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风光水储网”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
多年来,我国流域的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福了一方百姓。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发展实际的流域综合开发与保护的“中国经验”,让水电开发的思路更清晰,道路更宽广。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就我国流域综合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目前,我国水电开发还有近一半的余量,光伏、风电提速发展,可发展空间很大,他认为要秉承“生态优先”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科学指导思想,实现“风光水储网”协同互补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电力报:“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能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结合“双碳”目标,您作为水电行业的专家,对做好江河流域综合开发与保护有什么建议?
张利荣:水电、光伏、风电是我国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并且这“三兄弟”有非常良好的互补作用,同时发展,三者组合可形成满足用户需要的优质电源。将一个流域内的水电、光伏、风电进行综合开发,通过输变电系统将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这样综合效率就更高了,特别是长距离输变电,很好解决了电能消纳问题。因此,我认为水电、光伏、风电的协同发展是江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我们始终要抓好开发与保护的综合统筹,实现双效益,这是关键。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其河流坡降较大,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梯级筑坝可减缓或消除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利于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梯级水库“冷湖效应”有利于植被生长、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沿江干热河谷生态屏障。光伏的开发也有助于生态的循环发展和生态保护。我国澜沧江等诸多流域,都是综合开发与保护的成功案例。
中国电力报:您一直倡导“风光水储网”协同发展,在您的提案中关注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您觉得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该如何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张利荣:水电、光伏、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必须大力开发。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这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富矿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充沛,再加上当地的水电资源丰富,如果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建成可再生能源基地,不仅更好地实现了三种能源优势互补,同时大大提高了效能,这样也能更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也都是自主可控资源,大力开发可以替代煤炭、石油进口,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大幅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提升能源供应的安全度。
中国电力报:在您的提案中提到了国家能源、水资源的安全发展需要,您认为水资源安全发展方面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张利荣:水资源安全发展,始终要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广义的水安全主要包括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方面,由于我国水资源存在人均量少、时空不均、匹配不佳等三大突出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安全问题也已成为我国需要下大力解决的一个战略课题。
我们要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特别是江河流域综合开发,是水利与能源高度融合的重要措施,建成的梯级水库群,不仅可以提供强大的清洁电能,更重要的是储蓄了巨量的水源,是调水的源头,为水资源安全供给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中国电力报:“十四五”期间,结合“双碳”目标,您认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点方向在哪里?
张利荣: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科学指导思想,实现“风光水储网”的协同互补发展。我国流域梯级开发、光伏风电制造、远距离特高压输电等技术及产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不必担心技术“卡脖子”和电力消纳问题。
我们可以把水、光、风资源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优先方向,以水电为先导,光伏、风电和输电线路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水电、光伏、风电三者良好的互补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要加速把流域建成可再生能源基地、水资源储备库群、生态保护走廊、国家合作示范区域,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打造新时代流域开发与保护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