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潘家铮院士 我们会记得您的
2012/7/14 15:20:52    新闻来源:青年时报
一位会写科幻小说的水利水电专家昨日辞世
□时报记者 张晶 见习记者 郁燕莉 图片由绍兴市曹娥江大闸建设管理委员会提供




  时报讯 “今天中午12点01分,我们的知名校友潘家铮逝世了!”昨天,电话联系上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顾玉林时,他的情绪很低落,语气中充满着浓浓的惋惜之情。“去年,我们还想请潘院士出席以他名字命名的‘潘家铮基金’颁奖,他因身体不佳而未出席,没想到,再也没有机会了。”
  潘家铮,浙江绍兴人,因病于2012年7月13日12点0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他是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先后参加和主持过黄坛口、新安江、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指导了龙羊峡、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1950年,他就读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一个会写科幻小说的院士
  “作为水利水电专业的泰斗,居然业余爱好是写科幻小说!”浙江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系副教授冉启华说,1991年至1996年在清华大学读本科。他已不记得是在大学几年级时第一次见到潘家铮,可是,这是他多年来对这位同专业泰斗的最深印象。“那一年,他来学校作讲座,给我们讲了三峡工程论证时的种种经历,还说了一些当时很奇特、很有见地的水利水电知识。最让我意外的是,讲座中,他还提到自己写科幻小说,并且现场进行了发送。”
  冉启华说,他当时就很好奇地“抢”到一本潘家铮写的科幻小说。“书名叫什么已不记得了,印象中,内容是一个古人被冰冻了好多年,之后又复活了。很难想象,在科学中严谨的老先生,想象力很丰富。”
  冉启华所说的这本书,书名叫做《一千年前的谋杀案》,还是眼下流行的穿越题材。
  这本书,浙江大学水工结构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刘国华也有。“20多年前,我去看过潘总,走之前,他就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至今,这本书还在家里的书架上呢!”
  在父亲训斥下进入了水利水电
  一个水利水电的专家,有着较深的文学功底并不稀奇,但能写科幻小说却令人不解。浙江大学建工学院院长徐世烺,曾好奇地问过潘家铮。
  徐世烺说,潘总是这样告诉他的:从小就爱文学,喜欢在家里的果树底下看书、写字。读大学时,想考浙江大学的中文系,可是,被父亲呵斥为荒唐,认为学中文没饭吃,养不了家。后来,又想过学航天专业,不过,当时我国经济不景气,航天业的发展也不好。于是,一次偶然机会,他在路上看见窨井盖,他想,学土木工程总行了吧,哪怕没饭吃,总还能做窨井盖。就这样,误打误撞地选择了土木工程系,开始与水利水电打交道。
  但是,潘家铮的文学梦未曾间断。他曾说过:“我这人也没什么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看演出,不看体育比赛,使我有较多的时间看书。”此后,他在出差的途中、清晨醒来,这些零星的时间足以构思一个作品的结构。
  谁说科学家的世界里,只是严谨和死板。在文学的世界里,潘家铮很诗性、很浪漫。他坚称:“文学是我的初恋!”
  在参与设计建设三峡工程时,繁忙工作之余,他让自己的思绪畅游在科学幻想的世界里,创作了大批深受读者喜爱的科幻小说。《康柯小姐的悲剧》、《子虚峡大坝兴亡记》、《一千年前的谋杀案》等。他的科幻小说获得过全国一等奖。“应试教育已经把孩子们的想象力扼杀得太多了。这些作品可以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水利事业
  冉启华与潘家铮的第二次见面,距离第一次已有10多年了。这一次见面,冉启华与潘家铮有过一对一的交谈。谈论的主题还是三峡工程。谈论了很多专业知识,有一句与专业无关的话,冉启华记得很清楚。“大致意思是说,三峡这个工程,很早就有人提出筹划了,可是一直没有动工。幸运的是,它在我的这个年代真正做了。如果我不认真做的话,怎么对得起这个时代的使命呢?”
  时报记者王芯克曾亲临过三峡大坝截流、围堰爆破等现场,王芯克对三峡水电站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他说,潘家铮是个说话很实在的专家。“有一年,电视台采访潘家铮。我印象中,他就讲了很实在的话。比如说,三峡大坝的建成最要感谢的是当初提反对意见的人。正因为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担忧,才使得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反反复复地把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论证。”
  刘国华说,不仅仅是三峡工程,中国的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都留下了潘家铮的身影,就连我们浙江省的新安江水电站、曹娥江大闸等水利水电工程都得到了他的帮助。
  绍兴市政协副主席、曹娥江大闸管理局局长徐青松说,2007年与2009年,潘家铮作为工程的顾问,总共来过工程现场3次。每一次来,他都是不顾高龄行动不便,一定要去工地现场走一圈。曹娥江大闸的闸门结构、多功能闸运行调度等,都凝聚着潘家铮的智慧。
  平易近人到让人感动
  潘家铮在学术上的严谨,何止在工地上!
  “我在大连读博士,当时的论文课题是‘断裂韧度的尺寸效应’,针对的是过往中国的水利大坝出现的问题想个解决办法。”浙江大学建工学院院长徐世烺说,那年是1985年,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潘家铮,在大连出差时获悉这一研究课题时,他亲自联系了徐世烺,而且还给予了相应的专业指导。“就连后来我们做实验,潘总得知情况后,亲自从北京赶到大连,跟我们一起在3.6米高的石头上做实验。”最后,这个课题评审时,潘家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科研成果最后还在三峡三期工程中得以了应用。”
  “1990年,我还是一名刚毕业的青年老师。我出差去北京,看望了当时任国家能源部总工的潘总。走的时候,潘总亲自送我出门,而且还陪我走了很长一段路。路上把他的私人联系电话告诉我,让我有事情就给他打电话,只要他能力范围内的事,他一定帮助我解决。”徐世烺说,这样的承诺,潘家铮一直在兑现。2009年,他去北京看望潘家铮时,都听他说起过对浙江的构想。
  刘国华说,20多年前,他还是个副教授。有一次给潘家铮写了一封信,涉及的内容半学术半生活。没想到,后来潘家铮亲自给他回信了,并且写了很多鼓励的话。
  张伟波现在是绍兴市政协副主席,时任绍兴市政协副主席、曹娥江大闸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他说,专家组开会潘老的发言稿是一字一句手写出来的,至今,他还保留着部分原稿。基本上工程每到一个阶段,潘家铮都非常关心,让张伟波及时和他保持电话联系。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有次,潘老还在电话里特意交代:“水利工程不是单纯建筑物,也是有生命的,它应该同绍兴的文化、旅游,还有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要兼具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
  为学生设置了奖学金
  此后,张伟波春节期间,去拜访过潘老几次。每次虽说是拜年,但他从不敢送大礼,带的都是一些绍兴土特产,老人收了很开心,说:“乡音浓浓,乡情厚重。”虽然老人行动不便,但离别的时候都要亲自送到门口。
  张伟波说,今年过了春节,潘老特意打电话,这可能是潘老交代他的最后一件事。潘老说,自己的父亲是绍兴一中的学生和老师,小时候,自己和妹妹都在这里度过读书时代,很想以父亲“潘之赓”的名义,在母校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成绩优秀的贫困学子。在电话里,潘老还特意交代,在不给校方增加“麻烦”前提下,希望了却这桩心愿。
  今年3月2日,在绍兴一中115周年校庆的日子里,张伟波受潘家铮和其妹潘家英两人委托,捐出这份厚礼。潘家兄妹俩共同出资40万元,以其父亲的名义在该校设立“潘之赓奖学金”,希望资助家乡寒门学子。
  事实上,早在2008年,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联合倡议发起,建立了以潘家铮为名的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简称“潘家铮基金”,奖励对水利水电有贡献的学生。每年,浙大都会从该专业中分别挑出一名本科生、研究生奖励。刘国华说,虽然潘家铮从未参加过颁奖礼,但是,每一次都会写来贺信。从字里行间看,应该是他亲自写的,而不是秘书代笔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