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从怒江水电站开发之争谈我国能源战略转型
2011/5/14 6:42:09    新闻来源:
 

作者:怒江梦想  转自:新华网博客

 

第一部分

怒江梯级电站到底该不该建?

 

怒江电站到底该不该开发?这是一个争议了十几年的老问题。从本质上看,怒江电站开发之争,其实不是怒江电站该不该开发的本身之争,也不是环保不环保之争,而是国家科学决策与否之争。

当前,对怒江梯级电站之争的最大矛盾点,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诱发地质灾害乃至地震灾害,并导致溃坝;二是改变怒江鱼类生存环境,并导致部分江中的鱼类灭绝;三是淹没两岸部分植物,并导致部分珍稀植物灭绝,四是破坏自然状态,并导致怒江原始景观消失。本文就重点围绕这些问题综合阐述一些观点。

一、在怒江修建电站,是“用小的物理性质的影响取代大的化学性质的破坏”,是“用影响小生态去保护大生态”

(一)在怒江修建电站,是非常有效的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地球造成不可逆转的化学破坏的重大项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过去很严重、现在有所改变的“粗放式破坏性发展”,使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大破坏。于是,环保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催生了一代环保主义者。无疑,那些真的环保主义者的动机是伟大的。但最为可悲的是:只注重了眼前的植物、动物和原有景观的保护等等这些局部的、看得见的东西,恰恰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长远的、最全面的、最要害的保护——空气质量的保护、大气温度的保护。

这里有必要先强调一下“温室气体”效应的“正解”:其实温室效应并非“温室气体”本身,而是同步产生的热量。碳和汽油等燃料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一过程,也必然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除了热辐射、热交换渠道扩散到空气中以外,其余的热量被二氧化碳等气体携带到空气当中,经过空气循环而扩散,地球就是这样被加温的,这才是地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因此,那种“由于水电站淹没的植物发酵之后产生大量甲烷”,进而“一座水电站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一座同等发电量的火电站”的观点是非常荒唐的,因为植物被淹没经过发酵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本身并不携高于气温的热量,也就不能造成大气温度升高的后果,并且这种现象也只是在大坝蓄水之后的一段时期内。

目前我国电能的90%以上来自火电。那么,我们先从化学原理方面来分析一下火电的危害:火电的动力之源是通过煤(也就是碳)与氧产生的化学反应(燃烧)产生热量,将水加热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涡轮机发电。那么,燃烧煤之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呢?碳、氧的原子量分别是1216,二氧化碳的原子量是44;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O2,从这个方程式和原子量我们可以知道:12100%纯度的煤燃烧,需要消耗16吨氧,然后产生44吨二氧化碳气体和大量的热量;也就是说,1吨煤燃烧会产生3.7吨二氧化碳!当然,因为煤不是百分百纯度的碳,还有硫、磷等等混合成份,煤燃烧之后不仅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硫、二氧化硫等有味有毒的气体。以现在规划设计的怒江梯级电站为例,一旦所有机组投入发电,每年将会减少3705万吨煤的消耗,也就是将会减少3705×3.7=1370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并减少大量的热量排放,同时还减少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2010年,我国统计在案的原煤开采总量近19亿吨,如果按照平均80%的纯度计算,也达到15亿吨碳,按照完全燃烧计算,理论上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将达到55亿吨,那么伴随着这些二氧化碳的产生,我们共向大气排放的热量是多少?二氧化硫是多少?都是天文数字!如果考虑到石油制品燃料的排放,数量将会更加惊人。我国多数地区的天空为什么再也不像几十年前那样湛蓝?为什么2010年世界气候大会上很多国家把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矛头指向我国?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怒江水电开发的后果,也许会、或者的确会导致一些可见的地质灾害,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怒江土著鱼种减少甚至个别鱼种灭绝,但与人类生产生活对地球造成的危害相比,也只是局部而微不足道的。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不良后果仅仅是“物理性质”,很局部地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状态和个别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而火电造成的后果是“化学性质”,是不可逆转、难以消除的危害,并且是全球范围的严重后果。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事实:作为发展中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巨大能源需求,我们大规模开采煤炭,每年造成多少煤矿工人的伤亡?造成多少地质塌陷、滑坡等等地质灾害?从过去和目前的情况看,煤电的化学危害之外的物理危害后果,难道小于水电吗?此外,为了运送这些巨量的煤炭,修建公路铁路、生产制造各类运输工具、运输工具投入煤炭运输,又制造了多少污染和热量排放?

由此我们可以说,开发怒江水电,是从根本上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所需,同时最能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是“用小的物理性质影响取代大的化学性质破坏”,是“用影响小生态去保护大生态”。

(二)在怒江修建水电站,对生态只会造成局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不会对整个怒江地区的生态产生大的影响。

的确,如果在怒江修建大坝,可能会造成三个附生结果:一是改变了怒江峡谷原有的地表面貌,有人呼吁给子孙后代保留原始的河流,核心就是要求不要改变怒江的原始外貌;二是怒江中的部分鱼种生存环境会因此改变并可能导致个别鱼种灭绝;三是部分植物被淹没。这些影响虽然是直接可见的,但是,它们不仅是局部的,并且是有限的,更关键的是:这些影响都是物理性质的。因此不会对当地的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感受得到的影响,更不会影响到其他地方。

首先,人类更高层次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改变地表原有的面貌。北京原来是一片广袤的平原,重庆原来是壮美的山川江河交汇地,纽约原来是美丽无比的海滨……现在,它们无一例外都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无一例外都是高楼林立的混凝土钢筋森林!难道我们就以此为借口,阻拦城市的发展吗?现在的怒江的确比较壮美,但几乎没有旅游者愿意第二次光临,因为它实在没有值得停留和再次光顾的价值。

其次,人类改变大自然能力和作用是极其有限的。的确,一旦在怒江干流上建设了大坝,必然会对某一江段的鱼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变化和影响。但如果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就会有不同认识:第一,任何动物就与人类一样具有相当的适应能力,难道非洲人和亚洲人到了欧洲、寒带地区的人到了热带地区或者热带地区的人到了寒带地区,就会因为气候环境和饮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而不能生存下去吗?第二,大自然的进化就是优胜劣汰,某个物种的灭绝每年甚至每天都在发生,物种的进化也一直都在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在继续,同时也有新的物种在诞生;动物的生存、延续、消亡、进化、诞生,是大自然不可改变的现象和规律;人类的确可以影响动物植物的数量,但实现质变的能力微乎其微;不要过分夸大人类的作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难道当年恐龙灭绝也是人为因素?恐龙灭绝了对地球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有谁能给出标准答案?况且,怒江很长,没有哪一种鱼是在整个怒江全江段洄游的,那些关于需要洄游的鱼类将会灭绝没有切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在一些江段修建水坝土著鱼种将会灭绝的结论也是猜测和推论而已。第三,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鱼为本”?怒江还有不少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我们不能吃着山珍海味不顾别人死活妄谈保护鱼种,不能剥夺怒江人民发展的权利!并且,从全局来看,开发怒江,不仅仅是怒江人民得利,而是全国得利,世界人民得利。

第三,在怒江修建电站根本不可能造成珍稀植物的灭绝。一是因为怒江就没有一块真正意义的天然平地,耕地极其缺乏;上千年来,怒江人为了在两岸陡峭的大山上生存下去,需要刀耕火种,早已把江边一带海拔较低地方的树木砍伐了很多,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在怒江几乎难以实施,沿江两岸及其地势较低地带已经没有什么珍稀植物。二是怒江地区的珍稀植物如红豆杉、榧木等植物,大都分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地带,修建大坝根本淹没不了这些植物。三是大坝的修建,储水再多也只能增加空气湿度,不仅对改善冬季的干燥气候有利,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并且也由于怒江东西两岸分别有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三道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脉隔挡,根本不可能改变大气环流,导致怒江乃至更大范围的气候变化。

二、在怒江修建梯级电站,不仅不会导致泥石流灾害,反而是规避和化解泥石流危害的最佳办法。

在怒江修建电站,最大的争议和担忧之一是将会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从更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分析,并且事实将会证明,在怒江修建水电站,恰恰是规避和化解没有建设电站也不可避免的重特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最佳办法。

(一)有利于化解支流上的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的本质不在于雨季山体滑坡导致的泥石流本身,而在于造成民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只要没有生命和财产损失,再大的泥石流也不能称其为灾害,最多就是地表形态的变化而已。

怒江有记载的最大泥石流灾害,主要发源于怒江两岸众多的山间溪流和小河道。2010年贡山县境内的“7.26”和“8.18”泥石流,前后都是怒江历史上损失和伤亡最大的泥石流灾害;尤其是“8.18”泥石流灾害,发自于贡山县普拉底乡的怒江西岸山间河流上方,直冲而下进入怒江,摧毁该河道与怒江交汇处附近的民宅,冲走和掩埋数十辆汽车,死亡和失踪近百人,泥石流在江滩一带堆积约30万立方。

如果建设电站,一是江两岸的居民必将搬迁到地势较高地带,新建的安置区必将避开泥石流威胁,自然也就规避了泥石流灾害风险。二是抬升的江面,也将把很多存在滑坡威胁的地段淹没在水下,自然也不能再形成灾害。三是即便发生新的滑坡,哪怕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数百万立方超大规模山体滑坡,也将在数十亿、数百亿立方米的库容面前微不足道,均会被超大的库容“消化”,无法产生大的影响,更不会造成灾害。只要大坝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特大滑坡造成涌浪冲击,就不会出现问题。

(二)有利于化解怒江干流上的特大泥石流灾害。

怒江最大的滑坡威胁早就存在。当年怒江州府从碧江县城搬迁到六库、撤销碧江县、以及碧江当地民众的大规模搬迁,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规避已经确认的特大山体滑坡威胁;如果有一天,该处真的出现滑坡,滑坡总量将会达到数百万方,必将是难以估量的危害:滑坡体将会在怒江干流形成大型堰塞湖,流量巨大的江水,不仅会淹没上游等等福贡县城,一旦溃坝,下游沿江村镇以及泸水县城、保山和德宏境内的沿江村镇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再如,现在怒江州府所在地六库城的江西山坡,同样存在特大山体滑坡的重大隐患,如果有一天,该处山体滑坡,泸水县城也将不复存在。

怒江干流可能的滑坡及其滑坡隐患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三个:一是怒江两岸平均坡度很大,形成强大的“下滑势能”;沿江两岸大多山体坡度达到45度以上,部分江段更是高达60度以上甚至几乎垂直,山体的自然重力形成向下滑动的强大势能。二是江两岸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底部长年被湍急江水不断切割与浸泡;怒江全江段平均比降高达2.4%,是我国最为湍急的大江之一,如果把雅鲁藏布江的最为湍急的印控段除去不记,怒江就是最大比降的大江。每当雨季来临,流量巨大的高速江水对两岸山体底部产生强烈的冲刷和切割,形成类似“掏空”的情况。三是雨水浸泡导致的土质松软;怒江峡谷雨季时间达到半年,尤其是贡山和福贡段则会超过半年,2011年旱季也因连续降雨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如果遇到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山体被雨水浸透饱和,变得松软,支撑力不足导致滑坡。

鉴于上述三个原因,怒江干流发生特大泥石流在所难免,只是时间问题和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形成灾害而已。

因此,只有修建特别的、新型的、极为牢固的特大型大坝(文章下一个问题中将会详细表述),才是怒江规避和化解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唯一有效办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流速避免江水对山体底部的江岸切割,并且水坝越高越大,防御特大泥石流的作用和效果愈好,安全系数越高。所以应在当今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建设更高更大的水电大坝。试想:如果建设高达400米甚至500米的大坝,峡谷水库这种“V”字型的库区剖面结构,将使水面宽度大大扩展。就算出现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千万立方米罕见特大滑坡,在数十亿、数百亿立方米库容的面前,实在难以造成什么影响,罕见超大型滑坡的情况就算发生,也好比一块香皂从澡盆边上滑下去一样。再试想:如果泥沙淤积到水库不能有效蓄水的程度,对于如此深的峡谷型水库而言需要多少年?就算上千年以后水库被泥沙淤积到了满库的程度,由于两岸山脉高达3000米以上,不会构成类似黄河那样河床抬高导致的洪水危害,大不了将其发电功能废弃,水库库区变成海拔更高、更宽的怒江新河道而已,也不会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威胁。

三、在怒江修建梯级电站,不仅没有能够引发地震的可靠依据,而且概率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怒江修建电站的重大争议还有“诱发地震说”和“地质原因溃坝说”但至今不仅完全没有可靠确凿的数据依据,也没有确凿的事例证明。

(一)库区蓄水增加局部地区重量造成板块应力改变导致地震的可能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里我只想谈几个“非专业”的事实与观点:

第一,建设水库诱发地震没有可靠的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由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韦奥特水库因为托克峰大山崩导致约3.5亿立方岩石崩入水库导致溃坝,有蓄水引发地震的说法,因此就有人牵强附会地拿出各种论据,说是三峡电站诱发了汶川大地震;那么,按照这一逻辑,唐山大地震、洛杉矶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日本东海大地震,是建设水电站大坝引发的吗?同时阿尔卑斯山本身就是处于地震带,以往也有发生地震的历史;如果没有建设韦奥特水库,难道托克峰就不会发生山崩吗?难道其他非水库地带上的山崩都是因为建设水库引发的吗?托克峰太高、太陡峭、地质不稳定、长期的风化,自然形成了山崩隐患;如果没有韦奥特水库,山崩迟早也要发生。3.5亿方的山崩绝对也会形成极高的堰塞湖,灾害后果同样恐怖;至多,是由于水库的建设,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提前了山崩的时间而已。

第二,至今世界上没有任何技术和能力,也没有任何机构对怒江地质情况做过全面系统和准确的勘测与探测,怒江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四级以上的地震。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机构掌握了怒江流域地下的真实地质结构,更不用说准确的纵向和横向剖面图,更没有怒江处于地震带上的任何依据。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怒江附近地区的确发生过高等级的地震,如耿马、龙陵、丽江大地震等,但怒江干流及江岸一带从来没有发生过四级以上的地震记录。

第三,世界上所有的水电站,除了湖泊型的电站外,都是建造于峡谷之中。一些专家说“怒江处于地质断裂带”,其实是用判断代替勘测依据;试想:如果没有地质断裂,怎么会有地球的“造山活动”?怎么会有峡谷?如果没有峡谷,哪来的大型江河水电站?

第四,大坝蓄水所增加的重量,在该地板块上的比重细微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不可能产生板块应力变化诱发地震。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假设在怒江泸水县城至贡山县丙中洛乡全江段建设若干梯级电站(全长280千米),库区水位平均达到300米,以两岸平均坡度45度计算。整个坝区的库容252亿立方米,也就是252亿吨;库区所在地质板块以江底以下10000米、江底上方两岸山脉平均值1000米、江西的高黎贡山脉左边缘至江东的碧罗雪山右边缘平均宽90000米,泸水到丙中洛的直线距离240000米计算(该区域属于稳定的板块,历史上该区域从未有过发生地震的记录),该板块的体积为237600000亿方;按照花岗岩,比重约为2.6计算,总重量是617760000亿吨。那么,库容导致该板块的重量增加比例为万分之0.004。这样的计算,其实已经大大减小了该板块的实际大小与重量,水库导致的重量增加比例如此之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水坝蓄水重量增加导致板块应力变化,进而引发地震的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四、世界上至今没有因为地震威胁就不搞建设的国家和地方。

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中国唐山及不远处的北京等等城市都面临很高的地震危险,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发生过大地震或者近距离受到地震波及,但每一个地方都没有因此停止建设数百米的高楼。只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地震,不过就是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的自然现象罢了。

此外,在怒江干流修建电站,不仅不会使怒江壮丽之美消失,反而还会使怒江增加无与伦比的新美景。试想,如果数百米高的大坝一旦修建,怒江,将成为一年四季都是江水丰富的大江与湖泊的结合体。尤其是随着水位的抬升,水际线将数十倍以上地大大增加,水将会进入怒江干流两岸的山间与小型峡谷,成为大峡谷与小峡谷不断交错辉映的极致美景,必将成为新的旅游热区。

综上所述,怒江电站该不该开发?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还要更加大胆地开发,更大程度地开发。

怒江电站开发的关键,是要科学地开发。

 

 

 

 

 

 

第二部分

怒江电站应该怎样开发

 

怒江水电开发应该用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开发。

首先我们要充分肯定,“反水电派”对于怒江电站开发的反对和质疑,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可以使我们充分考虑到原来没有考虑到或者考虑不充分的问题,使电站的规划设计更加科学严谨、更加合理。这种争议具有很高价值。如果不是因为争议而搁浅,匆忙上马建设,诸多问题必将欠缺考虑,难以改变的不良后果必将多得多,甚至会出现毁灭性的后果,这也是争议的巨大价值所在。经过争议之后,如果能够上马建设,因为已经针对一些的确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考虑,规划建设方案将会更加成熟完善。

综合反对派的意见以及本人最新研究思考的问题来看,我认为怒江电站开发的原来规划方案必须立即叫停,重新制定新的规划方案。

怒江电站开发,必须彻底树立新的开发理念,坚持“科学开发、集成开发、创新开发”的原则和思路。

科学开发:立足于预见到最严重的情况,用最实用最管用的科学的办法和措施予以应对。

集成开发:就是要彻底摈弃过去电力开发的纯商业模式,把水电开发、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交通建设、产业调整、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防灾减灾统筹起来,整体联动开发。

创新开发:就是要打破以往的开发技术和方式,用全新的坝体设计取代传统的坝体设计,用全新的利益共享模式取代过去的独家享受模式,把怒江水电站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人工新奇迹。

这三个原则的体现到具体内容当中,就是:

一、建设新型的超大型水坝——夹层式堰塞坝

这个超大型“夹层式堰塞坝”,高度达到300米以上甚至500米以上,厚度达到2000米以上,机房位于坝体下游方向,通过隧道引水发电。该坝分为“前坝”和“后坝”;“前坝”就是正常意义上的电站坝体,“后坝”属于护坡型的下游坝体,两个坝体之间相隔2000米以上,中间采用就近山体上部的土石填塞形成平地,建设为新的城镇,安置移民。“堰塞体”一边或两边设置有溢洪道,与坝同高或稍高于“前坝”,以防备遇到非常特别情况时的涌浪翻坝。

(一)这种新型超大型水坝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性

一是可以抗击任何程度的地震。由于坝体中间是堰塞体,坝体厚度达到2000米以上,越是受到震动反而变得越是密实,同时还对“上坝”产生巨大的支撑作用,因此无论出现多大震级的地震,都可以确保“上坝”安全无损,确保绝对不会出现溃坝。

二是可以防止超大型山体滑坡危害。由于大坝很高,库容量巨大,因此任何山体滑坡都会被超大库容“消化”;由于大坝超级结实坚固,可以抗击任何规模的涌浪,就算出现翻坝,也不可能发生溃坝。

三是可以保证更大的水能利用。由于坝体很高,水能利用自然更加充分。

四是可以解决移民搬迁问题。怒江是一个陡峭峡谷地区,土地极其稀缺,完全可以将移民搬迁到这个宽阔的大坝上,建设新城镇。

五是可以彻底改善怒江人民的生存空间和状态。怒江人民世代生活在大山上或者峡谷底部狭窄的空间里,饱受滑坡威胁,世代以打猎和在陡坡上耕作为生。而大坝建设中人工建造的巨大平地,将会成为新型城镇,彻底改变怒江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怒江的电站开发,不仅不会淹没土地,而是造出大量平地。

六是可以实现怒江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土地及平地的极度缺乏,城市化进程对于怒江而言犹如天方夜谭;但是,这种大坝将会实现怒江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可以在大坝的堰塞体上面和取土填塞坝体形成的平地上,按照怒江各个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建设外貌是传统民居风格、内部现代、以二至三层楼房为主的新型民族建筑群,形成全新面貌的现代化怒江。并且,由于人工造出如此巨大面积的平地,足以保证福贡、贡山、泸水三县库区江岸两侧20万左右人员的安置需要,可以把福贡、贡山和泸水县城上游沿江乡镇的的百姓集中居住,建设成为民族风格的新型现代化城镇。并且,这样集中居住,可以将教育、医疗、卫生、供电、通信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由分散型转化为集中型,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建设和保障的水平。

七是可以彻底调整怒江的产业结构。这种水电开发模式一旦实现,新怒江将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现代奇迹,必将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热区。旅游产业链将成为怒江人民的主行业,怒江民众将彻底告别过去那种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向富裕。

八是可以改善怒江交通条件。这种大坝的建设,一是因为需要取土石填塞坝体中部,自然会在地势更高的山体上造出平地,机场建设所需的跑道自然得以解决。二是因为形成“长湖”,可以发展航运。三是施工期间的道路建设,也自然成为怒江道路交通的基础,也可以将规划的六(库)丙(中洛)道路建设结合施工道路一并修改方案,予以实施。

(二)建设这种超大型大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假设坝高500米,堰塞体长度3000米,两岸坡度平均45度,则填方为7.5亿,按照10元一方造价计算,需75亿元。但却人工造出坝体上面300万平方米的平地;同时,还将会在取土石的地势较高山体上造出同等面积的平地,共计达到600万平方米的平地,每平方米造价仅为125元!如果将该新造平地作为新城建设,除了公共设施部分和安置移民的部分之外,其余地块还可以作为商用地块转让出售,收回填方成本。

如果在怒江州境内怒江全流域建设这样的大坝,按照流域落差1500米计算,只需要34个即可,不需要按照原来规划设计的修建13级大坝梯级电站。那么投入资金成本不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售地收入来看,也许还会有所或者大为降低。

二、创建新型的利益分配模式——搬迁移民均是股东

过去的水电开发,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普通百姓没有享受到开发的效益,这是很不公平的。加上一般农民没有经济管理和经营能力,不少人拿到搬迁费用之后,再无经济来源,再次走向贫困。因此,怒江电站开发,应以国家政府部门为主导,创新利益分享模式,让每一个与建坝有直接关联的搬迁移民都能享受电站股权,保证终生受益、世代受益。

三、创建新型的水坝技术——钢板防渗漏水坝

这种超大型水坝由于坝体很高,下部水压巨大,当前通用的施工技术难以防止水的穿透破坏;因此要创新新的“防穿透”坝体技术。

一是可以考虑钢板防漏。可以研究在坝体的中下部采用钢板夹层,也可以研究在坝体临水面铺设钢板技术。

二是采取“两端深嵌”设计。也就是在开挖“上坝”基础的时候,将坝体两端尽量地“深嵌”到两岸山体之中,使得“上坝”坝体更加牢固,防止坝体两端出现渗漏。

三是采取“漫水泄洪”设计。怒江在雨季期间,以树木为主的漂浮物较多;如果采取传统的泄洪方式,必然会像三峡大坝一样造成大量漂浮物堵塞坝区江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怒江大坝的每一级都应采取“漫水泄洪”方式。这样做至少具有三个效果:一是避免繁重的人工打捞清理,二是可以保持水面具有相对较高的流速,避免漂浮物滞留,三是可以形成类似瀑布的景观。

 

 

 

 

 

 

 

 

 

 

 

第三部分

我国应该确立以水电最大限度地取代化石电能的

国家能源战略

 

一、海平面上升,是最重大的全球性地质灾害;全球气温升高,才是最大的环境破坏

2011420,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称: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洋灾害的发生。显然,如果我们全人类不共同采取措施,这个上升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将会怎样?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如此一来,全世界将有多少城市和地方彻底消失?

因此,从当前和过去几千年的地球历史看,海平面上升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将是远远超出其他任何一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灾害,是地球最大的灾害。

海平面为什么上升?根本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因此,气温升高,才是最大的环境破坏。

二、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遏制全球气温升高,中国的责任最为重大,作用最为明显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过渡阶段,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庞大的资源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是更加庞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我国也许已经是,或者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量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国。

中国海岸线长达6000多公里(不含台湾),沿海分布着的上百座大中城市,都是人口密集之地。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的海拔都在20米以内。就是北京,以及南京、武汉这些看似和海洋虽有一定距离,但那海拔却都在山岳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的‘水漫’之列。”由此可见,遏制气温升高,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保住土地不被淹没,意义更加重大。

既然中国的热量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目前也许是,或许将来是世界第一,那么,中国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世界第一。因此,我们应该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科学作为。

三、全力发展水电,是“影响局部环保、保证全球环保”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应全力发展水电,使之最高程度、最大限度地取代化石能源。

就算水电会导致地震,但死伤的人数永远也远远不能接近未来全球环境改变导致的大规模死伤甚至“整体死伤”,就像汶川一样,三年之后可以在震区上重现一座座崭新的城镇。

就算水电站库区会淹没大量土地,但与海平面上升淹没难以数计的土地相比,微不足道。

就算水库会导致库区附近个别动物灭绝,但比起全球气温上升、环境改变造成全球范围的动物灭绝要好得多。

就算水库会淹没一些植物并导致其灭绝,但与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海拔地区的植物数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在大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就算水电站溃坝,只是造成物理状态的危害,造成局部地区的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如果核电站发生事故,那一片土地将会长久废弃,贻害上千年。核电,不能成为主流电力产业。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等,效率太低,也不能成为主流电力产业,只能作为辅助电力来发展。

不仅煤电要向大气扩散天量般的热量和温室气体,大量的汽车飞机等工具消耗大量的石化燃料,也在向大气排放天量的热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

我们留下一些不可再生的煤炭和石油给子孙后代、留下适宜人类的地球气温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给子孙后代、留下洁净的空气给子孙后代,远远要比留下一条“没有开发过的原始河流给子孙后代”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因此,我们要想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只有尽最大努力、挖掘最大潜力发展水电,最大限度地用水电取代通过燃烧才能获取能量的化石能源。这,应该确立为我国的能源转型战略。

因此,怒江电站不仅要开发,而且应该全流域开发。不仅要开发怒江电站,还应该最大程度利用水能,大力开发雅鲁藏布江等等大江大河的电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