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须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评价长江的生态
2013/11/5 17:55:23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文/水博

----815,一篇題為《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的文章發表後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張博庭3日在昆明表示,對於整個長江流域來説,包括人在內的生態環境,不僅沒有崩潰,而且正在變得越來越好。(113中新網)

针对这篇报道,引起了一番争论。光明网的张楠之写了篇《長江生態如何,不能讓屁股決定了腦袋》文章,认为水电专业人员与渔业官员的争论,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争论。其实不然,对于长江鱼类现状评价,水电专家与渔业官员并没有任何分歧。但是,渔业官员的表述,确实是有问题的。如果他说的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也就不会产生任何争议了。因为,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状况到底如何评价?农业部的渔业官员也许是有资格评价的,做为水电专业人员也不便多插嘴。但是,关于整个长江的生态系统如何,就不能是你农业部的渔业官员一个人自己能说了算的。

这场争论的起因,其实是来自我们对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理解。我在国际会议上的演讲中的主要观点是说明,党中央之所以提倡生态文明,而不再是简单的强调"加强保护生态",就是为了避免"保护生态"这个口号在现实中产生矛盾和冲突。保护生态与保护环境不同,因为环境的主体,已经约定俗成的一般都是指人,但是生态的主体,则是根据每个人所考虑的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的。因此,当我们把保护生态的口号,用到某一个子系统当中去的时候,就难免会出现巨大的矛盾。

例如,某小区的周围有一片肮脏的垃圾场。对于研究老鼠的动物学家,垃圾场当然是最有利于老鼠的生态环境。对于老鼠生态系统的研究人员来说,"保护生态"当然就是要保存这个垃圾场。但是,对于包括周围居民在内的人的大生态系统来说,垃圾场的存在就是一种生态灾难。可见,同样是喊着要"保护生态"口号,但是,由于所考虑的生态系统的不同,其行为和效果则是完全相反的。

假设我们不是喊着"保护生态"口号,而是提倡生态文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只有人类才谈得上文明。保护老鼠的垃圾场生态,虽然也是保护生态,但是,却与生态文明相矛盾。

我和赵依民官员的争论,用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表示,就如同小区的居民与老鼠研究人员的争论。为了小区的生态好转,垃圾场被清理了,老鼠研究人员抱怨,说生态系统已经崩溃。但是小区的居民,却都说生态环境变得比原来越好了。这里所不同的是,长江的开发与鱼类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对立的,而不像是小区居民的环境与老鼠的垃圾场那样直接对立。但是,从子生态系统和包括人在内的大生态系统的矛盾来说,道理还是一样的。

显而易见 "生态文明" 与传统的"生态保护"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提倡人们"科学合理的改造、利用自然"。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强调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对于某些头脑简单的人来说,要保护河流的水生生态,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当然是阻止水电开发。但是,当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范畴从河流的局部扩大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的进化,不仅必须要解决水资源调控的矛盾(目前只有建设水库大坝一种方法),而且也必须要解决好清洁能源的供应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水电的过程中对河流中鱼类生态系统的某些影响和改变,都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只有接受改变并妥善的处理好种种矛盾,才能对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形成真正保护。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当前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任务极为紧迫;但另一些地区还非常贫困,甚至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状态,亟待科学发展。因此在我国用生态文明理念,取代生态保护尤其紧迫必要。如果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考虑问题,就不会产生赵依民官员的错误表述了。对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评价和保护一样,其结论完全可能是对立的。但是,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永远不会产生不同生态系统的对立。因为,生态文明,一定隐含着"以人为本",而简单的强调"保护生态",则完全可能是"以鱼为本"或者"依鼠为本"的产物。

以人为本的评价长江生态,绝对是越来越好。然而,仅从鱼的角度看,赵依民的结论也可能是成立的。但是,赵依民先生起码要说明,仅仅是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当然,什么算崩溃,只有他自己知道)。无论如何,我们评价长江生态的时候,不能忘记自己还是一个人。如果不加任何说明的话,我们的所说的生态系统,当然是指人的生态系统。搞明白了这一点,我和赵依民之间就不会有分歧。因为,长江的鱼类资源枯竭早已是一个客观事实,我确实也搞不清什么算是"崩溃"的标准。但是包括人在内的长江生态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是一个无须争论的现实。

《長江生態如何,不能讓屁股決定了腦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