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学会说“不”的艺术
2009/7/11 8:52:42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文/水博
 
    最近看到美国议会通过了有关清洁能源的法案的消息,让人感到非常振奋。法案规定美国到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正式的加入全球的减排的阵营,这无疑将是我们整个人类的福音。
 
    与此同时,在刚刚闭幕的G8+5的国际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对话,却因为双方的激烈对立而遗憾的不欢而散。作为中国人我们支持并理解政府不肯接受减排约束的苦心。因为中国的发展,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因为国际压力就影响甚至放弃全中国人民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权利。
 
    然而,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强硬态度是有利有弊的。当年,美国布什政府为了维护本国发展的利益,曾经也对温室气体减排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不肯承诺减排指标(不过他们自己还是努力实行减排措施的)。我国政府目前所采取的态度,几乎完全与当年的美国前布什政府完全一样(对外不承诺,对内积极努力)。所不同的是,美国是发达国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美国政府应该承诺减排,而中国政府目前可以不承诺减排。然而,《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就要到期,我国目前也已经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第一的国家。即使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也绝不可能是没有责任。因此,承担一定的减排义务,将是未来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基本要求。
 
    不过,让人不理解得却是,我们面对各种国际压力的态度却如此的不同。就在不久以前,美联社利用一份联合国环境署委托设在泰国的亚洲技术学院发布的一份《东南亚淡水危机研究报告》的机会,攻击中国政府在湄公河上游的澜沧江上建设了小湾等高坝对下游湄公河构成了威胁。对此类限制中国正常发展的批评指责,我国政府的反应却是如此的低调。
 
    先是在外交发言人的答复中不敢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不能理直气壮的说明我国按照国际惯例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权利和做法。而是以我国的怒江因为考虑环境问题,至今国务院还没有批准开工建设为理由,对开发澜沧江的问题进行回避。似乎是解释说我们开发澜沧江已经是做错了事情,现在怒江我们已经改正了。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到此结束。为了缓解国内外一些极端环保势力的压力,前不久,环保部又高调叫停了金沙江上的水电工程,似乎是对国内外批评澜沧江开发的一种承认错误的回应。
 
    我们搞不明白,同样是为了维护国家发展的权利,我们为什么会在国际上的环境压力采取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呢?而且,这种完全相反的态度,还是建立在不科学、不合理的伤害国家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减排是全世界共同的利益,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据统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三江源的气温持续升高,平均每年增加0.2到0.4摄氏度。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自196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到77%。而气候变暖是冰川消融最重要的原因。”。显然,如果人类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的趋势,得不到遏制,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也不可能不受到严重损害。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在二氧化碳减排的问题上有所作为。
 
    如何才能有所作为?当然是要以科学的态度,最大限度的挖掘中国减排的潜力,而不是用一些时髦的口号和行动,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作秀。例如,我国为了促进清洁能源的应用,我们非常紧跟世界上的潮流,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清洁能源发电。在巨大的国家财政支持下,从2006年起,几乎我国这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已成倍的速度增长。去年我国新增的风电的装机量已经超过美国。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这一成就的欢笑中的时候,我们却因为惧怕国际压力而叫停了金沙江上的水电工程。据了解,仅仅叫停一座已经基本建成的金安桥水电站的损失,就足以抵销我们全国几年来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全部成果。叫停整个金沙江的清洁能源损失,完全可以让全世界目前所有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成果付之东流。一方面国家花大笔的钱,投在风电、太阳能发电上。另一方面,我们却因为惧怕国际压力,让数倍于此的清洁能源白白浪费。这样不科学、不务实的减排措施,能摆脱作秀的嫌疑吗?
 
     要知道金沙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蕴藏地。如正常开发利用每年大约可以提高相当于2亿多吨煤炭的清洁能源。除此之外金沙江还是我国长江的源头,是保障我国三峡以上的防洪和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尽管从解放前国民政府时代,我国的水利水电工作者就开始勘查规划金沙江的开发建设,但是由于缺乏建设资金,至今我国的金沙江上,还没有建成任何一座可以进行水资源调配的水利水电工程。与充分开发利用了水能资源的发达国家相比,也正是由于金沙江的水能资源不能被利用,几十年来我们已经相当于浪费了上百亿吨的煤炭。与此同时相当于向大气层众多排放了2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如果,我们把整个中国因为水能资源的浪费,而不得不使用煤炭多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千亿吨。
 
    据保守的估计,如果中国的水电开发不再受到极端环保势力的打压,进行比较充分的开发利用,每年至少还可以多提供相当于5亿多吨煤炭的清洁能源,至少可以承当我国每年十几亿吨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然而,当前由于我们没有掌握好对国际压力说“不”的艺术,我们却选择的了一条事倍功半的环境政策和减排方式。即使每年花掉了纳税人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却远远不能抵消过我们为了缓解国际压力而叫停金沙江水电的清洁能源的损失。
 
    美国奥巴马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所采用的科学务实的减排做法,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们以启发?对比美国我们是幸运的,我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至今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等待开发。不需要用国家多花一分钱,只要我们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我国水能的开发利用,我们们就能保证在现在的基础上,每年降低十多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有了这个数字,我们敢不敢在发展中国家带个好头,对国际社会做出减排的承诺?让中国的水能资源为全球,也为我们自己民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然,这最终要取决于我们在维护国家发展权的同时,能不能向奥巴马政府学习,用科学、务实的态度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保障发展的同时掌握对国际压力说“不”的艺术。当然,所有这一切首先要取决于,我们自己要对水力发电的节能减排重要作用,有一种科学的理解和客观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国内外的反水坝、反水电的伪科学、伪环保宣传的实质,绝不是保护资源和环境,而是在不折不扣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像国际上所有的发达国家一样,为了真正的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直气壮的开发利用好我们水能资源。 
  
 
参考文章:《世界各国争抢新能源先机 》
作者: 来自:搜狐财经 发表时间:09-07-10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新能源的投入呈现加速之势。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美国准备在新能源和环保问题上重新领导世界
  在国际危机重建中,奥巴马已将能源产业选择为美国经济复兴的核心,能源改革已成为美国经济振兴的主力。 
    奥巴马拟定的能源战略政策目标包括:实现美国石油独立、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提供大量绿色就业岗位、提高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等。
奥巴马新复兴计划的核心是培植新技术和产业,特别是新能源。短期来看,开发新能源和推进节能改造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摆脱经济危机;中长期来看,可重新建立美国的竞争优势,占领后石油时代的经济制高点。奥巴马能源战略构想显示,美国希望改变能源利用方式,开发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争夺未来能源和科技制高点。
 
  奥巴马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微弱多数获通过
根据新华社消息,美国众议院6月26日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旨在降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依赖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为防止地球暖化立下重要里程碑。
 
  涉险过关
  在众议院26日的投票中,支持票为219票,反对票为212票,整个表决过程堪称惊险。这一态势凸显了各方内部和之间的巨大分歧。
据报道,奥巴马近日密集从白宫打电话,向民主党议员游说,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也对民主党议员们做了总动员,要求他们支持这个为下一代负责的法案。但还最终仍有44名民主党议员投了反对票。共和党议员则一面倒地投反对票。最后,各方被迫做出了妥协,其中最大的妥协与温室气体排放权有关。
 
  分歧严重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主要内容要求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民主党认为,这一法案将为美国创造更多“绿色”就业岗位,减少美国对外国的石油依赖并促进美国经济转型。
反对此案的共和党议则员认为,在美国经济遭逢世纪危机的情况下实施此案,将迫使电力和能源企业提高成本,无异于大规模加征能源税,将损害美国经济,甚至可能减少美国相关部门的就业,使萧条经济雪上加霜。
 
  前途难卜
众议院虽然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但这一法案还需获参议院通过以及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法案能否在参议院顺利过关眼下还不得而知。
 
  法案要点
  ●规定美国到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
  ●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根据这一机制,美国发电、炼油、炼钢等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将逐步减少,超额排放需要购买排放权。
  ●允许各企业通过植树和保护森林等手段抵消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求到2020年时,电力部门至少有12%的发电量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批准每年投资10亿美元,供新建立的燃煤发电站进行碳捕捉,要求2012年后新建成建筑的能效要提高30%,2016年后则需提高50%。
●法案授权政府限制工厂、炼油厂、发电厂等的排碳量,规定2020年时,排碳量必须从2005年的标准降低17%;2050年时降低83%。
 
  欧盟不断强化新能源领域优势
  从2003年开始,欧盟就开始大力推进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进程,作为其扩大在国际事务中主导地位的博弈手段。为此,欧盟各国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其相关产业化技术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发展战略成为欧盟全球气候控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各国为了强化其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获得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德国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法国环境部于2008年11月17日公布了一项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政府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欧洲议会于12月17日批准了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保证欧盟到2020年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体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
与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几乎同步,1月26日,由德国、西班牙和丹麦发起的国际新能源组织(IRENA)在德国波恩成立。该机构正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新代言人”,其宗旨是在全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扩大使用新能源。该组织将致力于推动全球性的能源结构转型,扩大新能源的使用量,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技术,建立自己的新能源工业。
 
  其它国家的新能源政策积极跟进
  对美欧之外的国家而言,发展新能源一方面是为了促使经济摆脱危机困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能源供给安全,提高自身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
  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澳大利亚于2008年12月17日公布了可再生能源立法草案,要求到2020年该国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升至20%。日本通过实施“绿色新政”,计划将太阳能发电量增加20倍,新型环保汽车使用量增加40%。韩国将在2030年前投资1030亿美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把化石能源比例从目前的83%减少到61%,把可再生能源比例从目前的2.4%提高到11%。印度政府2008年12月26日通过新的能源安全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倡导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