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者:曹广晶 发布时间:2013-09-05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再以技术占领市场"的成功之路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在承担国家赋予的"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历史使命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执行国家依托重大工程、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按照"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方针,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再以技术占领市场"的成功之路,推动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跨越。
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32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的市场吸引力,无疑会成为世界著名厂家竞相登台表演的最高竞技场。回首1996年,国内厂家积极性虽高,但是生产能力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仅有32千瓦以下的制造业绩,要想获得最先进的技术确实是难以想象的:要么获得过时的二流技术,要么被索要"天价"。
有责任自然有担当。三峡集团勇敢地承担了这份"重任",首先凝聚国内厂家的"智慧",将最想获得的"技术"写进招标文件,因为转让技术是国外厂家中标的前提条件。招标文件对国外厂家还有约法三章:必须与中国厂家一起投标且中方伙伴的份额不低于25%,中方厂家必须在其指导下完整制造一台机组;必须转让技术,且需在中方认为已经掌握技术、人员培训已经到位后才能收到支付款。在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国际招标中,阿尔斯通中标8台,与哈尔滨电机厂合作;加拿大GE和德国福伊特、西门子联合体(VGS)中标6台,与东方电机厂合作。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国内厂家占8台,并且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了再创新。在右岸厂房中,哈电自主研制出目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采用全空冷技术的840MVA水轮发电机组;攻克了巨型机组电磁振动技术难题,并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07年7月10日,我国首台国产化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投产发电,国产化水平达到100%。从只能设计制造30万千瓦~4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到一跃而能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机组,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用7年时间,跨越了与国外30年的差距,有的关键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在地下电站建设中,设备国产化继续深入,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厂从设计到制造全部是自有技术。
三峡集团并未止步于此。在实现了机组"中国心"后,三峡集团在扶持帮助国内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攻关,向着加速实现电站全国产化的更高目标迈进。西电集团在吸收三菱和ABB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独立完成了地下电站550千伏GIS及其控制保护设备的设计制造任务,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突破。从主机、主变到辅助设备和调速、励磁设备,再到关键材料,我国设备厂家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实现了由国产化机组到国产化电站的宏伟目标。随着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产,三峡工程重大装备国产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目标已经全面实现。
以前,水轮发电机组和主变压器的部分关键材料、大型锻铸件长期由国外厂家垄断,实现自主供货是我国机电装备国产化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在三峡右岸电站建设阶段,鞍钢集团在三峡右岸埋件供货阶段及时研制出高强钢板,开创了国产高强钢板在大型水电站应用的先河。鞍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成功试制最具难度的下环铸件,沈阳铸造研究所铸造的活动导叶,大连华锐重工集团铸造的推力头,都得以成功应用。如今,水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关键材料都实现了国内自主供货,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局面。
在三峡左、右岸机组安装阶段,中国三峡集团创立了"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管理模式,并按照主要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的原则制定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规程》,按照安全可靠、优质高效运行的目标出台了"三峡安装标准"、"精品机组"等考核指标,形成了机电工程领域国际领先的"三峡机电安装标准",填补了我国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运行标准的空白,为国内大型电站建设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标准和规范。
三峡集团始终站在潮头引领水电技术的发展。由中国三峡集团开发的乌东德、白鹤滩电站有望采用百万千瓦级机组,相关机组设备及原材料也将立足国内设计制造。从主要采购外国厂商的技术设备,到设备国产化,我国水电重大装备摆脱了外国技术的掣肘。目前我国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装备企业,下一步要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并把中国的技术标准推向世界。
不断发展的历史还证明,我国水电装备国产化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峡电站项目机电设备国产化的顺利实施,为后续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2008年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所采购的18台单机容量770兆瓦的溪洛渡机组和8台单机容量800兆瓦的向家坝机组全部由国内制造单位中标,其中19台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合同金额近80亿元。同时,国产化大大降低了水电装备全行业的制造成本和机组采购成本,据估算,三峡右岸及地下电站700兆瓦机组与进口机组相比共计节省5.34亿元人民币。此外,机电设备国产化实践还促进了国内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并提升了管理水平,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三峡工程自2003年投产以来,在发挥巨大防洪作用的同时,也在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其中三峡工程国产化机电设备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回顾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走过的辉煌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在创造中国电力行业的历史、水电行业的历史,甚至可以说在创造世界水电的历史。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国家有关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为了既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达到一流,又不失时机地扶持民族工业,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坚持"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逐步实现三峡工程装备国产化。同时,国家对三峡工程的自主研发给予了长期支持。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业主统筹协调作用,是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为三峡工程的业主,三峡集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积极搭建国际化竞争平台,坚持在引进一流机电设备的同时,全面引进关键技术。
第三,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自主创新最有需求和动力,对新技术、新产品最为敏感。因此,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是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得以不断拓展的重要途径。
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在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以三峡水电机组国产化为龙头,带动了从转轮铸件、蜗壳钢板、高牌号硅钢片等关键部件基础材料,到主变压器、GIS、调速器、励磁、监控系统等各种设备的全面国产化,实现了以点带面推动水电产业链技术实力的整体提升。(作者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