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走上行业'前台'的实力。东方电气水电机组产量和制造能力已经连续近10年处于世界第一,而全球7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机组60%都在中国,一半以上都是由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生产制造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水电装备已经具备了大踏步走出国门的条件。"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总经理斯泽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水电机组设备从三峡左岸14台70万千瓦机组招标开始,走出了一条"引进来,走出去"的道路。三峡之后,我国先后建造了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小湾、龙滩电站,单机容量为77万千瓦的溪洛渡电站,以及世界首台单机容量达8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这些项目都表明我国大型水电机组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我国水电设备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前几年水电行业高速发展,为了完成订单,各设备制造厂均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生产规模,民营企业也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发电设备产能已达到相当规模,随着招标规模的减少,产能过剩的情况将逐渐显现。"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军说。
事实上,五大发电集团与龙头水电设备供应商早在2008年前就掀起了水电"圈地热潮",彼时,面对年均增加2000万千瓦的水电 "蛋糕",各设备制造厂均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生产规模,随着进入者的不断增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或多或少的阻碍了我国高端水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大批招标后,行业进入了4年的萧条期,其中金沙江、大渡河、澜沧江、雅砻江、怒江等'十二五'大中型水电重点开发流域几乎没有水电机组的招标,这直接造成了设备公司2012年国内订单的惨淡。因此,随着国家开发放缓,订单减少,企业只能走向海外市场。
"现在我国水电在设计、设备制造以及产品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我国水电企业要走出去拿国际订单,还得讲究策略。面对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提倡大家编队出海,提高全产业链集成竞争的优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曾表示,水电是清洁能源,而且上网电价比火电还要便宜,水电企业已经把目光从国内投向了国际市场,像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斯泽夫也认为,我国的水电装备企业也应该学会"抱团"走出去,总比各自单打独斗要好得多。而目前水电联合出海的模式已经初步成型,比如说凡是国内水电建设企业在国外中标,大部分都采用哈尔滨电机和东方电机的水电机组,同时,国内的变压器、开关等电力设备企业,也跟着开拓了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