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电开发是我国履行减排承诺的根本保障
2009/9/28 8:12:06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文/水博

 

    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郑重的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他特别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中国政府的这一庄严的承诺,将会极大的推进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进程,并立刻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胡锦涛主席之所以敢于这样向全世界庄严的承诺,就是因为我国还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等待开发,水电将是我们履行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最重要保障。

 

减排温室气体为什么一定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

    要知道温室气体排本身决不是什么罪过,它放是地球生态平衡所必需的正常的现象。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构成,动物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氧气。这种二氧化碳与氧气之间的碳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生命现象的重要特征。每时每刻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都在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着碳元素的吸收和排放。

    在地球日常既进行的碳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会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较大影响。森林中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有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的光合作用,而且其树干、根系本身和周围的土壤中也会保持大量的有机碳。因此,研究发现森林是地球碳循环中巨大的碳存储源。森林的覆盖率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有较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到人类人口膨胀对土地的需求影响,想让全球森林覆盖率的大幅提高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同时由于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森林作用的重视,虽然世界的局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总体的变化的幅度也不会太大,目前尚不足以构成对整个世界碳循环的巨大威胁。

    除此之外,各种动植物体本身都是碳元素的载体。在人类出现以前的远古时代,由于没有火的使用,所有动植物死亡之后的躯体最终都被埋藏于地下,形成了现在大量沉积在地壳中的煤炭和石油。经过数亿年的演变,地下沉积的碳元素(煤炭和石油)越来越多,而直接参与日常大气循环的碳元素变得越来越少。随着地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最后也就形成了近代适应我们人类生存的气候水平。

    在人类的工业化之前,由于人们还没有能力大规模的开采煤炭、石油。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球碳循环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当我们学会了开采利用煤炭、石油这些矿物化石能源之后,现代社会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导致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燃烧不断产生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得原来沉积在地下的碳元素,大量的被释放到空气中去。按照目前世界能源的开采、消耗速度,几乎没有一种矿物化石能源储量还能够让人类再使用200年。也就是说,在最近这几百年的时间内,我们几乎要开采出了数亿年来积累在地下的全部化石能源,释放出了埋藏于地下的绝大部分的碳元素。这必然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可能会产生温度增高、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刊发的一篇研究报告也指出:如果人类将地球上所有的矿物资源耗尽,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到3亿年前古生代晚期时2000ppm的水平。这说明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快速的、过量的释放了埋藏于地下的化石能源,就是地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本质所在。这也是唯一一种能够让整个地球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到几亿年前的大气成分、气候水平,可能导致大量的土地将淹没在海水下面的,非正常的碳循环方式。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现在快速地把几亿年以前就已经不参与碳循环的地下碳源(矿物能源)不断释放出来的趋势。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解决这种非正常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的办法,就是减少矿物能源的燃烧,除此之外似乎还没找到有什么更好的解决途径。这也是我们全球各国都需要承诺和实施减少化石能源比重的原因。

 

我国资源禀赋决定了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力只能是水电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最近曾对中外记者坦言。“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达到15%的话,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指标。”。据统计,2008年中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为9%。其中,水电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为7.4%。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新投产电力装机容量3301万千瓦,其中水电等清洁能源1104万千瓦,占全部新增容量的33.45%,虽然较2008年又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化石能源的比例过高,即使按照目前这个比例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国还是难以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因此,为了完成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今后几年我国必须加加快开发水电、核电以及其它非化石能源的速度。

    根据国际社会的普遍经验来看,目前真正能够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只有水能和核能。而相对于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和铀矿相对贫乏的资源禀赋现状来说,水能的作用又要远远超过核能发电。据张国宝局长介绍“目前,中国已建成运行11个核电反应堆,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核准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有望达到7500万千瓦”。如果我们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按照最高每年运行6000小时计算,到2020年我国的核能年发电量将有可能达到4500亿千瓦时。然而,这个核能发电的最后数字比起2008年我国水电的发电量5633亿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显然,由于受到核能资源不可再生性局限,我国要想实现大幅度的替代化石能源的最主要出路,只能在于加速可再生的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

 

制约我国水电开发的阻力是舆论宣传的错位

    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约为6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为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量为1.75万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河流的水能蕴藏量在一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如果折合成原煤我国的水能蕴藏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30亿吨原煤,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3亿吨原煤,经济可开发量接近9亿吨原煤。目前我国的已经得到开发利用的水能还不到3亿吨/每年。实际开发利用程度约为经济可开发的32%,技术可开发的23%。这个水能开发利用的比例要比发达国家70%到90%低得多。这种水能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大量的依靠煤炭。使得我们今天在国民经济产值还并不算很高的情况下,就已经世界头号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果我们国家也能达到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我国的水能资源每年至少将能够为我国提供相当于912亿吨煤炭的清洁能源。

    尽管我国水利部的陈雷部长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水电是世界上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第一大清洁能源。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电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目前,水力发电满足了全世界约20%的电力需求,有55个国家一半以上的电力由水电提供,其中24个国家这一比重超过90%。”。但是,社会上还经常会有一些极端环保组织通过收买记者、操纵媒体的方式,在报纸上大肆编造所谓我国水电开超过40%国际警戒线,已经造成生态灾难等等污蔑我国水电开发的谎言。近年来类似这种欺骗宣传,不仅已经严重的误导了社会舆论,甚至曾经在某种程度上迷惑了我们的一些领导和政府决策部门,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水电被严重妖魔化之后,一些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水电建设的移民问题也必然变得十分被动。最终,似乎形成了一种制约水电发展的恶性循环。

    显而易见,与核能的资源有限和风能、太阳能的技术尚不成熟以及开发成本过高等客观因素相比,制约我国水电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人为的。由于舆论宣传的错位,以至于造成我们这个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至今水能开发应用的比例却远远低于一般发达国家。使得大量的清洁能源长期被白白的浪费掉了。现在,我们对全世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的承诺,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这一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制度优势和党的执政能力,根据我国成功开发建设三峡的经验,只要我们的认识到位,方法得当,我国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一定能发挥出它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作用。我们对国际社会温室气体减排的庄严承诺,一定能够实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