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水电学会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能源发展、群团改革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关怀指导、学会理事会的正确领导、各会员单位和支撑单位水电总院的支持帮助下,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以深化“四服务”为抓手,推动学术繁荣,促进科技创新,强化科普宣传,推进咨询建言,展现了新时代科技社团的新气象新作为,塑造了学会发展新格局新风貌。
一、坚持党建强会,筑牢政治高地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以党建强会建,以会建促党建,推动党建会建共融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会党委带头学习,秘书处党支部和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结合专题学习、工作会议学术活动等灵活安排,不断汲取前行力量,团结引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野应中央党校邀请为学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砥砺前行的中国水电》,支部书记杨永江为秘书处党员和会员单位党员代表做《坚守初心 奋进中国碳中和之路》的专题党课。三是健全三级党组织体系,37家分支机构全部成立党的工作小组,实现党建“全覆盖”。四是务实推进党委对“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议职责,全年召开党委会10次、审议议题60多项,有力促进学会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五是学会三级党组织代表赴一大会址、南湖红船等地开展“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赴本学会成立大会召开地新安江水电站开展“寻根之旅”,激励全体学会人不忘初心使命,奋勇砥砺新征程。六是组织张宗亮院士、杨泽艳大师、黄桂云研究员等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国科协和新华网“科技前沿大师谈”视频录制和网络宣传,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七是选送2个节目参与中国科协“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展演征集并入选。八是撰写《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业务与党建工作融合实践》论文参与中国科协《学会》杂志征稿活动。九是抓好科协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学会党委连年获评中国科协“智慧党建建设优秀学会党组织”。
二、坚持智库引领,服务创新驱动
围绕水电可再生清洁能源科技发展需求,加大调查研究服务咨询决策,大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织专家对《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等国家法规进行研读和提出修改建议。二是连续3年获资助承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清洁能源协同开发与生态环保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三是推荐“如何利用风光水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入选2021年中国科协十大产业问题,学会获评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优秀推荐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四是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与负(零)碳技术融合打造低碳经济核心的碳中和大型智慧城市群规划建设研究、我国利用风光水互补实现碳中和的体制机制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调研、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对西南水电基地的影响研究等课题项目,运行管理、环保、水库、水工建筑物、水规及动经、水文泥沙、造价等专委会积极组织委员专家参与成员单位相关研究报告编制或咨询服务。五是工控安全专委会依托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水电和新能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与可靠性保障技术分实验室,大力建设行业工控安全技术平台和服务中心。六是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设立团体标准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或立项《水生态区划分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斜式轴流泵安装规程》《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团标10多项。抗震、环保、运行管理、水规及动经、信息化、造价等专委会委员积极参与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编制、修订工作。
三、坚持依法治会,深化改革治理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工作重要部署和《“十四五”时期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大力建设良性发展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学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召开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按期换届,大会修订了学会《章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制度设计写入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和第二届监事会,学会新的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配置更合理高效;表彰了学会工作20个先进集体和39名优秀个人,激励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创新争先。二是认真总结“十三五”成绩和不足,编制发布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更好指导学会未来五年发展。三是召开一年一度的水电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共谋发展。四是加强分支机构组织建设、财务和活动管理,新成立智能与智慧化专委会、海外分会,有序推进施工、电气、大坝安全、信息化等11个专委会的换届工作。五是进一步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制定《学会干部、招聘、薪酬管理办法》《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全国水电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修订《监事会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六是监事会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助推学会健康发展。七是认真做好换届审计、科协年度综合统计、民政部年检等工作,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八是主动到中国科协汇报和请示支持工作,加强到会员单位、地方学会和分支机构进行走访调研和对外联络工作,倾听各方需求,更好地提供精准服务。
四、坚持学术立会,实现创新赋能
瞄准水电可再生清洁能源科技前沿,围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积极搭建不同专业、形式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有力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一是学会本部成功举办2021中国水电发展论坛、第三届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西部水电科技论坛、中国碳中和之路座谈会、全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交流会等重大学术活动,积极搭建学术繁荣和技术创新平台。二是投资、水库、施工、碾压坝、运管、电自、梯调、继保、检测、工控、水机、冷却、电气、泥沙、贯流、疏浚、风险、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国际河流、海外等分支机构召开学术年会和交流研讨活动,对创新技术理念、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有部分专委会全年未召开学术会议,活跃度明显不够。三是继保、造价、梯调、运管、水库、小水电、自动化、信息化、大坝安全等专委会主办或协办线下线上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积极为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提升和交流沟通平台。四是省级水电学会大力实施“学术、科普、智库”三轮驱动,如:江苏学会召开复杂条件下工程结构性能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学会举办2021年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福建学会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水电站主汛期不进行生态流量考核的建议》、湖北学会获评“湖北省科协学会改革创新先进集体”、青海学会开展双碳及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科普宣传并获评中国科协“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云南学会《云南水力发电》成为省级A类科技期刊等,持续拓展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服务领域,不断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五是科技学术期刊和技术专著出版质量进一步提高。《水力发电学报》实施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目前在21种水利工程类刊物中排名第3,连续6年推荐文章入选中国科协百篇优秀科技论文;组织编写完成《中国电力工业史·水力发电卷》(120多万字);在学会各方共同努力下继续编纂出版好《中国水力发电年鉴》(2020卷),联合主办或协办好《大坝与安全》《水电能源科学》《岩土工程学报》等6种学术期刊;有关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开办《小水电》《水利水电施工》《水电与新能源》《四川水力发电》《红水河》等专业刊物10多种,依托学术年会征集出版论文集和专业技术书籍,有力促进水电学科建设和行业技术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坚持开放兴会,活跃对外交流
大力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社团建设,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络交流,积极拓展合作空间,加大外事工作力度,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迈向新发展。
一是设立学会海外分会,吸纳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多家境外机构参加成立大会表示祝贺。海外分会联合中欧可持续水电利用与整合项目等共同组织召开中欧政策对话研讨会,集全球专家智慧探讨灵活和可持续水电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二是组织参加国际水电协会(IHA)2021世界水电大会(哥斯达黎加),推荐2名专家作专题发言,牵头组织编写《抽水蓄能国际论坛政策与研究工作组报告》并在大会期间发布。三是继续申请中国科协国际组织事务综合项目和青年项目共4项,推荐2名专家参加科协国际组织任职及后备人员培训班,联合发布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放·信任·合作”倡议书,协同水利学会积极推进工程师国际能力互认工作。四是分支机构对外交流工作取得新成果。学会通航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航运协会升船机工作组主席胡亚安院士主持召开工作组第5次工作会议,专委会推荐多名专家担任国际航运协会有关委员会委员;国际河流工委会在第五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期间组织召开东盟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深入交流加强国际河流水电可持续领域的合作,顾洪宾主任委员还代表中方参加第十一届湄公河区域利益攸关方论坛并作主旨发言。五是继续组织翻译IHA《2021年世界水电现状报告》,每月编辑一期《国际电力能源简讯》,发送会员参阅使用;国际河流工委会参与编制《国际河流水电开发探索》书藉,组织翻译IHA《水电可持续标准》《水电可持续发展评估规范》《水电可持续性指南》共37万余字;水库专委会参与世界银行和水电总院组织的《中国水电移民实践经验》一书编写并向全世界发布;环保专委会组织参与“缅甸全国可持续水电开发的水资源总体规划”报告编制,服务国际水电统筹有序发展。
六、坚持科创强会,推动自主创新
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充分发挥学会创新、服务、育人的平台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完善科技奖励体制机制,积极助推行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一是2021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共有135项成果参评,内容涵盖水电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管理和科研等各方面,授奖53项,其中一等奖10项(含特等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7项。二是第三届水电英才奖申报50人、奖励10人,大力培育基层一线青年水电科技人才。三是在中国科协等组织下开展两院院士候选人、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严恺工程技术奖候选人等评审推荐工作。四是顺利完成国家奖励办社会力量设奖年检工作,推进奖励规范化管理水平。五是科学管理运作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经进一步扩资实现基金本金规模超5000万元的目标,进一步夯实科技奖励的经费支撑基础;召开基金四届二次理事会,评定好潘家铮水电奖学金并举办第十二届奖学金颁奖典礼。六是全年组织院士专家完成来自各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成果鉴定74项,很多成果创新点突出,应用效果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七、坚持需求导向,做活做实科普
坚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积极多渠道多样式大力传播水电科学思想、宣传水电科学常识、弘扬水电科学精神,增强水电文化自信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是中国科协批复同意、学会牵头组织、中国三峡集团全面支持建设的“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基本建成,致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水电科普教育基地。二是新认定三峡工程博物馆、新安江水电厂2个全国水电科普教育基地。三是更新维护好“网上会史馆”,连年获评中国科协最佳网上会史馆组织(第三名)。四是全国科普日期间,召开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座谈会,围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科普抽蓄重要性,吸引线下线上10多万人次参会观看;组织专家进入清华大学校园,向广大师生开展“中国碳中和之路”科普讲座。五是结合我国小水电整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召开“3060双碳”水电科普论坛,多位院士专家出席做专题讲座。六是组织开展2021大学生暑期水电社会实践教育活动,25名优秀大学生赴天荒坪和长龙山抽蓄电站现场学习体验,积极培养水电后备力量和生力军。七是继续管理好官网“中国水电网”和微信公众号,加强日常更新和维护。
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2年学会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水电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聚焦靶心、争创一流、赋能基层、开放协同,深入落实中国科协各项工作部署和《水电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着力推进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四服务”效能,团结带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双碳”目标促进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思想根基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学会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党的理念引领理想信念、指导工作实践。积极参与科协系统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及时准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会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带头讲党课,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讲透、入脑入心,增强学会理论武装的全覆盖,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团结引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加强期刊、网站、公众号、学术会议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推动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二是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党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结合水电科技博物馆建成开馆,积极承办一期中国科协党校培训班,展现党领导下的“大国重器”建设和科技创新成就。组织开展纪念潘家铮院士逝世10周年座谈会、潘家铮成就展等活动,结合“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推荐、院士专家讲党课等活动,大力宣传弘扬水电科学家精神,选树行业优秀典型,铸造新时代国家脊梁。继续申报中国科协“党建强会计划”项目,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并健全长效机制,以党建+“智库、学术、科普、人才、协作”等方面为重点,结合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党建强会特色项目系统化、集成化。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作风建设,激励和引导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学会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推动事业发展功能。做好党委会对学会“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议或决策工作。强化党委在推动学会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实施学会党委职责任务清单与“负面”清单工作,以党建推动学会破解发展难题。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动秘书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落细;强化分支机构党的建设和作用发挥,新设立分支机构及时成立、换届分支机构同步调整党的工作小组,加强分支机构党建工作考评,促进分支机构党建工作与业务有机融合、互促发展。
二、继续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会治理体系和工作体系。对标科协对学会的要求以及“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和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方案,推动学会不断迈向新发展,同时为2023年参与新一轮社会组织评估扎牢基础。通过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构建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完善学会依法依章治理机制,推进学会党委会政治把关、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秘书处执行、分支机构协同的治理体系。结合中国科协系列发展规划和新部署新要求,修订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编制学术、科普、国际发展等专项规划,组织分支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计划,全面指导学会系统创新持续发展。系统梳理和补充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科技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规范化建设,为学会依法合规办事提供制度保障。重视做好民政部年检、科协年度综合调查统计和综合能力评价考核等工作,不断促进依法规范办会和提升学会治理能力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分支机构建设和管理,着力推进各学科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对分支机构的活动、管理和考核要求,修订完善《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对分支机构的工作要求和评估考核要求,坚持以评促建、建立分支机构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加强前沿新兴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分支机构的建设,完善对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不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分支机构的退出机制。充分激活分支机构新动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推动分支机构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激发服务活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逐步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指导做好有关分支机构的设立、换届、业务、党建和财务收支管理等工作,发挥分支机构在发挥“学术、科普、智库”效能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分支机构在学会中的组织基础和服务主体地位。
三是切实增强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突出会员在学会的主体地位,始终把联系服务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组织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修订会员管理办法,完善会员管理系统,研究个人会员收费、入会和退出机制、会员分级管理等。明确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发展个人会员的责任,发挥分支机构的专业学科优势和学术吸引力,大力吸收发展本专业领域个人会员。丰富会员服务体系和服务产品,强化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的联系服务,进一步加大会员服务力度,在服务会员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个人会员成长成才和创优争先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实现新作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同时加强会员对学会工作的参与度、粘合度,不断提升会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增强会员凝聚力向心力。
四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面向秘书处和分支机构的OA办公、财务费控报销、学术会议活动等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提升工作服务效能。做好学会党建信息化“全景图”建设,改版升级学会官方中文网站,依托海外分会建设运营英文网站,打造国内国际窗口和宣传矩阵。进一步完善评奖管理系统、会员管理和服务系统,全面加快学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伐,促进平台型、枢纽型、开放型学会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强秘书处建设。坚持推进秘书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整合优化秘书处部门设置和人员职责分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创新和协调能力强、精干高效的领导团队和工作团队,全面提高为政府、行业、企业和广大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省级学会的工作联系、合作和协同,共促学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和水电可再生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科技创新
一是坚持学术立会,持续提升学术会议质量和影响。制定学术会议质量提升计划,有重点打造一批学术会议品牌,择优推荐至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扩大参会人员的领域范围和交流成果的影响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分类构建学术会议与论坛框架体系,逐步覆盖学会各专业领域。组织筹办好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水电流域开发成就与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发展论坛、西部水电发展论坛、抽水蓄能发展论坛等重要会议活动,各分支机构积极举办学术年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确保当前疫情防控常态条件下分支机构工作活动灵活开展和作用有效发挥,共同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氛围。继续承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组织若干期抽水蓄能行业培训班,各分支机构发挥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二是大力提升期刊能力建设。加大对会刊《水力发电学报》的管理和支持力度,推进“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有序实施,研究设立“水利水电学术期刊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学术出版研究,定期发布研究成果,全力推动学报提质增效。发挥分支机构优势和作用,协调好学术会议、论文征集和期刊征稿的关系,通过各分支机构协同组织优秀稿源,构建服务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和支持期刊建设的双赢局面。增强学报与学会合办期刊《水电站机电技术》《水电能源科学》《大坝与安全》《小水电》《岩土工程学报》《水电与抽水蓄能》的沟通交流和凝聚力,探讨稿源组织,分享办刊经验,探讨编审问题,促进期刊协同发展。鼓励分支机构联合有关单位机构开办期刊,发挥学会平台优势,促进专业学科发展。
二是进一步为会员企业做好科技咨询服务。密切关注会员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主动了解其发展诉求,有针对性地组建课题项目服务团队,积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学会专家技术资源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整合会员单位资源和力量,组织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卡脖子”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积极申报开展中国科协有关咨询课题项目,促进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分支机构要积极组织专家研究力量,为行业相关单位提供科研课题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服务收入占比,学会给予充分支持和配合,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合理安排经费的使用。
三是促进技术专著及行业和学科发展报告编制发布。组建编写专家团队,高质量推进完成中国科协双碳系列丛书《风光水电力互补技术导论》分册编撰任务。组织召开年鉴编纂工作座谈会,做好《中国水力发电年鉴》(2021卷)的组稿工作,凝聚合力提升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和水平。依托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和会员单位,编制发布《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各分支机构要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积极组织编制本学科发展报告,同时要做好本专业论文征集和出版、专业书籍编撰、所属刊物组稿发行等工作,繁荣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
四是积极开展“科创中国”行动。组建5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队(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智能管控专业科技服务团、水风光多能互补专业科技服务团、抽水蓄能产业科技服务团、海上风电产业科技服务团、水电绿色建造技术专业科技服务团),大力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积极申报中国科协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结合科技评奖和成果鉴定,甄选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进入学会科技成果库,并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和学会官网专栏等展示宣介,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强化产学研融合,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做好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服务。对于行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的科技成果,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讨,重点安排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
四、加强智库建设服务科学决策
一是继续搭建好行业发展研究和建言献策平台。紧紧围绕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开展科技伦理挑战、风险防范、安全保障、冲突化解等前瞻性决策咨询研判。紧紧围绕双碳目标、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的开发、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与开发、抽水蓄能产业发展、西南水电发展与长距离调水工程的协调、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合作等重点任务,组建决策专家咨询团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活动,推动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意见。充分发挥学会的行业平台、组织协调和行业智库作用,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行业有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决策建议。
二是加强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撑服务工作。发挥学会行业平台作用,依托抽水蓄能行业分会整合行业企业、研究机构、智库等资源,围绕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所涉及的投资、价格、土地、碳排放、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对抽水蓄能投资、设计、施工、运营、设备制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开展协调,开展产业发展监测、行业能力建设、团体标准建设等工作,为政府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抽水蓄能发展、完善政策和高效管理提供支撑服务。依托国际河流工作委员会持续为相关部委及企业的澜湄合作工作提供支持。另外,要进一步推进海外分会等分支机构为政府相关部门服务的力度。
三是深入开展团体标准建设工作。围绕满足行业和创新需要、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目标,积极发挥学会的行业组织引领作用,担负起行业团体标准建设的重任,搭建好团体标准的行业平台,以高质量的团体标准建设把广大会员企业吸引凝聚在学会周围。组织推进抽水蓄能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广泛受理行业单位有关团标申请,有序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师能力评价规范》(联合)、《闸站运行管理规程》、《水电工程项目碳足迹核算技术指南》等一批团标编制和发布。
五、做好科技奖励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继续搭建好科技评奖激励平台。以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潘家铮奖、水电英才奖等自设奖项为重要抓手,发挥学会在行业学术和技术上的权威性、客观公正性,有序组织申报和评审,鼓励科技创新,发掘和培育水电优秀人才,奖励和推荐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好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女科学家奖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全国创新争先奖等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各类奖项的候选对象评审推荐工作,力争更多的行业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更多的水电科技工作者有机会站上国家级领奖台。组织召开科技奖励工作培训会,指导各单位规范奖项填报,提高申报材料质量。充实水电科技专家库,积极组织开展成果鉴定、技术评估等科技评价工作,为会员单位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供服务。
二是全力申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深化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工作,制定优化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方案,明确人才培养托举目标,组建保障有力的托举专家服务团队,为青年人才搭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发展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为青年人才参与国内国际交流提供条件;加快建设一流学术期刊,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学术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吸引青年人才加入学会科技创新项目,为其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大力推荐青年人才在国内国际社团组织任职,为其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动态青年人才库,及时掌握水利水电青年人才规模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实施青年人才托举服务。
三是科学运作管理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在浙大教育基金会管理下继续实施稳健理财策略,确保本金安全,争取合理收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水电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事业。继续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基金理事会、基金秘书长工作会议、潘家铮水电奖学金评定和举行颁奖典礼等活动,促进基金良性发展。
六、加大科普宣传助推科学素质提升
一是加快科普宣教基地建设和促进基地规范化运作。会同三峡集团全力推进“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建设,结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党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集党建宣教、科学家精神弘扬、水电科普教育等综合一体化基地。制定水电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标准,推动打造标准化基地。鼓励具备条件的会员单位积极申报科普基地建设,力争年内核准挂牌标准化科普基地5-10个。联系沟通有关会员单位,研究依托玉渊潭试验水电站建设水电科教基地。继续做好中国科协网上会史馆的更新和完善,保持前列排名和持续提高学会宣传影响力。
二是大力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围绕全国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抽水蓄能发展中长期规划、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动和凝聚广大会员单位及水电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和智慧,组织制作相关科普短视频、撰写科普小文章,在网站、微信、科普中国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认识水电绿色能源、理解加快清洁能源发展的现实意义,共同支持和服务“双碳”目标战略。力争年内完成中国科协“双碳”系列丛书之《风光水互补电力技术导论》分册的编写工作。
三是推动科普服务乡村振兴。依托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组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推动抽水蓄能、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开发、水电移民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定点帮扶工作,以科技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组织科普专家在2022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作专题报告,介绍经验、宣传推广。
四是加大面向高校学生和青少年的科普力度。继续组织好大学生暑期水电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对水利水电专业的感知和认知,培养热爱水电行业的情怀和投身水电事业的志向。加强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普宣传活动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水电科技博物馆、会员单位的科普基地及各式科普场所,开展“绿色发展 水电赋能”等青少年科技活动。各分支机构要发挥成员单位覆盖广、可调动科普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大学生和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积极开展应急科普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电工程应急管理涵盖施工建设、运维管理、大坝安全运行、抢险救灾、电力保供等各环节,学会及分支机构要充分发挥会员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内容为主题的应急科普宣传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应急科普小视频,注重引导职工群众把应急知识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将普及应急知识与提高应急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力促提高职工群众安全意识、防灾避险、应急救援能力,筑牢安全发展防线,让应急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六是组织好主题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日期间,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行业有关热点,灵活组织开展主题科普论坛活动,联系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等会员单位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发挥科技社团科普主力军作用,助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七、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
海外分会作为学会外事工作及对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要在完善工作机构、吸纳外籍会员、提升国际学术论坛和国际期刊的品牌影响力、推进境外分支机构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工作,以“工作机制趋完善、国际活动有特色、国际平台有影响”为发展目标,加快学会国际化步伐。
一是大力推进国际分支(代表)机构建设。发挥海外分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成员单位业务遍布海外的优势,根据中国科协推动建设国际分支(代表)机构的工作要求,积极筹建学会境外分支(代表)机构,初期试点在巴基斯坦、肯尼亚、几内亚、巴西、柬埔寨等五国设立代表处,促进各会员单位的海外水电和新能源业务发展。鼓励各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外籍会员、吸纳海外专家担任分支机构职务,探索开展会员互认工作。
二是筹办英文期刊、筹设国际奖项、建设英文网站。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全力启动筹办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工作,扩大学会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力,切实提高中国水电和新能源领域在全球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根据科协支持社会力量设立国际科技奖项有关精神,广泛调研梳理行业内国际奖项的设置情况,向国家奖励办充分汇报沟通,积极筹备设立学会国际奖项,打造成为学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品牌和支撑。大力建设英文网站,构建学会面向国际的信息共享平台、行业交流平台、沟通合作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和能力建设平台,打造展示和宣传学会国际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三是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学术交流与合作。海外分会在总结“中欧政策对话研讨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年内组织举办2-3场区域性国际论坛;国际河流工委会继续参加澜湄利益攸关方会议,分享中国经验,促进澜湄合作;通航、疏浚、小水电等专委会发挥委员专家在相关国际组织任职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和发布,与世界各国水电专家开展交流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行业治理。进一步加强与IHA、IAHR、WWF等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方面国际组织的联络交流,增进合作,共促发展。
四是积极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工作。为切实解决海外项目设计审批资格问题,根据中国科协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区域和行业试点有关要求,探索组建“学会+企业”团组试点,推动形成有效举措和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联合有关全国学会制定《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水利水电试点实施方案》,提出2022-2025年工程师国际互认目标计划,其中今年要完成互认10人。探讨建立与重点国别的当地工程师协会的互认机制。利用中国水电在国际上众多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设立的代表机构与项目点作为支撑,积极与当地工程师协会(社团)沟通协商,开拓工程师国际互认新渠道。
五是推进落实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实施方案各项举措。通过在不同国别或地区设立海外分支(代表)机构,建立并深化与对口国家科技组织或社团的联系与合作,拓展海外引才引智渠道,推动科技和产业项目合作,吸引海外智力为“我”服务。利用海外分会常设国际论坛、国际河流工委会的“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水电可持续发展专题分论坛等平台,“以会聚才”吸纳知华友华且在全球水电行业有影响力的国际专家到学会任职,助力学会国际化发展。通过创办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以刊汇才”邀请海外作者投稿、选聘海外专家担任编委或审稿专家。探索建设海智工作基地,打造“哪里有海外科技人才集中,哪里有社会团体服务”的海智工作基地体系。
六是有序推进日常国际事务工作。继续申报中国科协民间科技组织事务专项和推荐青年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专项,促进中国工程师参与国际水电事务。发挥各分支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努力输送更多中国专家到有关国际组织任职。积极参与水利水电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继续翻译IHA“2022全球水电现状报告”,坚持每月推送一期“国际电力能源简讯”,供广大会员参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