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利报社
作者:刘艳飞 王妍 果天廓
今年8月,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获得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与此同时,他的著作《人水和谐科学发展》一书出版。9月12日上午,就水利发展的相关问题,《中国水利报》对他进行了专访。
1.水电开发和大坝建设不可或缺
·大坝在抗御洪水灾害、调蓄利用水资源、提供清洁电能,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其他能源相比,水电开发不仅价格低,而且技术也比较成熟
·从水资源和能源利用的角度上说,大坝建设和水电开发都不可或缺
·大坝建设当然涉及生态问题,但只要我们重视就能解决好
现代水利周刊:首先,祝贺您获得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国际大坝委员会高度赞扬了您在倡导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理念,尤其是推动中国水库大坝安全建设、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推进发展中国家水库大坝建设等方面的突出贡献。然而,中国的水电开发和大坝建设一直伴随着众多的质疑,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汪恕诚:大坝在抗御洪水灾害、调蓄利用水资源、提供清洁电能,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世界范围来讲,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大坝是肯定要修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能源构成中,石油紧缺,以煤炭为主。但是,过度地依赖煤炭不仅会导致资源最终枯竭,而且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测算,一吨煤燃烧可产生两吨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不仅要包括未来的能源发展规模,还应对能源的组成结构作出明确规划,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未来将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虽然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的发展也将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与这些能源的发电价格相比,水电的价格最低。目前,大体上每千瓦时水电的上网平均价是0.28元,而煤电是0.38元,核电是0.45元,风力发电是0.51元,太阳能发电是1.1元。再加上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水电的技术也比较成熟,虽然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已达到2.4亿千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开发程度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到2020年,我国的水电总装机容量将发展到3.5亿千瓦,届时水力发电相当于每年减少5.1亿吨标准煤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1 020多万吨,这将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水资源管理也就是水利的角度来讲,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产生了根本性变化。洪涝和干旱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等造成了很大危害,而我国气候和地理的特点,决定了仅仅依靠河流自然调蓄不可能有效解决问题。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建设水库大坝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当然,修水库、建大坝,有没有生态问题呢?肯定会有的。但只要我们重视生态问题,就能够解决好。
2.水利工程要重视和发挥生态功能
·移民和流域生态问题是修水库、建大坝导致的两大生态问题
·有些生态问题被过分渲染了,在一些问题上,中国和国外一些地方情况不同
·在今后的大坝建设中,设计和运行调度都要认真考虑发挥大坝的生态功能
现代水利周刊:您刚才提到了,修水库、建大坝,开发水电会出现一些生态问题。请您谈一谈,我国是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或是将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的?
汪恕诚:修水库、建大坝,进行水电开发会出现一些生态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移民问题,一个是流域生态问题。
移民问题其实是社会管理问题,是工作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管理、社会管理来解决。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只要切实履行职责,肯定能做好移民工作。国务院出台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总体来看条例很好,适合当前移民工作需要。而有些水库的移民单项工程如果还需要支持,现在的水电价格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可以适当加以解决。此外,我认为,移民资金要更多的用于移民专项工程,用于集体,让移民本身和间接受影响的农民都能受益,以减少社会矛盾。
还有就是流域生态问题。近年来,水利水电行业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在大坝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贯彻保护生态的理念,开发与保护并举,充分发挥大坝的生态功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小浪底工程对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黄河已经实现了从1999年以来不断流,河口湿地得到很好保护,经过这些年调水调沙河床也下切了1.2—2.0米。
当然,有些生态问题被过分渲染了。例如,有人说修水库排放的温室气体比火电还多。这个情况在国外确实出现过,像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一旦修建大坝就会淹没大片森林,树木腐烂会产生沼气,自然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但是,我国水电站大多建在高山峡谷中,蓄水前会严格清库。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与国外一些地方情况不同。
还有人以美国拆坝来反对我们建坝,这更是不了解情况了。美国要拆的坝都是由于各种原因被淘汰的大坝,并非主要因为生态问题。
现代水利周刊:您刚才提到,要充分发挥大坝的生态功能?
汪恕诚:是的,水利工程应该建设成为生态工程。
我们修水库、建大坝原来的目标是开发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现在呢?功能需要扩展,要更加注重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水利工程说到底是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在发挥防洪、灌溉以及其他功能的同时,还应更好地发挥其生态作用。但是,之前由于我们认识的片面性,总觉得发电越多越好,比较注意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今后,在设计、科研、建设、运行、管理等过程中,都应该时刻注意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
什么是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呢?举个例子说,在黄河上,小浪底工程除了满足防洪、发电等要求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面提到的河口湿地保护,人造异重流对泥沙进行冲刷,使河床下切等,都是水利工程生态功能的体现。等宁夏大柳树工程建成以后,黄河宁蒙段的生态也将得到极大改善。
再举个例子,珠江在上游来水很少的情况下,会发生海水倒灌,对一些地区尤其是澳门的供水造成影响。我们对1000公里外的水库进行调度,加大流量,压咸补淡,保证了澳门供水安全。此外,还有向白洋淀补水,向扎龙湿地补水,塔里木河、黑河全流域复流,引江济太,以及三峡水库牺牲发电利益为干旱的长江中下游加大下泄水量等等,都是水利水电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突出贡献。
因此,我再次强调,在今后大坝建设中,设计要认真考虑发挥大坝的生态功能,对已建大坝则要在调度上注意生态问题,充分认识到大坝除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以外,还应该强调一个重要的功能——保护生态。水利工程要建设成为生态工程,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人水和谐理念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实践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
·黄河断流标志着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出现了实质性变化,水利工作要进行根本性转变
·这个理念和发展思路是在大的时代发展背景和实践需要下,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的
现代水利周刊:您最近刚出版的《人水和谐科学发展》一书,是上一本书《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和理念的延续。请您谈一谈,从您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汪恕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不同的制约因素。20世纪末,水资源的一些问题已经尖锐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在实践上必然要有所回答,理论上要有所探讨,才能把中国水利的事情办好,把水资源的事情办好。因此,从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实践的产物,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历史阶段,水利必然会有新发展,必然会有新理论出现,必然会推动历史前进,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涝灾害,引起全国关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河却出现了严重断流。当时,100多位院士联名给中央写信,认为黄河断流是一种标志,说明中国的生态已经出现严重问题。黄河断流反映问题的严重性要远远超过长江的洪涝灾害。黄河断流标志着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出现了实质性变化,水利工作要进行根本性转变。
以往中国水利的工作方式是,地方发展需要多少水,水利部门赶紧修大坝、建水库来满足需求,再不够就打井。因此,华北地区一段时间内打了几百万眼井,造成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严重后果。
解决中国水资源的问题,首先需要一个指导思想和指导理念。从根本上说,如果思想和理念不调整、不转变,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发展思路是在大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和实践需要下,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的。
4.加强制度管水是未来的重要工作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建立以水权及其衍生出的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只有全面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形成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节水机制,才能为克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系列制约因素提供必要保证
·"三条红线"管理制度也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结合的制度也好,都是为了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周刊: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同年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并确定了"三条红线"。2012年年初,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您认为,我国水资源管理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汪恕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吸收和凝练近年来节水型社会建设、国家水权制度建立以及水资源评价和规划等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系统总结和梳理了多年来水资源论证、节水监管、水功能区划以及排污口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好的做法,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水资源工作的方向与重点。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水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设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既是中国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性一步,也为中国水权制度付诸实践进行了制度准备。
根据2002年新水法,我国水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我们说的水权,主要指使用权范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相关权利的总称。
应该说,水权及其衍生出的水市场理论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只有全面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形成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节水机制,才能为克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系列制约因素提供必要保证。因此,从政府来说,重要的工作应放在国家水权制度的确立上,加强制度管水是未来的重要工作。
在我国的水权理论体系中,应该包含3个基础要素:一是重视初始水权分配,尤其要注意在分水前预留河流的生态水量。二是加强流域的综合管理,注意流域的功能、地域、时间等要素,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民主协商,让跟水利相关的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用水户、科技人员等各方共同参与,提高水权管理等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三是水权本身是可以转换的,可建立水市场,进行有序的水权交易。
水利部提出,要力争用5—10年时间,基本完成主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这是国家水权制度建立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能够让每一条河流的水量都能够像黄河一样进行总量控制,每一个地区、企业、灌区乃至全社会都有具体的用水指标,这样会促进节水,寻找新的替代水源。例如,雨洪资源、再生水、海水淡化等水源,都属于各地的二次指标,由其自由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三条红线"管理制度也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结合的制度也好,目的并不是为了限制各地的发展,而都是为了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周刊:中国的水问题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目前来看,您最担心哪个问题?
汪恕诚:我最担心的是水生态尤其是水污染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水污染问题,水利部门主要是抓好面源污染治理,还要做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这方面北京就做得不错。
5.水情教育的重点是节水和防污
·中国的水情教育问题,就是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问题,是生态问题
·做水情教育除了要通俗化之外还要加强宣传
现代水利周刊:水情教育也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当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点。对于水情教育,您有什么意见?
汪恕诚: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结构调整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的水情教育问题重点是节水和防治水污染问题,是水生态问题。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与土地资源、能源资源一样,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长期以来,社会上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认识比较充分,但对人多水少的国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做水情教育,首先是要通俗化。我认识的香港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他写了一个小本子叫《水的反思》。这个本子完全是给中小学生看的,里面有很多反映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卡通画,这样就能够很直白地让中小学生了解我国的水资源问题。而这方面,我们则做得很不够。
当然,做水情教育还应加强宣传。中国水利报社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实现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