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研究中心 郑徐光/整理
1月12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与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多位与会专家代表发言,内容丰富,亮点频现,指出了新时代水电发展的思路。本刊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
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水电事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迈出坚实步伐。全年水电新增投产与总装机规模进一步提升,弃水状况明显改善,大型水电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抽水蓄能事业加快发展,小水电建设步入规范化进程,水电开发更加高度重视移民环保生态安全问题,水电"走出去"步伐加快、成果丰硕。
水电作为全球公认并为各国所大力发展使用的清洁能源,在新时代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使命。科学有序开发大型水电,严格控制中小水电,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努力实现《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清洁能源和基础保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寇伟:
发挥电网作用积极服务水电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我国水电建设。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立足企业实际,发挥电网作用,积极服务水电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大力推动水电基地建设。立足于我国资源禀赋特点,确立了建设大电网、促进大开发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推动我国水电基地集约开发。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水电外送能力达到4500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我国水电基地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四川水电外送第四通道的建设工作。
二是积极促进水电全国消纳。不断完善跨区交易机制,打破省间壁垒,充分利用特高压输电通道,推动水电在全国范围消纳。特别是每年汛期,我们积极采取加强电网科学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强化设备巡视维护等措施,确保西南水电三大特高压直流满功率送出,最大限度减少弃水。
三是优化国家电网发展格局。西南地区是我国水电开发的战略重点。四川水电开发不断西移,进度已经过半,西藏水电开发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着眼长远,优化国家电网格局,正在加快建设西藏统一电网,构建川、渝、藏西南同步电网,形成西南水电基地坚强送端,提升川藏水电整体外送能力。同时,按照在保护中开发的思路,制定川藏水电外送中长期规划,优化后续外送通道建设时序,努力推动川藏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投运抽水蓄能电站21座、装机1916万千瓦,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坚强保障。去年底我们又集中开工了河北易县等6座电站,目前公司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达到20座、装机3015万千瓦,将在今后一个时期陆续投产,在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大电网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
水电行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刚刚过去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家"十三五"规划稳步推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能源行业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安全、防风险等各项工作,能源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深入推进。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力,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之年,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能源工作意义重大。水电行业要主动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要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落实科学有序开发大型水电、严格控制中小水电、支持水电扶贫的要求;二是要更加重视移民安置和库区发展,不断完善移民安置政策和水电开发政策,研究建立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三是要更加重视水电发展的协调性,统筹水电开发、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加快调节性水库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优化电源建设结构;四是要更加重视水电管理,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水电开发和建设管理体制,提升流域综合管理水平。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推进解决水电弃水问题和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五是要更加重视水电"走出去",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动水电装备、技术、标准和工程服务对外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
水电工程要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1956年,我大学毕业后参与的第一个工程是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装机110万千瓦,跟三门峡水电站一样(我没有参与三门峡电站建设),是当时的重点工程,也都是错误的决策,当时技术装备等条件并不具备。后来因为泥沙问题,三门峡电站只相当于15万千瓦;刘家峡1964年全部炸掉重来。刘家峡工程的第二个教训是蓄水问题,后来出了问题水位越来越高,最后打了两条导流水沟。
我最后参与的工程是长江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决策程序非常完备,尽可能通过了民主的决策,经全国人大通过。该工程还是很成功的,其发电、防洪、抗旱等综合社会效益都在充分发挥。其对生态环境影响要长期进行观察,应该说,建设三峡工程改变了长江的环境,但是这个环境对生态是绝对有利的。
目前,水电装机达到3.41亿千瓦。新时代还有大量的水电要开发,水电工程要向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要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
加强电网工程建设助力可再生能源发展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升级的趋势。通过电网工程建设,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其中,配合四川水电外送分别建成了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和溪洛渡-浙江三回±800直流特高压工程,输送能力共2160万千瓦。±800千伏哈密-郑州、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充分发挥外送通道能力,分别促进新疆、甘肃可再生能源消纳。
配合西南输电外送,拟建设雅中-南昌、金上-河北、白鹤滩-江苏、白鹤滩-山东四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配合青海省可再生能源和黄河上游水电外送,拟建设青海-河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樊启祥: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动态管控关键技术成效显著
目前,三峡集团水电工程建设数字化动态管控技术形成四大成果:一是开发智能识别与混合定位技术,建设了资源要素安全准入与实时管理系统;二是开发了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APP及交互式安全隐患治理系统;三是开发了集单元工程计量签证、实物成本动态管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四是开发了成套移动终端、复杂环境传输网络、开源架构混合云平台,开发了要素绩效分析模型。
在应用中,实现了对施工场域人员行为的动态管理,工程隐患排查治理作用日益显现,单位工程质量管控效率提升,确保单元工程质量管控真实性实时性,提高了材料运转效率。总之,全过程数字化动态管控技术解决了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源与流程管理中的不确定性难题,实现人力物力财力与业务流程高效协同。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总裁助理、雅砻江流域公司董事长陈云华: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创新与思考
随着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DBB模式(Design-Bid-Build,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弊端不断显现,在分析形势、广泛调研和项目试点后,我们发现EPC建设管理模式将是一条可行之路。多年来,雅砻江EPC总承包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建造)实践表明,EPC模式让设计施工管理更融合,工程安全管理更规范,工程质量控制更有效,项目工程投资更可控。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EPC模式建设管理意识有待加强,总承包建设单位自律管理有待加强,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有待进一步配套。展望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变革,要反映行业发展要求,影响管理观念转变,促进法律规程完善,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总工程师周建平: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就中国水电品牌
水资源和水电开发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迫切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少数属发达国家外,大多数属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尚处于相当贫困状态。一些国家水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低于20%,潜力很大。受洪水灾害、干旱缺水、电力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难题的困扰,沿线国家大多将水资源和水电开发作为首要战略任务。
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国水电"品牌,彰显综合实力。目前,中国企业在河流规划、水电开发领域,签署60多份政府间合作协议;中国企业承接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规划和河流规划;中央企业"走出去""走进去"步伐加快,国际市场布局形成;商业和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业务范围和营收规模持续扩大;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运用,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水电名牌的建设和维护是"走出去"中国企业的共同责任。
企业"走出去"只是第一步,更需要走进去,融入全球,做全球化公司。"走出去"要严控风险,选择"好"的项目,把项目做"好"。要"编队出海"发挥各自所长,形成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分散作战,尤其要避免无序、恶性竞争。形成责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网新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林铭山:
积极推动抽水蓄能发展与技术应用
我国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等灵活性调节需求愈加凸显。"十三五"后期和"十四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发展仍然面临刚性需求,目前发展需求已由单纯总量不足向总量不足与布局优化并存转变。
抽水蓄能的功能在扩展,需要针对不同电网之间存在的供需平衡、电源结构、电网负荷特征和电能交换规模的不同差异,系统分析和综合评判,完善抽水蓄能发展理论,开创产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