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跨区输送可再生能源有效治理雾霾
——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易跃春
记者:您认为,"治理雾霾"和"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之间有何关系?
易跃春:多年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支撑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发展不可持续、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气候变化、雾霾加重等。雾霾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理雾霾就有必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雾霾问题以前其实也存在,但不像2013年以来那么突出。以前,感受比较深的只是西部个别城市和北京等地,但去年以来大有蔓延全国之势。全国性的雾霾问题,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现有能源结构能否持续、要不要调整的问题,近十年来大家一直在讨论,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决策和实施操作层面力度还不是很大。此次国务院做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决定,表明国家把"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作为治理雾霾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推进。
能源结构应该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朝着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方向发展,这有助于治理雾霾。当然,调整能源结构也不是单纯就治理雾霾提出来的,它同时兼顾了可持续发展、减排温室气体等多重因素。
记者:您认为特高压跨区送电在治理雾霾方面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易跃春: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雾霾治理,能够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目前能源消耗主要是这些地区,如果能源生产也在当地,将带来高排放、重雾霾。特高压远距离、跨区域送电,对解决雾霾是相当有效的。打个比方,京津冀地区的装机在6000万千瓦左右,通过一回特高压直流或两回特高压交流,可输送电力800万至1000万千瓦,可替代当地装机10%以上,相当于把超过当地10%的能源生产排放物分散到远方更大范围,避免过于集中排放,这对减少当地的雾霾将起到显著效果。
另外,特高压建设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和建设布局。我国水电资源主要在西南部,煤炭资源在西北部、山西、内蒙古等地,负荷集中在中东部。在煤炭资源集中的地方建设大型高效的火电,能有效缓解日益繁重的交通运输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高压把能源布局的优化和治理雾霾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治理雾霾也对特高压送电和优化能源结构的决策起到了促进作用。
记者:从长远来看,解决雾霾问题,能源结构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特高压跨区送电能在这种调整中起到何种作用?
易跃春:从长远看,还是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风电、光伏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跟煤炭等一次能源在地理位置整体分布上基本一致,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方面加快中东部和内陆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特高压跨区打捆输送风、光、火电,是提高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比例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为了输送可再生能源而输送可再生能源,而是在特高压跨区输送通道中,具备这个条件,社会也有这方面的需要——通过跨区送电减少雾霾。西北的风电、光伏电等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应该利用好特高压通道,实现新能源和火电一起外送。国家加快跨区送电通道建设,一方面可以治理雾霾,一方面可以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记者:"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何影响?
易跃春: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长,能源开发也将进一步增长。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虽然在加快发展,但火电占比一直在提高,基本没有低于70%。因此,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建立适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模式。当然,这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国家进一步促进、推动,让可再生能源比例逐步提高。虽然短期内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但一定要朝着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的方向努力,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