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还在误解三峡吗?此文速看!
2020/8/21 8:48:38    新闻来源:人民政协报

就在今天早上8点,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洪峰正式抵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入库流量高达75000立方米每秒,是三峡枢纽自2003年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三峡大坝已开启11个泄洪孔洞。

注意!这是史上最大洪峰!

西湖的库容量多大?

1448万立方米。

数学好的同学可以算一下,3分钟就可以灌满一个西湖

 


1


五天前,8月15日,三峡水利枢纽迎来第4号洪水洪峰,入库流量62000立方米每秒;
7月27日,迎战第3号洪峰,入库流量60000立方米每秒;
7月19日迎战第2号洪峰,入库流量58000立方米每秒;
7月2日,迎战第1号洪峰,入库流量50000立方米每秒;
今天,这是长江第5号洪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


按照最新防汛调度指令,三峡大坝出库流量按49200立方米每秒下泄,削峰率达34.4%。本次洪水过程,刷新了三峡枢纽建库以来的多项记录:最大洪峰、最大下泄流量。此前,三峡枢纽迎来7万量级以上的洪水仅有2场,分别为2010年70000立方米每秒、2012年的71200立方米每秒。

这个真正的“钢铁战士正在“前线杀敌,阻止“敌人的一次次冲击。

2020入汛以来,三峡水利枢纽已成功应对9场3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量级洪水,次数位列建库第二。5号洪水过后预计累计拦蓄洪量将超2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个西湖水量,位列历史第一。


还有人再继续妖魔化三峡工程吗?



2


比较一下1998年的特大洪水。
1998年特大洪水的洪水流量为63000立方米每秒,而长江荆江段的防洪能力在三峡修建之前勉强能够达到57000立方米每秒,当洪水流量超过了荆江的防洪标准时,后果可想而知。
看看1998年洪水的后果。
1998年夏季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波及29个省市,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21亿公顷,成灾0.13亿公顷,倒塌房屋49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单说经济损失,1666亿什么概念?
1998年全国财政收入9800亿,损失了全国财政收入的1/6。
如果当年有三峡工程,能将荆江河段的流量限制在5.7万立方米每秒以内,那就能避免这场灾害。可以将河道内2万立方米每秒的水留在水库中,只剩下4.3万立方米每秒的水下泄,这样就能完全满足荆江的防洪需求。


3


修建三峡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与其一次洪水损失近2000亿,倒不如花900亿修三峡!(1993年静态投资,最终动态投资1948亿)


千辛万苦,玉汝于成。


当年国家穷,资金怎么办?


国家在每度电里加两分钱,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所以说,三峡是每个中国人的三峡。


每个人都为三峡工程建设贡献了力量。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达到坝顶185米设计高程;


2008年10月,26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


2015年9月,三峡枢纽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


到今天,这一路,已经走了26年。



4


防洪、发电、航运、补水.....


三峡的众多功能里,防洪一直是第一位的。


能拦蓄多少洪水呢?


三峡设计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从145米到175米,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库容共有221.5亿立方米。


按2万立方米每秒的蓄水速度来计算,这个库容足够装13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峡工程论证之时,蓄水高程最早定的是150米。


这里有个故事。



当年有关部门提出了三峡工程150米的方案,1983年全国政协民革组的孙越崎、钱伟长、覃修典等102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的若干提案,从防洪、生态环境、经济等各个不同的层面提出意见,总体上认为150米方案不合适,建议要对三峡工程重新论证。
1983年对于三峡工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因为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中央决定对三峡150米蓄水高程等问题重新论证,这才有了之后定下的175米水位。
2019年,这份包含了102位全国政协委员智慧的提案入选了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


 


5


三峡建成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对老百姓影响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改变了整个长江的防洪格局和形势。


历史上,长江曾多次爆发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给中下游的人民群众造成了沉痛的灾难。


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防洪体系的成功建成,让下游人民群众在汛期不再提心吊胆过日子,可以专心致志地发展经济建设。


比如,超过1998年洪水强度的2012年汛期,三峡工程共拦蓄4次5万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拦蓄的最大洪峰达到7.1万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最大洪峰,最大削峰2.8万立方米秒,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截至2018年末,三峡工程已累计拦蓄洪水1400多亿立方米,可以注满五个半鄱阳湖。


6


很多人对三峡能抵御“百年一遇”“万年一遇”洪水也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今年汛期,三峡真的在发挥作用吗?


说三峡工程能够抵御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是从工程本身而言。


三峡工程的设计标准按可防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即在遭遇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时,工程的主体建筑物不会被破坏,在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时,工程仍能正常运行;


说三峡工程可将长江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是三峡工程对长江整体抵御洪水能力的提升而言。







“三峡防洪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大坝坝址以上发生百年甚至千年的洪水,要保证下游的荆江河段不能发生毁灭性灾害,同时避免全流域洪水的叠加。”


这也注定,一个三峡并不能保证整个长江流域没有洪水的发生,但可以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
因有太多人质疑三峡,水利工作者李葛不得不在朋友圈晒地图科普,并留言:

 

李葛1分钟前

三峡工程最多能控制下上游来水,宜昌以上的龙王发威,三峡的土地公也管不了啊!


还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


明明是汛期,却看到三峡天天在泄洪,给下游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设计,三峡枢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发挥防洪作用。


一是拦洪,利用三峡防洪库容,拦蓄超过下游安全泄量的洪水,确保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二是削峰,当长江下游防汛形势紧张时,通过三峡水库蓄洪,将上游来的很大洪峰削减,减少水库出库流量并均匀下泄;


三是错峰,在下游洪水较大时,科学调度水库,防止上游洪峰与下游洪峰相叠加,减少下游防洪压力。


可以说,整个汛期三峡水库都处于随时拦蓄洪水的状态,并且一旦长江下游的防汛形势好转,则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出库流量,降低水库水位。这样,水库防洪库容通过“拦蓄-控泄-拦蓄”不断重复运用,防洪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7


妖魔化三峡的声音一直都有,至今依然未断。


正应了那句话,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

 

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三峡工程论证、建设阶段,舆论关注最多的是上游泥沙淤积问题。当年建设三峡工程的主要反对者,黄万里先生,一直高声呼吁三峡的泥沙问题是最大危害,三峡必将淤坝。


但是近20年来的运行数据表明,现在的泥沙淤积量还不到最初设计值的40%。


奥秘就在于三峡水库创造性实施了'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


黄万里先生的学生,作为三峡泥沙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说,我的老师说三门峡工程淤坝是对的,但是三峡工程,结果证明他错了。


第二个是移民难题。


三峡移民工程需要搬迁130万人、2座城市、10座县城和1600多家工矿企业,这在很多西方国家是想都不敢想的重大社会重构工程。


可没想到这是社会主义中国。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工程如今不仅成功完成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30万人的移民搬迁安置,还实现了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在移民中脱贫致富,初步破解了水库移民这道世界性难题。


其他谣言可自行百度。


在目前我国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千万别被别有用心的外媒带坏了节奏。


8


三峡工程有弊端没有?


当然有。


比如水土保持、文物的损失,长江鱼类洄游通道的阻隔等,工程建设人员都尽最大可能给予重视,尽量将弊端减少到最低限度。


任何重大工程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只要利远远大于弊,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还是排除万难,勇往直前?道理不言自明。


三峡工程更不是万能的。


经过多年建设,长江流域基本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配套的综合防洪体系。


所以说,长江防洪是一套组合拳,三峡只是骨干。


9


大国,要有大的样子。


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重焕生机。


曾几何时,这个大国的脊梁弯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地球球籍,须臾有被开除的危险。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毛泽东


若不是有了“两弹一星”,襁褓中的新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声音哪里会有如此这般的分量与穿透力?


如今,高铁领衔世界、航母提振军威、北斗遍布太空、三峡恢弘卓越、5G全球领跑……


没有重器在手,怎有底气满怀?


对于大国重器、重大工程, 赞者众,不同声音也有。


无论是技术路线的争议、科技价值的评判,凡是带有理性、建设性的不同意见,都是推动科学进步的良言。


而那些戴着有色眼镜、怀有不良居心、不负责任的指手画脚,决然不在此列。


科技有短板、有差距,绝不回避;重器有地位、有价值,同样不容抹黑。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令人振奋。


10


三峡工程,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用血泪和汗水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


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印记和时代印记。


她展现的不仅仅是国之重器的重要价值和战略意义,也深深印刻了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这种精神,上下同心,新时代的中国还将创造更多的“三峡工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起努力。


 

眼下,三峡工程正在迎战长江2020年第5号洪峰。


坐等“钢铁战士”凯旋捷报!



来源:人民政协报生态周刊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