下游各省份抗旱用水,决定自5月20日至24日,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泄水。
为了增加泄水效果,国家防总决定从今日开始至6月10日,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到11000—12000立方米每秒。
防洪抗旱责任人公布
记者24日从国家防总指挥部获悉,国家防总、监察部近日联合通报了全国主要防洪工程和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国家防总、监察部联合通报了全国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共计1902人(次),接受社会监督。
湖南旱情持续蔓延 洞庭湖创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岳阳洞庭湖大桥下裸露的湖床和停泊的船只(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摄
未来一周晴热为主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未来一周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较少,缺水状况将持续。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5月23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旱灾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会同财政部派出联合工作组,分赴受旱较重的湖北、湖南两省协助救灾。
■ 调查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大旱,有不少人为因素影响抗旱
小水电拦水发电阻抗旱
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守着大江大湖“叫渴”,有不少人为因素在起作用,如小水电站拦水发电影响抗旱。另外,一些地方没有汛期抗旱的经验,“有些束手无策”。
非法挖沙致取水难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干旱的“祸首”。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影响,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异常,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人为控制上游来水。正当中下游地区需要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许多水利设施灌溉设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为5月23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文标识情况,下图为5月7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文标识情况。新华社发(胡国林 摄)
黄益忠告诉记者,官墩渔场有渔民354人,在大约5000亩的洪湖水面上种莲藕,养黑鱼、螃蟹和淡水海蜇。持续干旱几乎摧毁了所有的养殖业,渔场损失约500万到600万元,“辛辛苦苦搞十年,一旱回到解放前。”
气象部门统计,今年洪湖市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旱情为70年一遇。让黄益忠不解的是,去年是洪灾,今年却是旱灾。
官墩渔场渔民舒先国承包了100亩湖面,养殖淡水海蜇。如今海蜇死光,损失30多万元,“几乎倾家荡产”。几天前,舒先国收到了洪湖市民政局送来的救灾物资———1箱矿泉水、7斤绿豆和16个咸鸭蛋,生活仍很艰难,他每天要到集镇上买桶装水。
黄益忠说,渔场还有上百艘以船为家的渔民。这些渔民吃住在船上。没了水,只能舍船弃家,被暂时安顿在镇福利院。
黄益忠撑着的木船陷在泥里,竹篙插下去,船吃力地动了一下。“再不降雨,洪湖就没了。”(新京报 记者 王瑞锋 发自湖北洪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