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电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3/3/8 22:01:46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政治保障坚决有力

一是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会各级党组织集中收看收听党的二十大开幕大会、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反复专题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组织征集报送中国科协学习感悟12篇、建言献策2篇,其中1篇受新华网录制访谈视频进行宣介。组织收听收看由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宣讲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国资国企宣讲报告会。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野线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230多名学会工作者和会员代表收看聆听;继电保护与励磁、智能与智慧化等专委会邀请专家在年会上进行宣讲,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转化为生动实践。制定印发学会系统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承办中国科协“领航计划”科技人才团结引领项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培训班,邀请张宗亮院士等6名专家录制党课视频并上传科协党校平台,组织4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培训。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赞歌颂祖国”主题党日活动,高唱《歌唱祖国》赞颂党恩祝福祖国,瞻仰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群像弘扬英烈精神。在官网开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已转载各大央媒重要报道文章500多篇,打造便利广大会员随时随地跟进学习二十大精神的平台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感悟非凡成就凝聚奋进力量。

二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承接中国科协“创建科学家精神教育培育基地”项目,在三峡工程博物馆和水电科技博物馆布设院士专家典型人物事迹等系列主题展陈精品,打造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党建宣传教育基地。联合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电建集团等单位共同举办以“传承科学精神 谱写新时代水电华章”为主题的潘家铮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暨潘家铮水电学术论坛,制作展播潘家铮纪录片、进行潘家铮生平展和《潘家铮全集》电子书发布,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沿着老一辈水电科学家的光辉足迹建功新时代,超1.2万人线下线上参会,业界反响强烈。联合清华大学举办我国著名水力发电学家、水电学会创始人兼首任理事长施嘉炀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追思学习先生崇高风范,传承弘扬先生科学精神。会刊《水力发电学报》图文宣传水利水电泰斗张光斗院士“胸怀祖国、情系江河”的科学家精神。邀请陈厚群院士相继在2022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上作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走进会员单位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 院士与青年朋友谈心”专题活动(抗震防灾专委会),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挑大梁担当主角。年中工作会议上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肖尤丹教授作“《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修订解读和加强科研诚信作风学风建设”专家讲座,倡导科技工作者崇尚科学精神,遵守学术和伦理规范,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和学术生态。利用学会官网、公众号、期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水电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事迹。

三是立足党建强会推动党务业务融合发展。制定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并落实相关工作责任。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7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继续承担科协“党建强会计划”项目,筹备举办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沙龙。健全党委(支部)第一议题机制,全年召开党委会议11次,每次组织中心组学习,前置审议把关“三重一大”事项90多项;秘书处党支部完成换届,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推动学会启动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多项“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组织党员干部赴十三陵水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38家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分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

(二)大局意识不断增强,服务中心见行见效

一是竭力服务国家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学会于2022年4月成立抽水蓄能行业分会,聚焦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双碳”目标战略,助推《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落地见效,汇聚产业资源和行业智慧,努力构建政府和企业沟通的纽带、学术和技术交流的窗口、创新和自我管理的平台,促进技术创新进步,推动抽蓄产业高质量发展。分会联合水电总院编写发布了行业首份《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建立抽蓄行业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和环评需求统计监测体系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抽蓄项目业务开展情况和设计施工能力研究,组织编制抽蓄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研究中小型分布式抽蓄功能定位、技术特性、应用领域等并提出推进策略和方案,开展中小型抽水蓄能项目资源调查和项目初步论证并提出建议名单。积极开展产业链协调工作,分别组织有关企业召开抽水蓄能装备制造能力研讨会、抽水蓄能设计能力研讨会,进一步摸清了行业产能情况,厘清行业主要短板弱项,督促产业链相关环节及时提升产能,为推动实现抽蓄发展目标添砖加瓦。根据不同需求分类制定培训计划方案,建立培训专家信息库,开展抽蓄培训筹备工作。新开通的分会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已近3万,总阅读量逾200万人次,“抽水蓄能行业宣言”等十余篇原创文章阅读量均过万。

二是积极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经充分调研形成《关于加快风光水互补研究与实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科技工作者建议》并获高层批示。受中国科协委托,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组织专家对《水力发电领域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内参报告开展调研咨询工作。作为50家试点全国学会之一,组建了基于智慧能源开发利用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国电建)、水电工程智能建设(华能澜沧江公司)、抽水蓄能发展(水电总院)3个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钟登华院士、张宗亮院士等6位行业专家入选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向中国科协提交《关于我国利用水风光互补实现“碳中和”体制机制的建议》等5篇研究建言报告。受有关部门委托,工程造价专委会组织专家为抽蓄电站容量电价核定、工程概算、资产边界、合理造价等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小水电专委会参与水利部对小水电安全生产督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大坝安全专委会参与国家能源局有关电站大坝安全监管和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水能规划及动能经济专委会参与几大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研究和编制示范基地规划;水库专委会参与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修订;国际河流委员会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社会环境影响及应对机制研究、与湄公河委员会(MRC)就联合开展湄公河流域综合监测和干旱影响分析研究达成共识等。学会及分支机构以庞大的专业技术集群和高素质专家群体,为推动国家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和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技术咨询和科研协作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受会员单位委托,学会组织开展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对“四大水电基地”影响研究、基于零碳技术建设的大型“碳中和”智慧服务区研究、规模化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等10多个咨询课题项目。投资专委会开展水电站受疫情影响增加投资的专题评估技术咨询、运行管理专委会参与梯级水光蓄互补电站联合运行控制与智能调度系统研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委会参与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与面板结构适应技术研究、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参与超长多级输水发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及关键技术研究、工程检测专委会参与贵州省重大科研项目“钻孔置入式地下空洞三维扫描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制”等。多年来学会及各分支机构持续加强智库建设,立足国家发展大局、能源发展大势、电力发展大略,聚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和会员企业科技创新难点及成果转化需求,大力组织开展科研咨询、技术服务和建言献策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认可。

四是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成果丰硕。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满足会员企业及行业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学会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助推构建国家新型标准体系,支撑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专项,联合水电总院积极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团标体系建设,启动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设计规范》等5项相关团标立项编制工作。全年新发布《水利水电工程师能力评价规范》、《水生态区划分技术导则》等团标5项,立项和在编《小型水电站无人值守技术规范》、《电工术语-电机蒸发冷却系统》等17项。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特色,高坝通航工程、信息化、工程造价、水库、水能规划及动能经济、水工金属结构、机械疏浚、水电控制设备、堆石混凝土坝等专委会积极参与《水力式升船机设计规范》、《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费计算标准》、《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及自动电压控制技术规范》、《水风光储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项目技术规范》、《金属结构设计手册》、《水库清淤技术规范》、《堆石混凝土坝设计规范》等几十项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或翻译工作。运行管理、自动化专委会参与编制的国内首个牵头主导的IEC、IEEE双标国际标准《智能水电厂技术导则》草案(FDIS)获全票通过,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水电国际影响力和技术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三)学术交流繁荣活跃,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学术活动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联合中国电建主办以“新时代新水电新使命”为主题的2022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电科技奖颁奖典礼,设置抽水蓄能发展、水风光互补开发与“双碳”两个热门分论坛,当日在线观看直播150余万人次、后续点击回看总量超420万人次,学术交流品牌效应显著。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线下”齐发力,水电流域开发成就与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发展论坛、新能源电力发展高峰论坛(联合福建省科协和福州市政府)、第四届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国家水网建设水生态治理及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暨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抗震安全研讨会等高端学术活动成功举办,获评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18-2022)优秀组织单位。水库、国际河流、大坝安全、工程检测、继电保护与励磁、贯流式水电站、智能与智慧化、清洁能源装备冷却技术等20余家专委会的年会和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对创新技术理念、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部分分支机构因疫情影响延期举办年会,但论文征集等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学会作为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成员积极参与有关工作,实现学术共融和创新协同。陕西、青海、宁夏、江苏等各省级水电学会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作发展,积极为水电及新能源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勇毅担当、善作善成,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现代群团组织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是国内外专业培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举办清洁能源协同开发与生态环保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第二期),学会已连续4年承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大力服务国家水电和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学会及国际河流、小水电、运行管理等专委会协助有关部委组织举办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框架下第一期能力建设培训、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2022交流项目-水电可持续培训、“一带一路”国家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研修班、“一带一路”小水电开发技术及绿色生态发展研修班、多米尼加清洁能源开发与建设研修班、水库大坝与水电可持续发展及能力建设培训、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推广水光互补发电技术培训等多个援外和国际培训交流活动。继电保护与励磁专委会“云课堂”品牌技术讲座培训全年举办18期,2020年创办至今累计举办100余期、受众超10万人次。信息化、自动化、机械疏浚、工程造价等分支机构继续推出多样化的线下线上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积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提升和交流分享平台。

三是期刊能力提升工作长抓不懈。全面梳理了解学会独办和联合主办的6个期刊办刊情况,加强日常协同管理和业务指导,《水力发电学报》连续7年推荐论文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岩土工程学报》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水电能源科学》位列“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水利学科T1级,《大坝与安全》获2022年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奖,《水电站机电技术》和《小水电》作为部管期刊在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深入调研行业20多种科技学术期刊状况,牵头筹建期刊工作委员会,携手培育打造本专业领域精品期刊,融合协同推动一流期刊建设。施工专委会《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造价专委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造价信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水力机械专委会《水力机械技术》等内刊积极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搭建交流互鉴平台。湖北、福建、四川、云南等10多家省级学会期刊开办有声有色、出精出彩。

(四)科普宣传扎实开展,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一是主题科普活动紧跟热点效果明显。受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总院与学会联合举办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主题的迎接2022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8家央企集团、81座水电站、2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和中小学生参与、公众在线收看20余万人次、放流鱼类83种共2000余万尾,多家央媒和电视台跟踪宣传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联合水电总院举办“科学开发水电,守护江河安澜”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水电开发与防灾减灾科普论坛,会上成立由陈祖煜、张宗亮院士领衔的第一批安全应急科普专家团队,汇聚行业专家力量推动学会应急科普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联合河海大学举办“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水电与碳中和科普论坛;联合水利学会开展以“水利水电与碳中和”为主题的“科技志愿 服务基层”线上讲座,超1.34万人次观看;组织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开展“探访抽水蓄能的奥秘”等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南方电网、中国电建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南网储能公司、电建海投公司获评优秀活动。联合水利学会举办水电绿色低碳发展科普论坛暨黄河流域小水电高质量发展论坛,交流科普小水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逾1.1万人次线下线上参会。为天津大学、三峡大学、浙江同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组织开展“行业专家大讲堂.水电科普进校园”系列科普讲座,在南方电网和南网储能公司支持下开展2022大学生暑期水电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三峡大学等会员单位支持下成立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在为广大水电专业学生普及水电科学知识的同时,鼓励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科普公益事业。向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倡议,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学会科普活动和成效得到了中国科协的充分认可,获评2022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二是科普场馆基地建设认定取得新突破作用有效发挥。在三峡集团鼎力支持下,与三峡工程博物馆(2022年8月正式开馆)同址建设的水电科技博物馆基本建成,先期开放的“好奇水电研学中心”全年接待中小学生16批次共800余人;作为首批学会挂牌的水电科普教育基地,“两馆”组建了18人专业讲解宣教队伍,年接待318批次共6700多人,涵盖参观、调研、研学、党日、团日等活动。出台了有关管理规定推动科普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国网新源公司、南网储能公司、华能西藏公司、大唐重庆公司、国能大渡河公司、国开投雅砻江公司、电建水电总院等会员单位积极支持下,新认定水电科普教育基地22个,依托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年接待公众逾30万人次,布置和制作了大量的实物及数字展品、展板、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挂图、折页、画册等科普宣教资源,对提升公众对水电的科学认知和营造良好行业发展环境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科普宣传平台建设运维成效凸显。持续做好“中国科协网上会史馆”平台更新,多年来在已入驻的535家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中排名保持前列、今年跃升第1位。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新开通学会科普号,及时更新上传科普资源,发动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积极创作提供科普视频和图文素材,累计阅读量超50万、单篇阅读量超9万,在科协发布的全国学会科学传播榜单中最高位列月榜第7位、季榜第10位。与新华网科普频道建立长期协作机制,联合策划制作“《大国水工》科普中国-重大科技成果解读”系列视频,推荐4名专家参与制作水电与双碳方面的访谈宣传视频。重要活动报道及时报送中国科协官网发布。做好“一端一微”更新维护,全年“中国水电网”新闻客户端更新登载报道文章4300多篇、总阅读量超400万,微信公众号发布近130期、380多篇文章。在会员单位支持下协助完成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117项)中21座水电站的简介,收集图片做好后续宣介。工程造价专委会受有关部门委托编写《抽水蓄能价格机制小科普》。

(五)科创服务不断深化,成果人才竞相涌现

一是科技奖励工作成果突出。2022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参评成果数量达179项创历史新高,成果质量普遍较高,经严格规范、公平公正履行评审程序,授予“白鹤滩水电站超长无压泄洪洞群水力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4项成果一等奖以及19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进一步升级完善评奖管理系统,修订水电科技奖励办法、专家库管理办法,设立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不断健全评奖机制和壮大专家智库。

二是人才培养和举荐工作扎实推进。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人才遴选原则,清华大学金峰、长江设计集团王小毛、中国能建周厚贵3人获得第七届潘家铮奖,长江设计集团胡清义、武汉大学陈杰、中国水科院邓刚等10人获得第四届水电英才奖,中国电建昆明院朱国金、中国电建成都院张志伟、清华大学黄杜若3人获得第七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代评)。推荐中国电建北京院朱家林获得中国科协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三等奖。组织向中国科协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候选人。召开第四届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持续为水电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思想交流和才华展现搭建平台,大力培育自主创新生力军和科技中坚力量。制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全力推进学会青托工程自主开展、科协青托工程申报工作。有序评定2022年度潘家铮水电奖学金,联合浙江大学召开第十三届奖学金颁奖仪式,大力培养水电后备人才。

三是创新驱动引领能力稳步提高。依托会员单位专家技术力量,组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智能管控专业(国电南自+中国水科院)、水风光多能互补专业(水电总院)、抽水蓄能产业(水电总院)、海上风电产业(水电总院)、水电绿色建造技术专业(清华大学)5个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积极服务行业成果推广和转化,其中清华大学金峰教授领衔的服务团队在“科创中国”平台成果发布情况和活跃度在513个服务团中排名最高升至第20位。申报的“中国电建华东院创新基地”、“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创新基地”(南网储能公司)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组织征集遴选2022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遴选推荐1个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和2个产业技术问题进入中国科协问题库并获评优秀组织单位。组织编撰的《中国电力工业史-水力发电卷》(120多万字)正式出版。学会牵头组织编撰、唐洪武院士担任主编的中国科协双碳系列丛书之《水风光电力互补导论》已几易其稿,即将形成送审稿报送科协审定出版。

四是科技评价和专有技术认定工作两手抓齐发力。修订完善《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促进规范化评价和管理水平提升。全年组织院士专家完成来自各会员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成果鉴定和咨询83项,很多成果创新点突出,应用效果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行业科技创新进步。为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推广及转移,满足广大会员单位的业务需求,推动学会“四服务”工作走深走实,学会积极筹备开展行业专有技术评价认定和单位能力评价工作,制定《水力发电及新能源专有技术评价认定管理办法》,为2023年规范高效开展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五是规范管理运作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目前基金本金规模为5004万元,采取稳健理财方式维持年收益率在5%左右,同时学会从人力财力上积极支持,保障了基金所支撑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顺利召开了基金四届三次理事会、年度秘书长工作会议。

(六)对外交流面广层多,国际影响稳步提升

一是境外分支(代表)机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充分调研各大能源央企海外经营情况及与有关会员单位磋商,中国电建、中国华电分别支撑设立了巴基斯坦代表处、柬埔寨代表处,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巴基斯坦总理特别助理,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商务参赞、柬埔寨中国商会会长,分别出席了相应国别代表处成立揭牌仪式。巴基斯坦代表处协办在伊斯兰堡举办的中巴经济走廊电力成就和未来展望研讨会,会上发布了《中巴经济走廊电力成就及市场展望》报告。

二是大力开展和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会作为合作伙伴,助力在南京成功举办国际航运协会第十届内河航运国际学术会议,高坝通航专委会协办有关分论坛,协会主席专门致信学会表示感谢。学会协办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可持续水电政策线上研讨会;学会与南京水科院共同举办国家外专引智项目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大坝安全与洪水风险管理”线上交流会;小水电专委会协办全球水安全“小水电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为埃及锡瓦绿洲“光伏+抽水蓄能”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咨询服务;水库专委会与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力公司开展征地移民经验交流,组织参加水电总院与世界银行、印尼STPN机构官员交流会。高坝通航专委会组织参加国际航运协会2022年年会、青年委员会第38次会议并作主旨报告,参与编写该协会升船机工作组报告。海外分会代表学会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2022年世界水电展望-北美的趋势机遇和创新研讨会、IHA董事会会议、IHA圆桌会议等并作主题发言;与IHA多次举行线上高层会谈,就多项协作达成共识。国际河流委员会受国家能源局委托,走访了老挝能矿部、湄委会、柬埔寨能矿部、泰国能源部、亚洲理工大学等单位,就东盟区域及澜湄流域“水电可持续”合作开展调研与交流;吸纳老挝能矿部能源工业安全司司长、亚洲理工大学副校长加入委员会;开展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培训期间,与柬埔寨矿产能源部共同组织了水电可持续发展与区域低碳转型研讨会。机械疏浚专委会4名委员作为世界疏浚协会水库清淤专家工作组专家参与编写《水库清淤工作指南》。堆石混凝土坝专委会代表学会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7届大会暨第90届年会并作主旨报告,为布隆迪胡济巴济水电站和安哥拉Nibonga水电站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参加教育部“内地与港澳学生交流培优计划”系列讲座、香港力学学会“杰出学者”讲座、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大中华分会杰出讲座并进行报告分享。风险管理专委会吸纳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加强与港澳科技交流合作。学会推荐1名海外科技工作者参加2022年中国(长沙)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获中国科协优秀项目推荐资金奖励。

三是积极推动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海智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制定实施方案,推荐入选海智特聘专家14人和海智合作机构2个,组织遴选国际互认水利水电工程师49人,申报的中阿清洁能源培训中心项目列入中国科协“双边科技人文交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荐13名中国专家在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国际水电协会(IHA)、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多个国际组织任职。协助国家电网收集整理中俄能源投资合作指南资料,组织翻译IHA《2022世界水电现状报告》,每月编辑一期《国际能源电力简讯》。依托海外分会启动建设英文网站、筹办英文期刊、筹设国际奖项等工作。

(七)深化改革持续发力,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一是学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编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会议制度、党委工作制度、意识形态管理、舆情监管以及科技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专家管理、评奖管理和育才管理等规章制度近30项,推进理事会党委把关定向、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审议决策、监事会监督质询、秘书处和分支机构贯彻执行、会员单位和省级学会协作协同的治理体系建设。修订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学术、科普、国际发展等专项规划,制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系统指导学会创新发展。监事会将监督职责覆盖学会管理会议、重大活动、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为学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分支机构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改组成立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加快及统筹推进我国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成立堆石混凝土坝专委会,促进自主创新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有序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抗震防灾、水电控制设备等6个专委会换届或更名工作。筹建青年工作委员会、期刊工作委员会,加快推动相关工作规范化、系统化进程。修订《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提出分支机构评估考核指标并进行试评估,探索以评促建、建立分支机构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开展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评先推优工作,激励学会系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为政府、行业、会员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三是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进一步优化。修订《会员管理办法》,对会员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为会员线上服务输出,增强会员认同感和获得感。完成个人会员更新入库,获评中国科协2022年度全国学会会员入库优秀单位。在会员分级管理、丰富会员服务体系和服务产品、服务会员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个人会员成长成才和创优争先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着力在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上下功夫。

四是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启动面向秘书处和分支机构的OA办公、财务费控报销、学术会议活动等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的建设工作,升级优化评奖管理系统。改版升级学会官方网站,打造国内国际窗口和宣传矩阵。相关系统和网站已基本完成,目前正抓紧最后完善及早开通上线。

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3年学会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学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面深化改革治理,释放创新创造动能,努力打造党的建设突出、自身建设过硬、发挥作用显著的中国科协典型全国学会,团结引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能源强国和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政治引领

一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理论武装指导工作实践。学会及分支机构、省级学会要根据中国科协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自身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压实责任、落实举措,更好地把学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水电科技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二十大精神为学会事业掌舵领航。

二是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主动将党建和业务工作通盘考虑、整体推进,推动形成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良性互动新局面,保障党的初心使命有效落实到学会改革发展中。继续申报开展科协“党建强会计划”项目,加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党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力度,打造潘家铮讲堂等弘扬科学家精神品牌活动,选树推介潘家铮奖、英才奖获得者等一批行业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典型,加强科学伦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让水电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赓续传承。

三是强化党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进一步配强理事会党委党员设置,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开展好党委会对学会“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议或决策工作,推进落实科协全国学会党委职责任务清单与“负面”清单,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党委在推动学会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扎实推动秘书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落细。强化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建设和活动,加强分支机构党建工作督导和考评,发挥分支机构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让党建工作扎根基层,让基层工作铸强党建。

四是压实主体责任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守稳学会所属期刊、网站、公众号、学术会议论坛、科普宣教活动、调查研究和决策建言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推动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二)进一步搭建多元平台服务创新创造

一是巩固咨询建言平台。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行业热点难点和重点发展任务,充分发挥会员单位、决策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库专家群体作用以及分支机构各专业领域专家荟萃的优势,积极开展调研分析,推动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报送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二是强化科创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创新基地与“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队的作用,大力开展行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工作,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及时调整科创服务团队、加强创新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行业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结合科协重大技术难题产业问题推荐、科技评奖和成果鉴定,甄选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进入学会科技成果库,做好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服务。对于行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的科技成果,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讨,重点安排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

三是筑牢学术交流平台。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在组织开展好2023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中国华电)、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和抽水蓄能科技论坛(中国电建)、第五届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潘家铮讲堂等品牌学术会议活动以及各分支机构学术年会的基础上,聚焦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行业前沿热点难点,发挥抽蓄分会、环保专委会、智慧化专委会等各分支机构优势作用,有针对性地策划举办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专项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继续遴选一批有影响力的论坛会议进入中国科协2023年“重要学术会议指南”,进一步扩大学会的学术引领力和组织影响力。

四是打造期刊专著提能平台。设立期刊工作委员会及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同行业各期刊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办刊,共促期刊提能强质。加强分支机构、省级学会与期刊的融合,做好学术会议、论文征集和期刊征稿之间的协同,共创服务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和支持期刊建设的双赢局面。高质量编纂《中国水力发电年鉴》(2022卷),组织编撰学会发展史。抽水蓄能行业分会会同水电总院编写《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同时学会也积极策划与支持有关分支机构组织编写本学科的发展报告或行业技术总结。

五是夯实行业培训平台。持续加大专业技术和岗位能力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力度,继续承接举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打造高端精品培训品牌。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依托抽蓄分会有步骤分批次策划推进好面向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及投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管理等企业的抽水蓄能系列培训班。学会统筹谋划和分类指导,各分支机构发挥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面向水电与新能源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专业知识与实用技术培训、科普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培训、行业和团体标准编写人员及管理人员培训,以及面向广大学会会员的技术总结论文写作、成果提炼申报奖项等方面的实务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

六是做强标准化建设平台。将团体标准研制作为学会服务行业和会员的重要抓手,坚持质量第一,兼顾适用性、先进性、协调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维护学会团标工作的良好声誉和公信力。推动行业新兴专业领域团体标准建设,条件成熟的企业标准积极转化为团体标准,以高质量的团体标准把广大会员企业吸引凝聚在学会周围,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会员的能力。发挥分支机构的专业学科优势和特色,广泛组织委员专家参与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等的制定、修订和翻译工作,大力服务质量强国建设。

七是拓展会员发展服务平台。完成会员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搭建优质的会员联络发展和资源共享服务新平台。依靠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会员,积极发展学生会员和外籍会员,不断凝聚壮大学会科技工作者队伍。建立个人会员分级管理服务,进一步制定学会会士、荣誉会员等认定管理办法,持续改进会员服务质量。不断丰富会员服务模式和产品,在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加强会员对学会工作的参与度、粘合度,不断提升会员的归属感、获得感,全力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水电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进一步做优评奖评价赋能科创发展

一是完善科技奖励评审机制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评奖秩序。有序推动第三届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换届工作。根据国家奖励办公室就社会力量设奖的新要求和评估指标,完善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和撤奖机制,优化奖励类别的设置,严格评审制度,维护评奖严肃性、权威性,营造更加向上的创新氛围和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持续提升学会科技奖励的评审质量和公信力、影响力。

二是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助力人才成长成才。积极做好两院院士候选人以及中国科协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有关奖项候选人、科技领军人才等推荐工作,继续组织好第五届水电英才奖的申报评定。加快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跨学科、多平台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工作;做好学会第一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评选,为申报开展中国科协“青托”工程奠定工作基础;做优做强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品牌,广泛搭建青年人才交流学习、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力造就一批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引导和带动青年人热爱和投身水电科技事业。

三是提升科技评价质量促进自主创新及成果推广转化。持续搭建好科技成果评价平台,促进科技成果鉴定评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组织凝聚高水平院士专家力量客观准确判别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面向行业单位积极开展专有技术评价认定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技术等服务能力评价工作,满足各单位在创建科改示范企业、提升业务资信水平等方面需求,助力增强行业竞争力。遴选编制优秀科技成果推广清单,逐步建立促进成果推广转化体系。

四是建设多层次专家库扩充专家服务队伍。结合中国科协科技人才信息库建设以及学会工作的需要,加快建设专家库管理系统,补充更新在库专家信息,征集和遴选一批高质量专家,实施分类型、分层次、分专业管理,满足科技评奖评价等各方面工作需求。着力集聚一批战略决策专家、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高学会解决行业问题难题的能力。

五是努力壮大潘家铮基金规模促进健康发展。为适应不断扩展的评奖需求,下一步在努力运作管理好基金,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基金管理新模式,为基金保值增值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学会带头持续做好基金扩资工作,使基金更好地保障和护航水电科技公益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恳请各单位继续大力支持。

(四)进一步强化科普宣传提升科学素质

一是纵横联动大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横向联合会员单位和省级学会、纵向发动分支机构和各水电科普基地,充分发挥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科普团队的院士专家力量,积极举办科普论坛、科普讲座、科普进校园、科普宣教培训及实地研学等多层面、广泛深入的群众性主题科普活动。重点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弘扬科学家精神 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主题宣讲活动、全国科普日的“服务新型乡村能源体系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及系列科普活动、世界环境日的“水电鱼类增殖放流”主题活动、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应急安全科普讲座等。

二是大力推动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等部署要求,加强科技志愿服务总队建设,依托会员单位和水电科普基地积极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做好科协“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的登记注册和宣传信息推送,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共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三是着力加强科普作品创作和推广。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围绕行业发展重点任务和水电科学常识,广泛发动会员单位、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和水电科普基地,鼓励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聚焦“四个面向”,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不断丰富行业科普作品形态。利用网站、公众号、“科普中国”平台等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促进提升行业科普作品原创能力。

四是继续加大水电科普教育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会员单位积极申报科普基地建设,同时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做好基地的受理申报和审核认定工作,加强对基地日常活动和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强化检查监督、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优。定期组织基地工作交流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积极推选优秀基地申报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五是积极推动科技服务赋能援疆援藏和乡村振兴。贯彻落实科协系统援疆援藏重点任务(2023-2025),整合会员单位资源,发挥学会自身优势,助力新疆西藏在公民科学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决策咨询水平、科技人才培育上取得新成效。依托当地会员企业的产业项目和高校师生力量,组织专家和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因地制宜、就近利用发展乡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针对可再生能源开发政策、开发优势等,为农村地区提供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围绕清洁能源助推乡村产业构建,组织编创科普图书、动画、挂图等并通过媒体渠道广泛传播。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

一是着力推动国内外专家双向交流任职。积极与国际同行“交朋友、结对子”,适当把知华友华的外籍专家“引进来”在学会理事会和分支机构任职,吸纳发展外籍会员,制定完善外籍专家会员管理办法,搭建沟通协作平台。同时学会和分支机构积极推荐国内水电专家“走出去”到有关国际组织担任职务,努力掌握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继续推进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的实施,助力搭建国家海外招才引才桥梁,推荐更多优秀中国工程师参与国际能力互认。

二是大力促进国际科技学术交流创品牌增实效。依托海外分会和抽蓄分会,进一步策划筹办好去年因疫情延期的学会第一届国际论坛,围绕抽水蓄能等主题,为创建学会有影响力的国际论坛品牌开好头起好步。国际河流委员会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和水电总院支持下,继续组织好“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水电可持续分论坛”,推动澜湄国际河流沿岸国家协作研究、兴水惠民,共促澜湄水资源合作开发利用迈上提质升级新台阶。加强与中国-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合作办公室的沟通协作,就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全球性问题增进交流和合作。积极组织参加IHA 2023世界水电大会(印尼巴厘岛)。

三是积极开展两岸三地科技人文交流。落实中国科协“实施深化港澳台科技人文交流活动”部署,探索建立与港澳台有关高校和机构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联合IAHR邀请港澳学生来大陆开展暑期研习活动,与中国水科院等会员单位、台湾大学水工所共同策划开展海峡两岸水利水电科技交流研讨会暨青年交流营活动,支持协办2023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大中华区学生年会,继续委派堆石混凝土坝专委会专家参与教育部“内地与港澳学生交流培优计划”系列讲座、香港力学学会“杰出学者”讲座和交流活动。

四是有序推进国际方面组织建设。在会员单位大力支持下逐步扩大境外分支(代表)机构的设立,完成肯尼亚代表处(中国能建)挂牌,根据区域分布和实际需要考虑在南美、中东和东欧等地区设立代表处。继续探索自设或与有关国际组织共同发起设立国际水电奖项。积极推动学会英文期刊筹创工作。加快推动学会及国际河流委员会等分支机构的英文网站建设,多渠道打造对外沟通窗口和国际宣传阵地。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治理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持续推动健全学会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理事会建设,提高理事团队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提升理事会科学决策水平和整体运作效能。发挥监事会监督指导作用,持续推动学会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和财务安全合规运行。对标科协对学会的要求和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认真查找不足、全力改进提高,推动学会不断迈向规范化新发展,夯实参与新一轮社会组织评估的基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并强化执行力,提高依法依章程办事水平。

二是不断强化分支机构管理和增进与省级学会工作协同。加强与分支机构支撑单位的合作和联动,组织做好分支机构的业务布局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分支机构服务范围,推进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分支机构建设,有所侧重地开展分支机构考核工作,推动分支机构在激发服务活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缺乏活力、凝聚不强的分支机构及时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与省级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技术咨询、决策建言、科技评价、人才培养和期刊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协同,共促学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是加快推进学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抓紧开通上线OA办公系统、财务费控报销系统、学术会议活动管理系统、会员管理与服务系统等应用平台,全面提升学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促进平台型、枢纽型、开放型学会建设,用心全情建好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