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汇报会在工程院召开
2013/6/9 11:10:59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来源:中国工程院 二局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13年5月28日上午,“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汇报会”在中国工程院316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主持,项目组组长沈国舫院士就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的主要内容做了汇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和国务院三峡办聂卫国主任听取汇报并做重要发言,三峡办卢纯副主任和三峡办有关领导出席。项目组副组长陈厚群、陆佑楣、高安泽以及各课题组负责人王浩、雷志栋、郑守仁、李泽椿、胡春宏、敬正书、傅志寰、张超然等2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2012年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做好试验性蓄水阶段性总结分析工作,国务院三峡办给相关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总结分析工作的通知,并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评价工作。

 

    中国工程院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徐匡迪主席、周济院长和潘云鹤副院长为顾问,沈国舫原副院长为组长的评估组,负责评估工作。同时成立了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根据评估工作需要,邀请了相关领域有造诣和熟悉三峡工程建设、运行的18位院士、近150位专家参加评估工作。根据评估内容设立了水库调度、枢纽运行、生态环境、地震地质、泥沙、移民和综合效益等7个课题组及1个综合组,分别负责相关专业领域的评估。经过5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反复研讨、交换意见,形成了《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

 

    会上,沈国舫院士就综合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汇报了开展试验性蓄水175米水位的必要性、试验性蓄水的保障工作、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各课题意见和结论、综合评估意见和结论以及对下一步蓄水工作的建议。汇报中特别提到,5年试验性蓄水成功达到预期目标,三峡工程具备转入正常运行期和竣工验收的条件。此外,三峡工程需在优化调度、体制建设、监测监控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泥沙淤积等方面加强防治工作。部分院士和专家对汇报内容进行了补充。

 

 

    徐匡迪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三峡工程是世界瞩目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建设和论证过程中充分发扬了民主、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此次评估工作中三峡工程带来的正面效益和积极作用受到广泛认可,应进行广泛宣传,给三峡工程更多的正能量,让全国人民为之骄傲;其次,阶段评估及将来的验收工作,都要秉承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目前存在的移民回迁、库岸再造等引起的问题,要加强监控预测,蓄水对于下游造成的影响,应提出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此外,长江是一个系统,三峡工程不是孤立的,如何分配水资源,不能只考虑一方利益,建议国家进行前瞻性研究,从宏观上统筹调度。他最后强调,三峡工程在发电、航运、防洪、供水、节能减排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有利于人民的,但凡事不可能百利而无一害,要趋利避害,更要敢于顶住压力,敢于针对所谓的一些异议,给国家、人民一个科学的、负责任的答复。

 

    周济院长强调应对长江整个流域调度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建议有关部门统一调度、协调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分配等问题。他同时建议,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突出的位置,做好库区的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工作,还要解决好移民回迁和上游污染的问题。三峡工程是伟大的工程,同时也应该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典范。周院长还指出,要加强数字三峡的建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非常迅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该在三峡工程中得以应用,进一步提高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

 

 

    国务院三峡办公室聂卫国主任代表三峡办向中国工程院和参与此次评估工作的院士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三峡工程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此次蓄水阶段性评估,系统地总结了5年来试验性蓄水工作开展情况和蓄水工作取得的效果,科学分析了蓄水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提出了今后工作需要注意研究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三峡办将把评估报告充分吸纳到上报国务院的试验性蓄水阶段总结报告中,并把工程院的评估报告转报国务院。三峡办还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抓紧落实评估提出的意见建议。他指出,下一步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开展三峡工程竣工验收,为转入正常运行提供条件,这期间需要委托工程院组织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二是组织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包括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对库区及中下游影响的处理以及进一步拓展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等,希望工程院也能为这些方面提供咨询,多组织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到库区就相关问题进行咨询。

 

    (王中子、唐海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