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张博庭:水电发展呼唤科学与理性 |
http://www.indaa.com.cn/ 2010-10-14 英大网-《能源评论》杂志 |
封面策划 Cover Story 阻止水电发展的结果,常常是表面上保护了局部的小生态环境,而却在总体上破坏了全球的生态环境。叫停一些水电开发项目表面上可能会有利于某个物种的自然繁衍,但其所带来的过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代价,很可能是未来全球一半物种的灭绝。 水电发展呼唤科学与理性
文 | 张博庭 张博庭 中国水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内知名能源问题专家,长期从事水利科普工作。 中国水电百年的庆典,吸引了全社会关注水电的目光。加上前不久国务院在停止了大型常规水电的审批核准两年多之后,第一次正式核准了金沙江金安桥水电项目,人们普遍感觉,最近几年整个社会关于水电发展的舆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由于近两年的一些舆论误导,我国特大型水电的核准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开工建设的7000多万千瓦的水电项目,目前只核准了30%。要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按期完成国家发展规划,实现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减排承诺,还有艰巨的任务。为什么中国水电的发展会经历如此巨大的反复和争论呢?这里不仅有国际和国内众多的巧合因素,也有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科学理性还需要提高和升华的原因。 “敬畏自然”是“人定胜天”的另一个极端
当前,公众的环保意识中常常缺乏科学理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存有误区。曾几何时,“人定胜天”的口号也和今天的“敬畏自然”一样时髦,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正确性。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当时的人都是那么的愚钝,不知道人是不可能战胜天的基本事实吗?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恐怕都不会否认,“人定胜天”主要是一种意愿和决心的表述。任何一个有科学头脑的人,都绝对不会相信真有“人定胜天”的可能。 不过,当知识分子客观理解“人定胜天”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不适当的舆论宣传对普通公众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很多荒唐的事情就是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发生的。 今天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当我们反思“人定胜天”的时候,很多人又在走向人与自然关系的另一个相反的极端—“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与人定胜天一样都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种极端思想。与敬畏自然相对的态度是改造自然。但是,把“改造自然”等同于“人定胜天”,这是严重误解。用尊重自然规律的方法改造自然是人类与其他低等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属性。 诚然,水电拦河筑坝,占用土地阻碍某些鱼类的洄游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试问世界上有没有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的人类活动?没有,一样都没有。我们种粮食、盖房子、修公路、修铁路哪一样能不破坏自然生态?更不要说挖煤、采矿了。人类活动只要占用土地、水面,就要改变自然生态和环境。相对来说水电大坝占用土地或者水面之后,是把原来的自然生态转变为水库湿地的生态。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非常重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矛盾,绝不是担心湿地太多了,而是湿地的不断减少。 总之,事实上水电、大坝建设是人类为数不多的环境保护工程。走遍全世界,几乎没有哪一座水库大坝建成之后,不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胜地。如果我们能始终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会发现很多诬蔑水电的欺骗性。 环境问题是被强加在水电上的一种误读
不过,个别水库由于建成之后,人口大幅度增加和管理不善引发的其他问题,我们绝不能把它看成是水电站建设的罪过。例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以礼河梯级的红枫湖水库,建成之后的三十年内生态环境都非常好,后来由于当地管理不善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经过治理又得到了好转。这说明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水电站建设的结果,而是被人强加在水电站上的一种误导。关于水电大坝破坏生态环境的指责,很多都是反坝组织舆论炒作的结果。 以金沙江水电站叫停为例,我们知道大水电必然是在干流,小水电必然是在支流上。而我国的电力政策就是要“水火并重,大、中、小并举”,执行这一政策势必干支流“齐头并进”。再看“开发过度”:金沙江规划的电站目前还没有建成一个,开发程度还是零,怎么就已经过度了呢?总之,一些明显违反基本事实,违反逻辑的言论,由于被极端环保势力反复炒作,同时一直没有正面的反驳声音,最后起到了谎言千遍就成为真理的作用。所以,任凭各种谣言在社会上泛滥的结果就是,误导了公众舆论,蒙骗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最后也影响了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给我国的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水电项目被搁置,导致火电增速过快,煤炭供不应求,矿难频发,煤电矛盾突出。我国煤炭的消耗量,早已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开采和运输能力。我国遭遇了严重的煤电危机:管制电价必然出现电荒,放开电价必然出现煤荒;全社会用电量上升,煤价飞涨,而用电量下降,则设备闲置。恶化的能源结构,让我国的电力工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恶性循环。 在国际上,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他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难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也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 由于水电发展受阻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用谣言诬蔑水电、阻止水电发展的结果,常常是表面上保护了局部的小生态环境,而却在总体上破坏了全球的生态环境。叫停一些水电开发项目表面上可能会有利于某个物种的自然繁衍,但是,要知道我们搁置水电所带来的过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代价,很可能是未来全球一半物种的灭绝。 总之,环保意识的提高本来是我们时代进步的象征,然而,由于前一阶段受到国外极端环保势力的引诱和误导,国内一些环保组织和人士的环保热情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反而在客观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水电项目被搁置,某种程度上导致火电增速过快,煤炭供不应求,矿难频发,煤电矛盾突出。 英大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英大网(www.indaa.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