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代伟人与葛洲坝工程
2014/7/10 16:21:18    新闻来源:当代电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是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建设而成的大型水电站,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抵江北镇镜山,南接江南狮子包,主要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砂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大坝全长2595米,坝顶高70米、宽30米,雄伟高大,气势非凡。

  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5.8万立方米。电站装机21台,总容量271.5万千瓦。投产后通过扩建1台机组和实施2台机组改造增容,现装机容量为277.7万千瓦。它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体现当时我国综合实力的标志性工程。

  葛洲坝崛起之前,这里自古水患不断,咆哮翻腾的洪水肆虐,如同桀骜不驯的野马,所及之处一片狼藉。从明朝初年到民国时期,"九曲回肠"荆江河段平均每六年就要溃堤一次。为兴利除弊,治国安邦,1956年毛泽东主席就描绘出了这样一幅宏伟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然而,由于国力、财力不足等原因,"三峡梦"一时难以实现。上世纪70年代,全国掀起"大三线"建设热潮,电荒接踵而至。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中央请示,先修建一座能发电的水坝。

  兴建葛洲坝工程,承载了中国几代领导人治理长江的殷切厚望。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他77岁生日这天,批准了修建葛洲坝工程的请示。他在批示中说:"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由于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视察长江三峡,所以葛洲坝工程就取名三三○工程。

  但由于仓促上马,当十万建设大军在三个半月内拼命完成第一期围堰工程时,整个枢纽的布置方案还没有确定,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状况使很多问题暴露出来。1972年,周恩来总理果断叫停葛洲坝工程,命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牵头主持修改设计工作,并要求务必保证通航。1974年国务院批准修改后的初步设计,于同年10月恢复全面施工,开始主体工程建设。

  从葛洲坝工程建设启动,周恩来就为之日夜操劳。由于工程处于文革时期,面对这样一个濒临严重失误的工程,周恩来发挥了天才般的领导艺术,力挽狂澜,硬是把它引向成功之路。1972年春天,周恩来即被确诊患了癌症,但他仍日日夜夜牵挂着葛洲坝工程,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指示,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他送走了前来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在机场对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说:"葛洲坝是我的一块心病啊!"说这话时,周恩来音调低沉,精神忧郁。他非常清楚,葛洲坝工程是人类第一次在世界三大江河之一的长江干流上建坝,此举成败,世界瞩目。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72年11月,周恩来抱病主持最后一次葛洲坝工程会议,会期较长,中心问题是贯彻毛主席的批示,修改好设计,拿出拯救葛洲坝工程的方案,决定主体工程停工两年。他这次带病主持葛洲坝工程会议,在会上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对有关工作作了最后的细致安排。

  周恩来还作了大量工作,决心克服困难先建成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作好实践准备。在主体工程复工前后,他强调:"葛洲坝是万里长江第一坝,这里出现的问题不处理好,在三峡同样会出现。"他一心惦记着葛洲坝,病卧床榻仍然反复念叨着一句话:"一定要把葛洲坝建设好,这样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充分体现了他为国家大事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李先念同志无论是主持国务院经济工作期间,还是担任国家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期间,都时刻关怀着葛洲坝工程,曾四次视察工程现场。1981年是葛洲坝工程建设史上值得自豪的一年,继提前一年大江截流、通航发电后,又经受了7月19日特大洪水的考验。这一年10月5日至6日,李先念又专程来到葛洲坝视察。

  第二天上午8点多,李先念一行乘交通一号轮过三江二号船闸,在船上,他询问了围堰施工与防淤堤布置、一号机组试运转、船闸水深与载运吨位等问题。11点多,李先念一行下船乘车返住处。下午3点多,李先念乘车到大江右岸堤头,听取大江围堰施工情况汇报,并再次乘车来到纵向围堰下端,观看基坑开挖。随后观看了泄水闸后说:"看了舍不得走啊!二期工程完了以后,只要不死,还想来一次。"陪同的陈丕显同志连忙说:"你能活到一百岁,来吧,每年来一次。"李先念说:"活一百岁恐怕活不到,来是要来的。"

  李先念同志实践了他的许诺,二期工程基本建成之后,他于1988年4月、1989年5月,先后两次来到葛洲坝视察。

  葛洲坝工程同样倾注了邓小平同志大量的心血。1980年7月12日,是葛洲坝人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下午3点,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当时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四川省长鲁大东的陪同下,来到葛洲坝视察工程,寄厚望于建设者,希望这支队伍建好葛洲坝,进军大三峡。

  邓小平上穿白色短袖衬衣,下穿黑色长裤,精神矍铄。他来到葛洲坝工程局模型场后,首先仔细观看了工程电动模型。葛洲坝工程局局长廉荣禄简要汇报了枢纽布置及施工情况,随后说:"全局处以上干部和工程技术负责人想和您合影。"邓小平说:"好啊!"随即来到模型场用竹跳板搭起的台子前,微笑着向大家挥手。参加合影的还有宜昌地、市、分区的负责同志,人很多,用的是一架老式转机,照一次至少3分钟,为了保险起见,共照了两次。7月中旬的宜昌,天气异常炎热,雨后放晴的天气更升腾起一阵阵热浪,邓小平却一直坐着。

  照完相后,邓小平视察了正在紧张施工的葛洲坝一期工程的2号船闸、二江电站厂房安装场、三江防淤堤。邓小平在视察结束临上车前,紧紧握着廉荣禄的手说:"你这里是今年年底截流,明年'七一'发电啊!"廉荣禄激动地回答说;"是的,我们一定要用横锁长江的捷报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喜。"

  在小平同志视察喜讯的鼓舞下,葛洲坝的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地抓紧一期工程截流前的扫尾工作。如二江泄洪闸护坦的浇浸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补强处理、泄洪闸的调试、二江下游导流明渠的开挖和截流备料等等。1980年10月上旬,国家建委、水利部、电力部、交通部联合在葛洲坝工地召开截流前中间验收会议,同意1980年冬截流。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对葛洲坝工程的建设,一直给予深切的关注。1989年7月21日,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二十六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三峡。四天的行程中,首先视察的就是葛洲坝工程。

  下午两点半,冒着酷暑,在水利部部长杨振环、农业部部长何康、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等陪同下,江泽民乘坐的"平湖"1号轮经黄柏河进入长江。溯江而上不长时间,葛洲坝已赫然在目。看着雄奇壮观的大坝,江泽民仔细听取了葛洲坝工程局局长乔生祥关于葛洲坝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情况的汇报。傍晚下船后,江泽民立即驱车视察葛洲坝工程,从水电厂出来后,在纵向围堰处接见了干部职工。当他看到一位同志带着黑色礼帽时,用手指了指,风趣地说:"你这帽子不错嘛。"这是,人群中发出爽朗的笑声。合影后,江泽民深情地说:"我虽然没有搞过施工,但对施工企业的艰苦我是充分理解的。吃粮不忘种田人,共和国铭记着你们建设者的功劳。"

  正是这次三峡的实地考察,正是葛洲坝工程的成功建设,进一步坚定了总书记的决心: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为现实。

  葛洲坝工程共投资48亿元,耗时18年,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工程建成。1991年11月27日,第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葛洲坝工程宣告全部竣工。

  工程建设期间,叶剑英、胡耀邦、李鹏、朱镕基……先后有三四十位中央领导同志,一直关怀、教育、鼓舞、鞭策着葛洲坝这支队伍的成长。从三三○工程指挥部到三三○工程局,再到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建设者也没有辜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期望,他们历经艰辛、拼搏奉献,建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笔者藏有三三○工程局政治部编印的三三○文艺丛刊数种,像1975年毛泽东主席对葛洲坝工程作出批示五周年时出版的创刊号《伟大批示颂》,以及《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缅怀敬爱的周总理》等文集,从中也使人们看到了葛洲坝水电工人对国家伟人的无限崇敬和热爱。

  葛洲坝是新中国的骄傲,它诞生之后,这一江段从此波光粼粼,清风徐徐,悬崖危壁没入水中,再也不见了数十米宽漩涡,秀丽的风光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万吨级船队自由通畅地往来其间,"自古川江不夜航"的传说成为历史。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