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中国工程院召开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南京召开,参会的除了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十余名院士之外,还有来自海外的英国皇家工程院的院士、荷兰工程院的院士、加拿大工程院的院士、皇家学院的院士和美国工程院的院士,以及百余名国内外知名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笔者也非常有幸的参与其中。
在5月30日的举办一个《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的圆周会议上,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介绍的一组水资源数据,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水安全的忧虑。王浩院士透露说"表示一个国家水库蓄水能力与河流径流量之比的库容系数,欧洲国家通常是0.9以上,美国是0.66,而我们中国目前还不足0.3。"。库容系数低的直接后果,就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能力不足,导致水多、水少的矛盾同时存在,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交替出现。
过去,我们常听说中国的水库、大坝数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我们只知道中国的水电开发早就是绝对的世界第一。然而,谁能想到,对我国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的水库蓄水能力(库容系数)竟然会如此之低?
一般来说,水库大坝和水电开发建设多了,肯定应该增加相应的水库蓄水能力。但是,中国的人口数量多和地形坡度大的特点,让中国的水库大建设和水电开发具有很多特殊的矛盾。我国的水库大坝主要是在解放初期的大跃进期间建立的,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为了满足各地粮食生产的基本需要,我国的水库大坝建设原则,主要是"小、土、群"。所以,尽管数量很多,但对水资源的总体调控能力还是不高,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我国水电开发主要是从2002年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后,开始加速的。由于采用的是经济杠杆,调动企业的开发积极性,所以,一些淹没损失大,开发成本高的龙头水库,开发建设普遍滞后。加上我国的地形特点就是坡度变化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虽然我们的水电装机已经很多,发电量也不小,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却还明显不足。例如,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库,虽然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但三峡水库的库容排名,却在世界的前20名之外。
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已经接近了40%。虽然从百分比上看,所剩的开发潜力已经不多,但是,龙头水电站的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这些剩余的水电资源如不能尽快开发,中国的水库系数如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水安全就无法保证,洪涝和干旱灾害不断交替出现的矛盾,也就无从解决。
遗憾的是我国的很多环保组织,甚至一些糊涂的环保官员,总是以我国的水库大坝数量已经太多,水电开发的强度已经很大为理由,来指责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严重过度。例如隶属环保部的《中国环境报》就曾多次在报纸上,有意无意的传播过"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的谎言。
前不久,某些缺乏法治观念的环保官员,竟然还在一份环保部批复某水电站环境评价的文件中,违法的提出不得再去建设小南海水电站。并把生态红线被水电开发"掐头去尾"之类,等国内外极端组织对我国水电开发的一些污蔑,作为理由和依据也写进文件。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的一些记者,也稀里糊涂的帮助传播了这些污蔑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的不实之词。
不过,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国家级保护区的调整,一直是环保部的职责和权利。所谓自然保护区被水电开发"掐头去尾"的所有过程,毕竟都是由国家环保部主导完成的。即使国家环保部的内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存有分歧,也不应该拿到社会上来炒作。更不应该把社会上极端环保组织污蔑我国水电开发的一些不实之词,堂而皇之的写进环保部的文件中。虽然环保部的领导发现这一严重的问题之后,立即从网站上撤销了该文件的公示内容。媒体的相关炒作,也随即戛然停止。随后"小南海"似乎也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词汇,从网络上销声匿迹。然而,在此之前主流媒体所传达给公众的水电开发破坏生态,以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严重过度的错误概念,却一直没有得到公开的更正。因此,一些不求甚解、喜欢哗众取宠的评论家,至今还在不断的发酵着这些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的谎言。
作为业内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我们非常焦急的希望公众了解的信息是:国际社会对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率虽然是有一定限制的,但是,对于能够调蓄水资源时空矛盾的水库调节能力(水库库容),无论是水资源的开发程度,还是水电开发程度,则一致公认,是越高越好。对于我们中国的现实来说,目前我们最大的水安全危机之一,恰恰是被我们的大坝数量和水力发电的成果,所掩盖着的水库蓄水能力的严重不足。
图为5月30日召开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圆周会议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