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能源发展论坛暨2014中国能源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社杨振武社长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颁奖的荣耀时刻被历史定格。
中国科学院卢强院士在论坛发言时谈及水电建设,呼吁应尽快开发怒江、雅鲁藏布江水电。他说自己大学一毕业就在怒江做水电勘查,现在的大坝技术适宜,移民及社会经济成本小,但十多年来迟滞难作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鬼","中华民族有几个这样的战略机遇期可以挥霍?水电开发光有勇气是不够的,但没有勇气是万万不行的。"卢院士两鬓斑白,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怒江、雅鲁藏布江丰沛的水力资源,是上天对中华民族的厚爱,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对云南怒江等一些项目长期陷入争论,甚至迟滞不决策,遑论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卢院士就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呼吁,还是第一次听到。水电项目开发出现争论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从国外基金会领工资的所谓环保人士,混迹争论之中,穷尽手段反对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记者20多年前结识的圈子里,就有这样的人,当时许多人还羡慕他们工资领美元,环保意识强。现在看来,这对我们水电开发真的影响很大。卢院士所说"怕鬼",一方面是有鬼,一方面是怕,也可以说是"浮云遮眼"。有鬼,有浮云,但如果我们有定力、有远见、有胆识,鬼和浮云就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风景。
1992年6、7月份,记者在西藏采访道路建设近40天,除了圣洁的密境风光,西藏水和路的"矛盾"关系让人印象深刻。在樟木口岸采访时,早晨醒来,樟木宾馆窗外天空如洗,阳光明媚,整个樟木镇的屋顶在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原始森林中若隐若现。同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原杰翻身就去拿相机,镜头还没安好,樟木镇就隐没在印度洋的暖湿汽流中,什么也看不见了,不一会儿,上升的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的冷空气交会又形成降水。出樟木口岸国门到国境线,还有7公里路程,并随时会因降雨、泥石流等灾害中断,为保持这条国际贸易通道,当时有一个营的交通部队常年在这里,随时准备抢修。
当然,印度洋的暖湿汽流,也会沿着雅鲁藏布江这样的河谷或者垭口,"旅行"到青藏高原腹地,带来丰沛降水,并在雪线以上形成雪峰和冰湖,潜藏可利用的、循环往复的水能。记者采访经过318国道(川藏路)通麦大桥天险时,汹涌逼身的雅鲁藏布江水,让人毛发直立、魂魄悬空似乎要和躯壳分离的感觉,当然,尔后也有安全通过"鬼门关"的成就感。现在,我国的水电开发能力和特高压输电技术,完全可以开发利用这里宝贵的水能资源。
日前有消息称,2015年318国道将有巨大改变。因为这条路上:高尔寺隧道5682米,预计2014年12月建成;剪子湾隧道2258米,已经建成;脱麦拉卡山隧道2780米,即将建成;通麦大桥2015年上半年全线贯通,通麦天险将成为历史。让笔者感慨的是,水和路的"矛盾"如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开发,不知要节约多少投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不知要提高多少倍。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有许多很难让人接近的地方,大多数人因而怀有一种敬慕之情,但这不是我们对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水电开发观念落后的理由,更不应成为迟滞不作为的托词。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安全、治理雾霾,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这里水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深远,不可再蹉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