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贾金生:尽早蓄水至175米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2010/10/26 9:45:44    新闻来源:中国三峡工程报
  7月9日,在国家能源局举办的水电知识专题培训研讨班上,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贾金生博士在结束所作的世界各国水电开发情况专题讲座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贾金生博士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对世界及中国水电有着深入的研究。关于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贾金生博士认为,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一切运行正常,175米蓄水没有理由不按预设目标实现,尤其面对我国洪、旱灾害依然严峻的形势,更应该早日实现175米蓄水,充分发挥三峡工程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良好的运行实践是对担忧的最好回应

  记者:三峡工程前两次试验性蓄水最终都没有达到175米,引起不少人关心或质疑,有人因此对三峡工程今后的运行感到担忧,您如何看待?

  贾金生:三峡工程不仅中国人关心,而且全世界都很关心。从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历程来看,原有很多人的担心,很多人的反对理由,很多人的看法,都被三峡工程良好的运行实践很好地回应了。

  在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不少专家陈述了大量问题和理由反对三峡,担心三峡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因为专家提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重视,也正是我们重视这些问题,才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反对的理由是不成立的,还有很多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解决。

  这说明我们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建设水平、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水电建设的前列。以三峡、二滩、小浪底为代表,工程的建设质量、建设速度、取得的效益、还有预期目标的实现,成为我们走向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为我们在国际上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

  175蓄水尽早实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记者:2008年,因为上游出现滑坡,蓄水到172.8米就停止了蓄水。2009年,因为下游干旱缺水,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无水可蓄。今年,将开始第三次蓄水,不少人对今年的175米蓄水也有担心,您怎么看?

  贾金生:对于175米蓄水,大家也有不同的担心,上游有上游的担心,下游有下游的理由。175米本身是设计的正常蓄水位,这一水位是经过反复多次论证后提出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这个预定目标是正常行为,是应该实现,也必须实现,而且应该尽早实现的。实现这个目标,是工程达到初步设计要求的重要标志,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都应该支持175蓄水尽快实现:

  第一,175米水位是经过前期大量的论证提出的,而且三峡水库已经经过172.8米水位的运行,我们具备了应对175米蓄水出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175米是预期目标,也是设计目标,三峡工程已经建成,一切运行正常,效果良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按预设目标实现175米蓄水。

  第三,从技术、管理到对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认识层次来看,无论对上游还是下游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充分的论证、大量的准备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大家的担心和大家提出的不同意见,也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和研究,在蓄水过程中不应该出现其它问题。

  早日蓄到175米,有利于应对自然灾害

  记者:近两年,极端气候引发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去年长江下游的干旱和今年的高温,三峡水库蓄水到175米后,能为应对自然灾害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贾金生:建设水库,最核心是应对自然灾害,应对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保障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这是我们水库大坝建设非常明确的目标。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就是防洪,同时还有抗旱、发电、航运等效益。尽快实现175米蓄水目标,达到设计要求,发挥工程应有的功能,对于我们应对洪灾、旱灾、高温都是极为有利的。遇到洪水,我们靠水库调蓄洪峰;遇到大旱或冬季缺水,我们靠水库调水;遇到高温,我们要加大机组出力多发电,缓解用电紧张局面。

  对于一个工程特别是像三峡这样重要的工程,它有这样巨大的能力而我们不用,只能说明我们认识还不够。我们建三峡这个水库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就是要让它早日达到相应的能力,以发挥它的作用。(中国三峡工程报供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