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学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九届二次理事会暨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一、换届(2021年底)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会于2021年12月16日召开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顺利换届至第九届理事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第九届理事会的领导与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学会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能源发展、群团改革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工作部署和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工作安排,聚力打造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工作载体,切实履行“四服务”职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会发展,把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势,在铸强党建核心、提升学术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成长、促进科普宣传、拓展国际交流、深化改革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实在成效,展现了新时代科技社团的新气象新作为,塑造了学会发展新格局新风貌。
(一)坚持党建强会,政治核心引领能力和科学家精神传承弘扬进一步增强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制修订意识形态管理制度、新闻宣传管理及舆情监测处置管理办法,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党委书记(理事长)、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走深走实,引领学会专兼职工作者和广大会员从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高效履行理事会党委职责,今年以来召开党委会6次,前置审议把关“三重一大”事项50多项。完成办事机构党支部换届,常务副秘书长担任支部书记进一步增强日常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融。37家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分支机构在改革新常态下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协支持下开展“2022年度创建科学家精神教育培训基地”项目,联合三峡工程博物馆把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打造成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学会党建宣传教育基地,大力宣传弘扬水电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组织举办以“传承科学精神 谱写新时代水电华章”为主题的潘家铮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激励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沿着以潘总为代表的老一辈水电科学家的光辉足迹,建功新时代、砥砺新征程,活动当天线下线上参与达12000余人次,业界反响强烈。抗震防灾专委会邀请陈厚群院士走进三峡集团科研院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 院士与青年朋友谈心”专题活动,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挑大梁担当主角。向新华网科普频道推荐行业专家接受水电新能源与双碳等的科普视频访谈和“科技前沿大师谈”,并同时在科协“科普中国”播放宣传。利用学会官网、公众号、期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水电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事迹。
(二)坚持学术立会,学术创新引领能力和决策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一是学术交流多元创新发展。由中国电建和学会共同主办、以“新时代、新水电、新使命”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电科技奖颁奖典礼隆重举办,新增抽水蓄能发展、水风光互补开发与“双碳”两个热门分论坛,当日在线观看直播达150余万人次、回看总量超260万人次,努力打造“1+N”模式(1个主论坛+N个分论坛)的学会重要学术年会品牌。潘家铮水电学术论坛、水电流域开发成就与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发展论坛、新能源电力发展高峰论坛(联合福建省科协)等高端学术活动相继举办,大坝安全、施工、碾压混凝土筑坝、工程检测等专委会的年会和学术交流会陆续召开,对创新技术理念、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作为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成员积极参与有关工作,实现学术共融和创新协同。
二是行业专业培训取得积极成效。筹办清洁能源协同开发与生态环保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第二期),这是学会连续第四年承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大力服务我国水电和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受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商务部委托协办为期14天的“一带一路”国家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研修班,来自阿塞拜疆等七个国家的36名政府官员、技术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于2020年上线的继电保护与励磁专委会“云课堂”品牌讲座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16期、受众8000多人次,受到该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热烈追捧。各分支机构继续推出多样化的线下线上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积极为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提升和交流沟通平台。
三是期刊提能增效工作加快推进。充分调研学会会刊《水力发电学报》、联合主办的《水电站机电技术》《水电能源科学》等5种期刊以及我国水利水电领域科技期刊总体情况,甄选出具有合作潜力的21种学术期刊,探索搭建行业期刊沟通交流和协作平台,共促期刊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学报年检和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参加并出色完成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工作。
四是创新引领能力日益增强。充分整合会员单位资源优势和专家力量,组建5个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队(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智能管控专业科技服务团、水风光多能互补专业科技服务团、抽水蓄能产业科技服务团、海上风电产业科技服务团、水电绿色建造技术专业科技服务团),相关科技成果信息及时在“科创中国”平台发布,大力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申报的“中国电建华东院创新基地”、“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创新基地”(南网调峰调频公司)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学会将加强指导和主动服务,切实推动基地融入“科创中国”创新网络。开展中国科协“2022年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征集,遴选推荐的1个工程技术问题和2个产业技术问题进入科协问题库。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联合水电总院编制发布《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为国内首份系统总结、全面归纳抽蓄产业发展的专业报告。学会组织编撰的《中国电力工业史水力发电卷》(120多万字)正式出版,全面记述我国水电建设发展历史过程、巨大成就及经验教训。启动中国科协双碳系列丛书之《水风光电力互补导论》编撰工作,该分册由学会牵头组织,唐洪武院士担任主编,河海大学、水电总院和有关流域公司共同参与编写,按计划于今年内完成。
五是决策咨询和科研协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关于加快风光水互补研究与实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科技工作者建议》获国务院领导批示。作为中国科协50家试点学会之一,组建基于智慧能源开发利用的新型电力系统、水电工程智能建设、抽水蓄能发展3个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向科协提交《关于我国利用风光水互补实现“碳中和”体制机制的建议》、《关于建立以风光水电力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议》2篇调研专报。修订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对“四大水电基地”的影响研究、基于零碳技术建设的大型“碳中和”智慧服务区研究等课题项目,水电与新能源投资、运行管理、环保、水库等专委会积极开展或组织委员专家参与成员单位相关咨询服务或研究报告编制。受国家能源局委托,抽水蓄能行业分会会同水电总院编制形成《“十四五”抽水蓄能核准计划项目基本情况报告》、开展抽蓄项目监测统计分析并形成月报、起草抽蓄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多年来学会持续加强智库建设,立足国家发展大局、能源发展大势、电力发展大略,聚集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和会员企业科技创新难点及成果转化需求,大力组织开展科研咨询、技术服务和建言献策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三)坚持科普育会,科普品牌效应和社会公信力进一步彰显
一是科普场馆建设和认定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协批复同意、学会牵头组织、中国三峡集团全面支持建设的“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基本建成,个别重要模型在抓紧制作,争取今年内开馆。在有关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新认定“全国水电科普教育基地”22个,学会进一步编制有关管理规定推动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基地应有作用,共同服务行业科普宣传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二是主题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学会与水电总院共同主办“迎接2022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8家央企集团、81座水电站、2000余人参与、在线观看20余万人次、放流鱼类83种共计2000余万尾,多家央媒和主流平台跟进宣传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支持下,学会联合水电总院举办以“科学开发水电,守护江河安澜”为主题的首届《水电开发与防灾减灾》科普论坛,会上成立由陈祖煜、张宗亮院士领衔的第一批安全应急科普专家团队,汇聚行业专家力量推动学会应急科普工作迈出新步伐。联合有关单位举办水电绿色低碳发展科普论坛暨黄河流域小水电高质量发展论坛、“水利水电与碳中和”线上讲座、“行业专家大讲堂.水电科普进校园”之天津大学线上讲座等科普活动。
三是“科普+”模式构建立体宣传新格局。持续做好“科协网上会史馆”内容更新,多年来在已入驻的531家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中排名保持前列、今年跃升第1位。注册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发动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积极创作提供科普视频、图画和文章等素材进行上传发布,目前位列科协推荐全国学会科普号前五。强化与新华网、能源报、电力报等10余家主流传媒的合作,扩大水电科普、典型人物、重大工程和综合效益等正面舆论宣传。重要活动及时撰稿报送中国科协官网发布。更新维护好学会官网“中国水电网”和微信公众号,及时转载行业要闻和会员单位有关新闻报道,各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积极提供稿件,大型会议活动实现网站图文直播,协同推动学会宣传阵地建设。
(四)坚持开放兴会,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和服务“走出去”能力进一步拓展
一是海外分支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在电建、华电等会员企业积极支持下,先后在巴基斯坦与柬埔寨成立了国别代表处,学会境外分支机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依托海外分会启动了建设英文网站、筹办英文期刊、筹设国际奖项等方面工作。
二是国际交流与合作融入新常态。在全球新冠疫情仍蔓延未消退的大环境下,学会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常态,通过多形式的线上交流“云端会面”进一步密切与IHA、IAHR、IEA、PIANC等国际组织的联系沟通和商谈合作。高坝通航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胡亚安院士应邀线上出席国际航运协会2022年年会并作工作报告;组织委员参加国际航运协会青年委员会第38次会议;参与编写完成国际航运协会升船机工作组报告。海外分会与IHA多次举行线上高层会谈,就合作开展相关国际培训以及Walking the walk计划、SHIFT计划、水电2050项目、世界长期能源储存委员会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机械疏浚专委会4名委员作为世界疏浚协会水库清淤专家工作组专家参与编写《水库清淤工作指南》。与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师能力评价的通知》,目前已组织完成报名与资格审核工作。
三是日常国际事务有序开展。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海智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从海外智力引进、与海外组织机构合作、举荐国内水电专家到国际组织任职、加强国际宣传、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等方面推进实施。协助国家电网收集整理中俄能源投资合作指南资料。组织翻译IHA《2022世界水电现状报告》,坚持每月编辑一期《国际能源电力简讯》,发送会员参阅使用。
(五)坚持专业办会,公共科技服务质量和学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科技奖励和人才培养工作广泛深入。积极组织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候选人申报推荐工作。有序组织申报2022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第七届潘家铮奖、第四届水电英才奖、第七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代评),其中水电奖申报成果数量达180项创历史新高,下一步学会将按照规定公正严明开展好各项奖励的评定工作。修订水电科技奖励办法、潘家铮奖奖励办法、专家库管理办法,筹建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健全评奖机制和充实壮大专家智库。制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全力推进青托工程申报工作。继续组织开展2022大学生暑期水电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培育水电后备人才和生力军。
二是公共科技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修订《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和编制《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指南》,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鉴定近80项,广大会员单位优秀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成果整体质量水平逐年提高,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创新进步。启动修订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优化团标工作管理机制,编写团标工作指南,今年已完成团标发布1项、新立项9项并有序推进编写工作。
三是学会治理体系持续完善。修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会议制度、党委工作制度以及科技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20多项,强化规范办会、依法办会、民主办会,推进学会党委会政治把关、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秘书处执行、分支机构协同的治理体系建设。修订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学术、科普、国际发展等专项规划,制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系统指导学会创新持续发展。监事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监督检查职责融入学会日常会议、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为学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分支机构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根据行业发展大势和专业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做好分支机构设立和换届工作。在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和指导、行业单位积极参与下,学会成立了抽水蓄能行业分会,汇集行业各方资源和智慧,共同加快及统筹推进我国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堆石混凝土坝专委会,促进自主创新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有序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国际河流工作委员会、施工专委会等分支机构换届或负责人调整工作。修订《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提出分支机构评估考核指标并进行试评估,探索以评促建、建立分支机构动态调整和更新及退出机制。深入调研分支机构运作情况和需求诉求,共同探讨创新发展。
五是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进一步优化。修订《会员管理办法》,启动会员管理系统改版升级工作,研究个人会员收费、入会和退出机制、会员分级管理等。在丰富会员服务体系和服务产品、服务会员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个人会员成长成才和创优争先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六是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启动面向秘书处和分支机构的OA办公、财务费控报销、学术会议活动等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的建设和升级工作,进一步升级完善评奖管理系统、会员管理和服务系统,提升工作服务效能。正在改版升级学会官方中文网站、依托海外分会建设运营英文网站,打造国内国际窗口和宣传矩阵。
二、2022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学会很多工作活动都无奈延期,因此下半年活动将相对集中,任务十分繁重。2022年下半年学会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靶心、争创一流、赋能基层、开放协同,深入落实中国科协各项工作部署和《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打造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工作载体,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四服务”效能,团结带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双碳”目标促进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党的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准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党的理念引领理想信念、指导工作实践。深化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党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宣传弘扬水电科学家精神,选树行业优秀典型,铸造新时代国家脊梁;开展好中国科协“党建强会计划”项目-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沙龙,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并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作风建设,激励和引导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持续做好党委会对学会“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议或决策工作,推进学会党委职责任务清单与“负面”清单工作,强化党委在推动学会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扎实推动秘书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落细;强化分支机构党小组建设和作用发挥,加强分支机构党建工作考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学会所属期刊、网站、公众号、学术会议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推动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二)打造学术高地推动自主创新
持续提升学术会议质量和影响。重点举办好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2》的第四届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第八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水电和新能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交流会、全国抽水蓄能技术交流会、国际航运协会内河航运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联合西藏水电学会筹办西部水电论坛,积极推进各分支机构的学术年会和学术交流活动。高效开展各专业培训工作。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抽蓄分会组织制定5年培训规划和3年培训方案,有序策划推进好面向地方能源主管部门、投资企业、勘测设计企业、施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等对象的抽水蓄能系列培训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为抽蓄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学会智慧和力量;各分支机构发挥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大力提升期刊能力建设。推进设立期刊工作委员会,全力推动学会所属期刊提质增效;加强分支机构与期刊的沟通融合,做好学术会议、论文征集和期刊征稿间的协同,构建服务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和支持期刊建设的双赢局面;鼓励分支机构联合有关单位机构开办期刊,发挥学会平台优势,促进专业学科发展。进一步为会员企业做好科技咨询服务。主动关注了解会员企业创新瓶颈和科研发展诉求,有针对性地组建课题项目服务团队,促进学会专家技术资源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整合会员单位资源和力量,发挥分支机构专家技术优势,组织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难题进行联合攻关。促进技术专著及行业和学科发展报告编制发布。高质量完成双碳丛书《水风光电力互补导论》分册编撰任务;继续做好《中国水力发电年鉴》(2021卷)的组稿出版工作;发挥分支机构专业特色优势,及时总结专业学科前沿发展情况或本学科发展报告,并做好本专业论文征集和出版、专业书籍编撰、所属刊物组稿发行等工作,繁荣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科创中国”行动。充分发挥5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队作用,大力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结合科技评奖和成果鉴定,甄选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进入学会科技成果库,并在“科创中国”平台和学会官网专栏等展示宣介,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做好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服务;对于行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的科技成果,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讨,重点安排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
(三)建设高端智库服务科学决策
加强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撑服务工作。发挥学会行业平台作用,依托抽水蓄能行业分会整合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资源,围绕影响抽水蓄能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政策研究,持续开展项目监测统计分析、行业发展监测、行业能力建设等工作,为政府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抽水蓄能发展、完善政策和高效管理提供支撑服务;依托风险管理专委会,深度参与大型水电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依托国际河流工作委员会持续为相关部委及企业的澜湄合作工作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海外分会等分支机构为政府相关部门服务的力度。搭建好行业发展研究和建言献策平台。围绕双碳目标、西南水电基地建设、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与开发、抽水蓄能产业发展、西南水电发展与长距离调水工程的协调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决策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库专家群体作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活动,推动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意见,提交中国科协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议,报送中办、国办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支撑。深入开展团体标准建设工作。修订完善团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积极发挥学会的行业组织引领作用,搭建好团体标准建设的行业平台,以高质量的团体标准建设把广大会员企业吸引凝聚在学会周围;开展抽水蓄能团体标准体系研究和建设;广泛受理行业单位有关团标申请,有序完成一批团标编制和发布。
(四)做好科技奖励激发创新活力
继续夯实科技评奖激励平台。高质量完成2022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潘家铮奖、水电英才奖、张光斗青年科技奖(代评)评定工作,发挥学会在行业学术和技术上的权威性、客观公正性,激励科技创新,发掘和培育水电优秀人才,奖励和发掘重大科技成果;建设好科技专家委员会,搭建学会高端智库,广泛组织专家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奖励评定、科技评价、会员单位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等提供专业和优质的服务。全力申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深化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工作,优化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方案,组建保障有力的托举专家服务团队,为青年人才搭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发展平台;建立动态青年人才库,及时掌握水利水电青年人才规模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实施青年人才托举服务。科学运作管理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在浙大教育基金会管理下继续实施稳健理财策略,在保障本金安全前提下争取合理收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水电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事业;继续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基金理事会、基金秘书长工作会议、潘家铮水电奖学金评定和举行颁奖典礼等活动,促进基金良性发展。
(五)强化科普宣传助推科学素质提升
大力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围绕行业发展重点任务,发动凝聚广大会员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和智慧,组织制作相关科普短视频、撰写科普小文章,在网站、公众号、科普中国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认识水电绿色能源、理解加快清洁能源发展的现实意义,共同支持和服务“双碳”目标战略。加快科普宣教基地建设。依托科协科学家精神教育培训基地项目支持,进一步完善水电科技博物馆展览、展示和科普宣传体系,将博物馆打造成集党建宣教、科学家精神弘扬、水电科普教育等综合一体化基地;继续鼓励具备条件的会员单位积极申报全国水电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继续做好中国科协网上会史馆的更新和完善,保持前列排名和持续提高学会宣传影响力。全力组织好主题科普活动。根据中国科协等18部门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围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主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聚焦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结合学会组织编写的《风光水电力互补导论》初步成果,联合河海大学等会员单位举办“碳中和与乡村振兴”科普论坛。推动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向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倡议,充分利用水风光电力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大力支持乡村分布式风电、光电发展,助力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以科技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会员单位的扶贫项目,学会制定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协同组织开展系列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应急科普。积极发挥应急科普专家团队作用和发动会员单位参与其中,组织开展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内容为主题的应急科普宣传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应急科普小视频,引导职工群众把应急知识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将普及应急知识与提高应急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共筑安全发展防线。
(六)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
推进境外分支(代表)机构有序开展工作。依托会员单位与海外分会,继续推动国别分支机构的设立。同时积极有序开展工作,大力服务中国水电企业“走出去”,探索发展外籍会员、吸纳海外专家担任分支(代表)机构职务、与境外民间组织开展会员互认等,推动落实海智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学会的国际影响。加大筹办英文期刊和筹设国际奖项力度。积极与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筹办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工作,努力提高中国水电和新能源领域在全球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根据科协支持社会力量设立国际科技奖项有关精神,积极筹备设立学会国际奖项,打造成为学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品牌和支撑。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航运协会第10届内河航运国际学术会议将由南京水科院承办于2022年10在中国南京召开,高坝通航专委会作为协办单位、副主任委员胡亚安院士作为大会组委员执行主席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海外分会筹办以抽蓄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国际河流工作委员会筹办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水电可持续培训;机械疏浚、小水电等专委会发挥委员专家在相关国际组织任职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和发布;进一步加强与IHA、IAHR等国际组织的联络交流,增进合作,共促发展;组织好工程师国际互认的面试考核工作,通过考核的申请人将获得中国科协“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工程会员”资格;继续申请中国科协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事务资助专项、推荐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后备人选。
(七)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
进一步健全学会治理体系。对标科协对学会的要求和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查找不足、改进提高,推动学会不断迈向新发展,同时为2023年参与新一轮社会组织评估扎牢基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为学会科学规范运作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分支机构建设和管理。开展分支机构布局规划工作,加强前沿新兴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分支机构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分支机构的服务范围、启动分支机构的考核工作,推动分支机构在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激发服务活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打造特色分支机构。进一步增强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分支机构专业人员汇聚优势和会员单位科技工作者集中优势,依托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大力发展个人会员;加大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的联系服务力度,不断丰富会员服务模式和产品,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加强会员对学会工作的参与度、粘合度,不断提升会员的归属感获得感。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序实现OA办公系统、财务费控报销系统、学术会议活动管理系统等全面上线运用,学会中文官方网站、英文网站、会员管理系统、评奖管理系统升级优化到位并顺利投入使用;加快学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伐,促进平台型、枢纽型、开放型学会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省级学会的合作和协同。完善合作机制,通过加强在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咨询服务、决策咨询、期刊工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省级学会的合作,共促学会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