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专家论坛发言:三峡集团科技部副主任戴会超《三峡工程 国之重器》
2019/1/8 16:03:2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三峡工程 国之重器
——在2019'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科技部副主任 戴会超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繁忙的国务之中亲临三峡工程视察,高度评价了三峡工程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总书记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昌盛的典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13亿多中国人民要齐心合力,砥砺奋斗,共圆中国梦!
      一、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三峡梦想
   早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开发长江三峡、改善航运并发展水力发电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治理长江水害、开发长江水资源极为重视,多次亲临长江和三峡坝址视察。经过40多年的论证、勘探、规划、设计,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自1994年三峡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以来,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力推进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严格按设计要求安全有序进行,总工期17年,分三期施工,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枢纽工程于2015年9月通过验收。
   早在2014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三峡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同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又强调:三峡工程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三峡工程是靠劳动者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枢纽布置、大坝、水电站、船闸及升船机建设、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工程运行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当时既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又无成熟技术可利用,必须进行大量的自主创新,克难攻坚,才能完成这一伟大工程。三峡工程从构想、勘测、规划、论证、设计到施工,经过了几代科技工作者、数万名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主要创新内容有:
   (一)研究比选确定多目标、多功能、多需求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大坝采取深孔、表孔、导流底孔三层孔口相间布置,缩短了泄洪前沿,解决了枢纽高水头超大泄量泄洪消能技术的难题;研发了特殊勘探技术,建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坝深层抗滑稳定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多种综合工程措施解决了坝基高连通率结构面的抗滑稳定难题。
研究提出以耐久性为主导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理念;首次采用以塔带机为主的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方案,实行分期通水、个性化通水、适时保温的全过程温控防裂关键技术,实现大坝混凝土优质高效施工。
   (二)突破并掌握了巨型水电机组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技术,攻克了三峡巨型水电机组水头变幅大、技术复杂、尺寸巨大、机组台数多、运行稳定性要求高带来的研发、制造、安装及调试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使我国水力发电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双线五级船闸最大开挖深度达175m,中间保留隔墩岩体,边坡岩体的变形要求严格,形成了一整套大规模岩石开挖及高陡人工边坡稳定性预测和控制的岩石工程方法技术,完成了高难度的船闸高边坡和船闸完建施工技术,解决了高坝通航难题。
  (四)研究比选多种升船机型式,提出了“齿轮齿条爬升、长螺母-短螺杆安全保障机构、全平衡一级垂直升船机”的技术方案,建设期间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难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升船机。
   (五)建立了规模最大和功能最全的水情测报系统,实现了水库智慧运行;成功解决了三峡枢纽多目标优化运行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和拓展了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建立了综合性的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对长江流域珍稀动植物保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突破中华鲟的全人工繁殖系列技术。
   (六)创立了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多元化融资模式,实现了质量、进度和投资有效控制;研发了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大型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三、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支撑和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精心运行管理好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三峡工程作为大国重器在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外部运行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来,中国三峡集团组织研究并不断实践了中小洪水调度、汛末提前蓄水、生态调度等优化调度措施,与初步设计调度方式相比,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得到极大拓展和提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自2003年三峡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以来,三峡枢纽工程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税收和财政收益,并为滚动开发金沙江下游四座巨型水电站提供了资金来源。国家为建设三峡工程投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资金实现了持续的保值增值。
     三峡电站投产发电以来累计发电1.19万亿kW·h,发电总收入达2627亿元,超过三峡枢纽工程总投资。
      (二)社会效益
      1、防洪
  三峡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调蓄,可以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原来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蓄洪区可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历年累计拦洪1507亿m3,干流堤防未发生一起重大险情,保障了中下游的防洪安全。2010年和2012年,两次成功应对了入库洪峰流量超过70000m3/s的特大洪水,充分发挥了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若重现1998年洪水,三峡工程防洪运用后,可减少淹没耕地350万亩,减少受灾人口60万人,减少经济损失787亿元,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2、航运
     三峡工程蓄水至175m以后,根本改善了重庆到宜昌660公里的川江通航条件。重庆至宜昌船舶吨位从1000t级提高到3000t级~5000t级,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年最大货运量达1.3亿t,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船闸年最大货运量的7倍,长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3、水资源利用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m后,对应库容393亿m3,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截止2018年累计为下游补水2400多亿m3。其中,2011年为应对长江中下游百年一遇的严重旱情,三峡水库为中下游抗旱补水54.7亿m3;2014年为应对长江口咸潮入侵,三峡水库应急补水17.3亿m3。通过三峡水库调度运用,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障了长江中下游供水安全。
      4、生态与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可有效减免洪水灾害对长江中下游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三峡电站与火电站相比,每年少排放1亿吨CO2,100万吨SO2,以及大量废水和废渣;枯水期最小下泄流量由3500m3/s提高到6000m3/s以上,改善了中下游水生态环境。
    三峡集团历经25年发展,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建设三峡的过程中,三峡集团依靠科技创新,按照“必须建成为当今世界功能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责任和使命,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创造了112项世界之最,拥有934项发明专利,编制了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在高水头特大流量泄洪和消能、大坝混凝土优质快速施工、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工程运行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三峡工程推动引领我国由水利水电大国变成水利水电强国,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深远影响。
      感谢学会,感谢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三峡工程的支持和无私奉献!再次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