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缓解四川清洁能源消纳和送出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石玉东有新思路!
2018/3/10 10:27:13    新闻来源:中电新闻网

四川电网大文章:外送内消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石玉东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朱怡 龙志明

石玉东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王飞 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横在四川省电网面前的“蜀道”不仅仅一条。

  四川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大省。四川“丰余枯缺”的电力结构已经成为制约四川发展的重要瓶颈,重压之下的四川电网,如何发力?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川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应该放在全国范围来考虑,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外送,一个是内消。

记者:四川省作为清洁能源大省,目前的能源和电网发展现状如何?

石玉东:为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示范省),四川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科学开发、优先开发,目前有约3000万千瓦水电核准在建,预计2020年水电装机将达到8046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川西甘孜、阿坝以及凉山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此外,省内还有较丰富的风电和光伏资源,预计2020年建成规模可达到700万千瓦以上。一方面,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形势下,用电市场增速放缓,发电产能相对过剩,四川清洁能源必须纳入全国市场才能充分消纳;另一方面,虽然四川电力外送能力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但与集中大规模水电开发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若今后3年没有新增外送通道投运,四川将面临巨大弃水压力。特高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能力为传统超高压输电线路的2.5~5倍,同时能减少一半的土地占用,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土地等明显优势。

记者:具体来说,四川电网发展面临哪些压力?

石玉东:首先是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受端落点未定,“十三五”后期四川清洁能源消纳面临巨大压力。

  该工程是四川省“十三五”时期规划建成的唯一一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建成后将新增外送能力1000万千瓦,每年外送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可减少我国中东部地区标煤消耗1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硫化物排放15万吨。

  目前,雅中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已历经3年,现已完成可研并取得评审意见,四川省的核准支持性文件基本取齐,但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进展缓慢。经过长期和充分的论证,雅中直流工程落点江西,在华中区域消纳,不存在技术障碍,有利于清洁电力的消纳和配置。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工程建设,切实保障清洁能源“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其次,白鹤滩、金沙江上游电站外送方案尚未确定,难以满足大型电站建成后顺利并网送出需要。白鹤滩、金(沙江)上(游)电站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虽已纳入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但方案尚未明确。跨省输电工程建设规模大、涉及省份多,协调工作量大,从输电方案论证确定到项目完成核准至少需要2~3年,再加上2年左右建设期,要   实现与电站同步投产的目标,时间已非常紧迫。为保证相关巨型电站顺利送出,相关配套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须需尽快确定方案、加快实施。

  此外,四川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尚未纳入规划,难以满足四川负荷中心安全可靠供电需求。

记者:为缓解四川清洁能源消纳和送出压力,您有什么新思路?

石玉东:四川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应该放在全国范围来考虑,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外送,加快外送通道建设,将四川清洁能源纳入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通过特高压工程“共享”到全国各地,例如华中、华东甚至华北等地区,替代当地的燃煤发电;二是内消,省内加大电能替代力度,实施再电气化战略,在工业、商业、交通、建筑、采暖等各个行业,加快煤改电、油改电、气改电步伐,能替代的全替代,既可以消纳富余水   电,又促进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这也是落实中央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的具体行动。

记者: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石玉东:我建议,第一,要加快在川特高压直流工程核准建设。力争今年上半年核准雅中—江西直流工程,尽快确定白鹤滩、金(沙江)上(游)电站外送直流工程方案并加快核准,同时将上述项目纳入国家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工程。以上工程全部建成以后,将新增外送能力3800万千瓦,有效缓解四川富余电力送出问题,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将四川特高压交流网架尽快纳入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抓紧启动相关工程前期工作。

  此外,基于大电网、构建大市场,完善市场运营规则,打破省间壁垒、促进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