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电学会八届理事会(2016-2021)工作总结及第九届工作建议
2021/12/21 23:51:2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新发展格局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

一流科技社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6日)

一、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第八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五年,是国家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能源结构持续向低碳转型、水电清洁能源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新增投产水电装机5079万千瓦,年均增长超过1000万千瓦,至2020年底水电总装机达3.71亿千瓦;水电年发电量逐年递增,2020年达1.36万亿千瓦时;核准开工大型常规水电工程约3000万千瓦,随着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水利工程有序建设与相继投产,我国雅砻江、乌江、大渡河、黄河上游、红水河、金沙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开发布局已基本完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开工约3300万千瓦,2020年底抽蓄总装机3149万千瓦。依托一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面对一系列世界级科技难题的挑战,广大水电科研人员和建设者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水电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投资融资等全产业链的世界先进水平扬帆“出海”,取得了优异的国际市场业绩。水电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强保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水电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科技社团工作的要求和科协系统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履行“四服务”职责,扎实稳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团结引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大力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奋力开启了厚植根基、面向未来的学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新时代干事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坚定不移把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思想防线,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中推动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学会《章程》中增加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从源头上确保组织管理的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

二是坚定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学会旗帜鲜明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凝聚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奋力创新创造。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学会两次向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联合16家国际组织签署发出《水电和电力行业协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联合声明》,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大力宣传会员单位有关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先进事迹,为国内国际疫情防控贡献学会力量,相关工作得到中国科协的肯定和表扬。

三是健全三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党建“全覆盖”。成立理事会党委,37家分支机构全部成立党的工作小组,秘书处党支部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五年来党委共前置审议学会“三重一大”事项260多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会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丰富党建活动成果有力促进业务发展。参加中国科协首批创建学会星级党组织活动并获评良好“星级党组织”。连年获中国科协“党建强会计划”专项资助,积极推动水风光互补技术发展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研究》课题,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多次组织会员参加中国科协征文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等活动,获得全国学会知识竞赛二等奖、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52篇)、演讲比赛一二等奖、优秀组织奖(11次)等多项荣誉。推荐专家进入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宣讲专家库,宣传弘扬水电科学家精神。

(二)强化服务意识,创新驱动和战略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围绕水电等电力能源科技发展需求,不断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和积极建言献策,大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水电清洁能源行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在七届学会研究成果基础上,多方组织开展“弃水”问题建言并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被写入2017、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理事长带队赴雅鲁藏布江下游、雅砻江流域调研,形成《加快西藏水电开发 助力绿色发展》的“科技工作者建议”、向有关部门递送《关于将雅砻江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实施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等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牵头组织有关全国学会和专家就《长江保护法(草案)》提出修改建议,促成有关水电条款由严格限制在长江流域新建大中型水电工程。确因国家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需要建设的,应当经科学论证,并报国务院批准修改为因国家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需要,在长江流域新建大中型水电工程,应当经科学论证,并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综合报告”编制工作。协助会员单位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完善提案,为科技工作者参政建言提供智力支撑。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连年承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风光水电力扶贫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清洁能源协同开发与生态环保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打造人才培育新品牌。

二是咨询服务和科研协作能力持续增强。以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依托,围绕水电清洁能源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和突出问题,加强与各大电力集团、流域企业和科研院校的科研课题和技术咨询服务合作,组织开展金沙江中下游、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上游、雅江下游、红水河等流域有关地灾监测预警及应急管理、工程总承包监理技术、风光水能互补政策、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污染监测与防控技术、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等近30项咨询和研究课题。承担完成中国科协《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发展现状综述》《水电发展热点综述》《水电项目评审及人才评价能力建设》《风光水电力扶贫策略与实施情况调研》等10多项课题研究。

三是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组织院士专家完成来自各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成果评价260余项,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在组织专家评估基础上,联合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授予国能大渡河公司“梯级水电站群智能运行创新实践基地”。每年参与中国科协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如何利用风光水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入选十大产业问题,获评2018-2021年度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度优秀推荐单位。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订立团标管理办法和成立团标管理委员会,联合编制发布团标《水利水电工程类工程能力评价规范》,正在组织编制或立项团标10多个。有关分支机构主编或参编各类标准规范130多项。

(三)坚持学术立会,学术交流更加多元化和学术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瞄准水电清洁能源科技前沿,围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积极搭建不同专业、形式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有力引领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一是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学会本部举办水与能源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全国水力发电企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交流会、大中型水电工程总承包论坛、风光水能互补开发研讨会、西藏水电发展论坛、西部水电科技论坛、高土石坝关键筑坝技术研讨会等一批层次高、规模大、覆盖宽、影响广、效果好的重要学术活动。各分支机构积极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科带头作用,倾力打造品牌学术年会和专业特色交流活动,如:自动化专委会“全国水电厂智能化应用学术交流会”、施工专委会和碾压混凝土筑坝专委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学术交流会”、水电与新能源运行管理专委会和梯级调度控制专委会联合学术年会、抗震防灾专委会“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等等,大力营造学术繁荣新局面。五年来学会和分支机构共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40余场,线下参加人数3万多人次、线上受众40多万人次,交流论文9000余篇、出版论文集90多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学术交流和推广实践的积极性,新的学术与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青海、甘肃、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福建等22个省级水电学会积极为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在服务大局中提升站位、主动担当,在创新浪潮驱动下不断践行新理念、激活新动能、促进新发展,新时代下群团组织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愈加显现,已成为推动行业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坚实力量,成为地方科协所信赖和支持发展的主要科技社团。

二是学术期刊和技术专著质量持续提升。会刊《水力发电学报》进一步充实编委会中外专家委员、加强编辑部力量、由双月刊升级为单月刊、论文发表周期缩短至6-8个月,综合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稳步攀升,在21种水利工程类刊物中排名保持前列,连续6年推荐文章入选中国科协百篇优秀科技论文。牵头编写《中国电力工业史 水力发电卷》(120多万字),共同组织编写《中国水电关键技术丛书》《中国水电管理创新丛书》。征集出版谭靖夷院士纪念文集、召开谭靖夷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弘扬前辈科学务实精神,激励后辈创新争先。每年高质量出版《中国水力发电年鉴》,联合主办或协办《大坝与安全》《水电能源科学》《岩土工程学报》等多种学术期刊。编制水电信息年报和学会年报,推进平台型、开放型学会建设。有关分支机构和省级水电学会开办《小水电》《水利水电施工》《水电与新能源》《四川水力发电》《红水河》等专业刊物20多种,每年依托学术年会征集出版论文集和专业技术书籍,有力促进水电学科建设和行业技术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卓有成效。五年来学会及分支机构举办中国水电企业海外项目环境社会管理研讨班、风光水电力扶贫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制造与运维技术培训班、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培训班、水电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教育活动120余场次、参加人员13000多人继电保护与励磁专委会在疫情期间创新开办学术新品牌-“云讲堂”线上专家技术讲座,坚持每周举办已开展80多期,直播受众10余万人次。丰富的培训教育活动为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同时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立足自主创新,科技奖励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充分发挥学会创新、服务、育人的平台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奖励体制机制,积极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一是科技奖励工作成果突出。2017-2020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共受理申报成果592项、参评550项、授奖17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8项、二等奖49项、三等奖88项);设奖以来已有7项优秀成果经进一步推荐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21年共参评135项,因疫情延期终审。修订完善奖励办法,奖励委员会换届至第二届,按照国家奖励办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专家力量。参加国家奖励办有关社会力量设奖第三方评估,不断规范和提升评奖运作及管理水平。开发建设奖励评审系统,推进评奖和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重新梳理和充实水电专家智库(在库1700多人),建立专业覆盖全面的评审专家队伍。

二是人才表彰体系不断完善。开展第四-第六届潘家铮奖评定,张建民、刘志明、江小兵、张宗亮、席浩、陈云华、杨启贵、杨泽艳、和孙文9位专家获得殊荣,设奖以来已有3位获奖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设立主要面向基层一线45岁以下青年骨干的水电英才奖并已评审2届共奖励20人(2021年第三届因疫情延期终审)。受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委托,完成3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评定共9人获奖。开展潘家铮水电奖学金评定5届次共奖励301名优秀大学生,进一步扩大授奖院校并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每年评选《水力发电学报》优秀论文10篇,各分支机构依托学术年会广泛征集出版论文集和评选优秀论文,鼓励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江大河上。通过构建阶梯型人才培养机制,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行业培养发掘优秀专业人才和输送后备力量。

三是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除了设立面向青年人的水电英才奖,学会本部高质量打造育才学术品牌-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自2019年起每年举行一届,由青年人担纲主持、撰写论文、作学术报告和参会并邀请院士专家点评指导,全新的办会模式吸引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申报中国科协青年专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专项,推荐青年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

是大力推动科技人才举荐工作。在中国科协等组织下开展院士候选人、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卓越奖、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严恺工程技术奖等推荐工作,推荐晏志勇同志获得国际水电协会莫索尼杰出成就奖、杨威嘉同志获青年研究员奖。建设水电青年人才库(已入库500余人),助力精准开展人才培养举荐工作。

是科学管理运作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顺利完成基金理事会换届至第四届,中国电建集团王斌同志担任新一届理事长、宗敦峰同志担任秘书长。经进一步扩资实现了基金本金规模5000万元的目标,捐资单位增至67家和个人11名。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通过稳健理财实现潘家铮基金合理收益,同时学会从人力财力上积极支持,较好支撑了基金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坚持办好水电科技奖及水电奖学金颁奖典礼、大学生暑期水电社会实践活动,基金影响力、学会凝聚力不断提升。

(五)加大科普力度,科普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坚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积极多渠道多样式大力传播水电科学思想、宣传水电科学常识、弘扬水电科学精神,大力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舆论环境,增强水电文化自信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是科普场馆建设和认定实现新突破。经中国科协批复同意,在中国三峡集团全面支持下,学会牵头组织与三峡工程博物馆同址建设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各会员单位积极提供展品支持,共同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水电科普教育基地。依托中国科协数字博物馆平台大力推进学会网上会史馆建设,连年获评最佳会史馆组织。出台《全国水电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为新江安水电站展览馆、三峡工程博物馆等挂牌“全国水电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水电科普宣传广泛深入。编制发布《学会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系统指导水电科普和舆论宣传工作。每年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工作者日、世界水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点,组织举办水力发电与地质减灾科普论坛、水电开发与扶贫攻坚科普论坛、“3060双碳”水电科普论坛、水电与未来科普讲座、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座谈会等院士进校园或高端科普活动。充分发挥院士领衔的水利水电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科普志愿者团队作用,及时组织召开专家论坛或撰写文章正确引导舆情。组织制作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水电、学会成立40周年、八届理事会专题、年度十大水电新闻事件等宣传片,支持指导四川水电学会举办李冰杯水利水电知识竞赛,开展“爱惜生命之源,关注点点滴滴”护水节水宣传活动等。获评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先进学会,科普信息化工作保持科协系统科学传播榜前20名。

三是多方联动构建立体化宣传新格局。强化与新华网、能源报、电力报、改革报10余家主流传媒的合作,扩大水电科普、重大工程和综合效益等正面舆论宣传。重要活动及时撰稿报送中国科协官网发布。及时转载行业要闻和会员单位有关新闻报道,各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积极提供稿件,大型会议活动实现网站图文直播,及时更新维护学会官网“中国水电网”和微信公众号,协同推动学会宣传阵地建设。

(六)加强国际工作,服务“走出去”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坚持和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社团建设,不断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络交流,积极拓展合作空间,加大外事工作力度,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迈上新台阶。

一是国际学术交流成果丰硕。主办或联合召开大型升船机创新设计国际学术交流会、高坝大库抗震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水电移民对话高端论坛、水电工程堰塞湖灾害预防与应对措施国际研讨会、第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中欧政策对话研讨会,特别支持举办第八届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国际会议,协办国际水电协会(IHA)“水电与未来能源系统北京论坛”等10余项国际学术会议,大力营造学术无国界、交流共提升的良好国际学术生态。支持协办IHA2017、2019、2021世界水电大会,将中文设为大会官方语言实现中国专家无障碍参会,组织多个主旨发言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增强中国水电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组织撰写“国际抽水蓄能论坛政策与市场工作组报告”并在2021世界水电大会上发布。

是国际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秘书处设立国际部,聘任国际事务专职人员,增强对外交流服务能力。在中国科协主管210家全国学会中率先成立海外分会,吸纳外籍专家入会,加强中外水电和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学术交流、经验分享和共融互鉴,助力中国水电标准国际化和会员企业海外事业发展,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是国际往来合作不断加深。持续加强与国际水电协会(IHA)、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国际航运协会(PIANC)、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系,探索在学术交流、工程师互认、科技奖励、标准制定、数据互享等领域加大合作。推荐10多位中国水电专家在有关国际组织出任重要职务,开展中缅工程师互认369人中巴工程师互认需求调研。每年申报中国科协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事务资助专项、推荐国际科技组织后备人选。每年翻译IHA《水电现状报告-行业趋势及思考》,每月编辑《国际电力能源简讯》,发送会员参阅使用。

(七)深化改革治理,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工作重要部署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建立良性发展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系统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以外部评估和监管助推学会强管理稳发展。获得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增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能力。每年中国科协综合能力评价获肯定,进入“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50家示范资助全国学会并顺利实施。成立第一届监事会,指导学会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

二是办好关键重大活动提升核心凝聚力。品牌活动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电科技奖颁奖典礼每年有新意,成为新老水电工作者畅叙情谊、分享经验、激发创新、展望未来的重要平台。成功举办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水电系列活动(召开1场纪念大会和3场高端学术会、制作1部宣传片、出版1部纪念文集)、学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纪念大会、制作宣传片和纪念章、征集出版纪念文集),学会凝聚力影响力与日俱增。

三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编制学会事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和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指导学会改革创新发展。成立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团体标准管理委员会,有力指导学会战略发展和人事薪酬建设,积极推进团标制定和管理工作。制修订管理文件30多项,当前学会规章制度总计近70项,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持续提升。

四是分支机构管理和运作持续规范,与省级学会联系不断深化。每年度召开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探索共融协作、改革创新发展。修订《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分支机构设立换届调整等组织工作和业务开展管理工作。新成立清洁能源装备冷却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程检测与物理探测、水电与新能源投资、智能与智慧化、海外分会等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发展至37家,进一步扩大专业学科覆盖面和提升学术交流水平。督促和指导有关分支机构按期有序换届,部分分支机构根据形势要求变更名称或调整挂靠单位。开展中国科协“学会分支机构发展现状和管理情况研究”,促进新时代社团组织分支机构创新发展。进一步密切与省级学会的沟通和联系,理顺工作关系,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合作发展新模式,共促学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绩。

五是秘书处建设不断加强。实行秘书长聘任制,推进秘书处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梳理完善薪酬体系和人事制度建设,试行社会化招聘工作人员。设置财务管理部,加强财务预算和决算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保障学会健康发展,连年获评中国科协全国学会财务决算工作先进单位。利用“科协一家”平台开发办公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入会员单位、省级学会和分支机构走访调研,进一步密切与学会系统各方的沟通和联系,倾听大家需求,强化精准服务,共促学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六是上下齐心共同夯实学会发展经济基础。绝大部分理事会员单位按时足额缴纳会费,为学会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在三峡集团、电建集团、华电云南公司、大渡河公司、雅砻江公司等多家会员企业支持下组织开展科技咨询服务项目40余项、合同额2500多万元,学会在做好地质灾害防控、水风光互补、工程总承包监理等科技服务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收入占比。支撑单位水电总院每年额外负担秘书处工作人员社保经费100多万元,无偿支持公务车供秘书处使用,在其新购置的办公楼为秘书处提供长期办公场所,增进了集体归属感,解决了后顾之忧,使秘书处人员能够安心工作、敬业奉献。

二、未来五年的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学会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能源、人才和社团组织重要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社团发展道路,坚定政治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团结引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推动自主创新,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立新功勇创佳绩。

(一)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凝聚发展合力,推进水电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加快构建以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是能源转型的基石,是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必将在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继续担纲重任。《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于加快行业产业发展均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水电作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流域水电与风电光电的统筹开发,推进水风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更加重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风险控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一系列新的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有待去钻研攻克,学会要团结凝聚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快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以不断创新的前沿技术和不断革新的管理手段,促进水电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抓牢夯实战略目标定位,坚实有力推动学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是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科技社团发展的共识和趋势,是学会全面深化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改革、提升综合能力、打造工作品牌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社团发展道路,聚集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群团组织深化改革要求,着眼于统筹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好“四服务”职责,坚持“世界一流”与“中国特色”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学会的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久久为功、一以贯之,打造强大的造血功能,实现高水平的学会改革创新自立自强。

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建设。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围绕雅下水电开发、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做好科研咨询和科技评价服务,促进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服务“双碳”目标落地。加强与“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对接,深化与会员企业和有关单位的合作,发挥学会专家群体优势和智囊团作用,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坚持任务带动、问题驱动,通过重点任务搭平台、建组织、聚人才,团结凝聚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功立业。

(三)进一步搭建好行业智库和科技服务平台,促进水电事业健康发展

巩固咨询建言平台,为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行业和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充分发挥行业智库作用,进一步开展与政府决策、行业发展、水电科技进步有关的重大难点课题研究和咨询服务,及时将推进水电健康有序发展的决策建议报告国家有关部门。主动了解行业和会员企业相关需求,当好会员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参谋和助手,积极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学会专家技术资源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围绕抽蓄产业发展、南水北调西线调水与流域统筹发展、水风光互补技术等开展科研咨询,同时提高学会服务收入占比。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制定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中国水电标准国际化进程。

筑牢学术交流平台,大力促进学术创新繁荣。以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以学会及分支机构年会为基础,聚焦行业科技前沿热点、难点技术,组织举办好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大型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丰富会议内容,提高学术交流实效,打造具有国内外吸引力的学术年会品牌,同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渗透,扩大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着力推进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点突破,加快水电科技创新步伐。坚持承办好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并打造成系列高端培训品牌,有关分支机构的特色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取得新成效。不断提升《水力发电学报》等期刊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更好地发挥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

强化科技奖励和人才培养平台,大力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以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潘家铮奖、水电英才奖等自设奖项为重要抓手,发挥学会在行业学术和技术上的权威性、客观公正性,鼓励科技创新,发掘和培育水电优秀人才,奖励和推荐重大科技成果。不断优化科技奖励评审流程,完善人才奖励体系,科学、公平、公正地开展科技奖励和人才表彰工作。深化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工作,做优做强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全力申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不断充实水力发电科技专家库,积极开展成果鉴定、技术评估等科技评价工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科学运作管理好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确保本金安全,在稳健理财基础上争取更大收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水电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事业。

深化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在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方面更加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海外分会作用,打造国际学术论坛品牌、设立国际奖项、开办英文期刊、建设英文网站、向“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培训、推动水电标准国际化等。加强与更多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系,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推进多方技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中国水电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开展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推动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邀请国际高水平专家到国内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组织国内优秀科技工作者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推荐更多中国水电专家在有关国际组织任职,吸纳知华友华国际专家到学会任职、积极发展外籍会员,不断提升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会员发展、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增强会员凝聚力向心力和会员获得感归属感。会员是学会发展的基础,发展会员、服务会员是学会的一项长期工作。重新梳理会员管理制度,配强会员管理工作人员,创新发展会员方式,加大青年会员发展力度,建立总会与分支机构、省级学会、会员单位会员发展与服务协同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会员分类服务制度,完善会员诉求反应机制,多渠道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持续改进会员服务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讲好中国水电故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推进行业科普场馆和基地建设。高质量全面建成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致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水电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依托博物馆创建特色科普品牌活动。进一步整合行业内的水电科技、科普场馆资源和力量,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和发展5-10个全国水电科普教育基地,推动行业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合力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水电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参与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大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弘扬科学家精神。组织院士和专家宣讲传播科学价值观,大力挖掘“最美水电科技工作者”,每年选树3-5位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广泛宣传。宣传引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践行科研诚信,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打造科普精品活动群。发挥水电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作用,大力宣传水电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作用和水电的巨大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继续做强、做优以回答社会关切的“水电科普论坛”为代表的系列品牌科普活动,不断提升科普实效和社会影响力。

构建“互联网+”水电科普工作新格局。利用好已有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充分调动会员单位、省级水电学会和分支机构的力量,根据需要建设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平台,积极开发适应新时代、适合信息化传播的科普新内容。开发科普小视频、撰写科普小文章等,促进科普数字化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及时准确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学会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继续加强学会系统党建工作,深化党建强会品牌,主动围绕“双碳”目标等多方位开展科技助力服务和活动根据中央有关群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十四五”时期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改革创新学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效精干的工作团队,全面提高为政府、行业、企业和广大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分支机构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分支机构学术活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省级学会的工作联系和指导,促进省级学会工作开创新局面。加强员工培训教育,提升员工的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水平。继续加强学会信息化建设,推进流程协同、知识共享、决策智能的智慧学会建设。请各理事和会员单位继续支持新一届学会的工作,学会秘书处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收缴和管理好会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不断夯实学会经济基础,共促健康持续发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