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综合环境决定了其水电发展有别于其他水电开发,其面对的各类风险挑战亦难于其他电站。
记者:您在西藏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水电开发建设经验,请简单介绍一下西藏水利资源概况以及目前的开发情况?
陈东平:谈到西藏水电,就不得不说一句话:"中国水电甲天下,西藏水电甲中国"。据统计,西藏的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亿千瓦,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上。水电可开发规模达到金沙江900万千瓦、澜沧江800万千瓦、怒江1500万千瓦、雅鲁藏布江8000万千瓦。
2003年后,国电、华电、大唐、华能、三峡以及水电建设集团等先后进驻西藏。目前已经在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尼洋河、帕隆藏布等江河上开展了水电开发与研究工作。11月23日,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的总装机51万千瓦的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就要投产发电了。接下来,林芝尼洋河上的多布水电站(12万千瓦),以及昌都扎曲河果多水电站(16.5万千瓦)等也都将陆续进入投产发电期。另外,已经进入施工准备阶段的加查(36万千瓦)、大古(66万千瓦)等项目也会在5年之内为西藏电力再贡献百万千万装机。西藏水电开发逐渐步入持续发展阶段。
记者:鉴于西藏的特殊性,请您介绍下西藏水电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与风险?有何建议?
陈东平:我认为,在西藏水电开发问题上,绝不是简单的"圈水占地",应举全国之力,坚持因地制宜,理性思考的原则开发。
就以藏木水电站为例,它不是进入西藏的第一个水电项目,但是却成为率先投产发电的大型水电站,主要原因就是以重点解决藏区用电问题为目标。而待藏木、果多和多布等电站全部实现投产后,随着西藏社会快速发展、水电资源的持续开发,西藏水电即将面临藏电外送的战略转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好电力外送问题,将会大大制约持续发展的步伐。而从藏区内的几大河流分析来看,金沙江上游电站开发后即实现藏电外送,但因其送出将跨经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水电资源大河,在总体发展与送出规划、地理位置和现实需求来看,则相对缺乏优势。而怒江实际开发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具有对外送电的规模性效应。澜沧江上游西藏段的开发则因依托于一体化流域滚动发展的管理模式,在体制、管理、地理、经济和技术上具有综合优势,具备率先规模性水电外送客观条件。而堪称水电资源富集度世界之最的雅鲁藏布江,可成为藏电外送的主力,
但其开发综合难度也是世界之最,送出将是个时间问题。
因此,在西藏水电开发上,应理性思考和科学分析发展中的风险,站在国家和战略层面做好研究与规划,举国之力推动西藏水电开发与外送,才能有效推动西藏电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我国水电行业首个风险管理国家标准 《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您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请介绍一下该国标在水电建设过程中有何指导意义?
陈东平:随着我国水电开发转战西南地区,水电工程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将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水电建设期发生概率较高的人身风险。因此,急需加强地质灾害及其他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形成高效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在没有统一规范的时候,各企业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竞争状态,尽管都可以实现发展,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而由我们专委会牵头编制的 《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吸收了行业内各家的有益经验和成果,可以有效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通过国标的建立,行业内各企业可以在竞争的前提下,在一个更高水平的平台上公开交流对话,从而可以更优化、更理性、更科学的发展水电。
原标题:陈东平:西藏水电开发需举全国之力理性思考 ———专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委会主任陈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