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电设备:从“打零工”到重夺话语权
2010/10/14 9:08:25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水电设备:从“打零工”到重夺话语权

  ——专访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桥

  记者 孟祥路  
 
  东方电机转轮出厂。
 

  中国能源报:我们的制造业曾经比较落后,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韩志桥:改革开放前,我国独立自主制造了葛洲坝、龙羊峡、漫湾等电站的水电机组,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当时的研发技术和方式主要来源于传统经验和技术。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企业80年代末进入中国,由于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高端产品和关键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

  20世纪末,我国工业制造水平只相当于国外70年代的技术水平。以水轮机水力开发为例,在水力开发的理念上与现代企业都存在着巨大不同,一年只能开发 2-3个水平不高的水轮机水力模型,效率差2%左右;发电机绝缘水平也有巨大差距,电老化寿命只有别人的一半。因此,我国的水电机组在国内大容量、高水头水轮发电机组市场失去竞争力,甚至没有参与权,国产水力发电装备企业只能给国外厂商打打“零工”,话语权基本丧失。这种艰难、尴尬的日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直到三峡工程建设才结束。 

  中国能源报:三峡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我们如何抓住了这个机遇?

  韩志桥:为了使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尽快实现跨越,在建设三峡时,国家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规定投标者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转让技术,并培训中方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国有企业核心关键技术能力。

  国有龙头企业哈电与东电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技术引进机遇,精心策划组织技术引进,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培训与技术转让,迅速掌握了其设计开发核心关键技术,培养了一批骨干研发人才。

  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东方电机加大了关键制造装备的武装,保证了三峡左岸机组分包制造任务的完成,具备了年产5000MW机组,特别是单机500-800MW级大型机组的能力。

  接下来,东方电机全面展开了三峡机组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通过复算三峡方案掌握国外设计开发技术,同时用掌握的技术进行创新并推广到其它项目机组。

  中国能源报:目前中国水电机组国产化情况?

  韩志桥:通过三峡等工程“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实践,我国全面实现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并进入了自主设计、制造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目前,我国已建单机容量5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32台,在建109台,已建在建总装机容量达9075万千瓦,居世界前列。

  而通过三峡右岸机组的自主研制,东方电机的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以水轮机水力开发为例,近年来我们每年产出30-40个水轮机水力模型,目前已经有69个自主研发的水轮机水力模型用于174台水轮发电机组上,还把技术推广到轴流式、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等机型的水轮机水力开发并取得成效。三峡右岸机组的自主研制不仅让我们能够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同时也实现了500-800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全面自主化。

  中国能源报: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韩志桥:我们目前主要有四个目标。第一是在完成溪洛渡电站770MW水轮发电机组研制关键技术攻关的同时,着重研究通风系统的精细化设计,解决温度的均匀和发电机各部热应力的控制,自主研制700-800MW级特大型全空冷水电机组。开展1000MW水轮发电机组冷却方式、24-26KV绝缘、轴承等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工作,自行设计开发1000MW水轮发电机组。

  第二是完善蒸发冷却技术体系,在完成三峡地下厂房700MW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研制的基础上,将蒸发冷却技术推广到1000MW超大型水轮发电机。

  第三是做好世界最大单机容量的巴西杰瑞项目左岸电站18台75MW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研制工作,并加紧潮汐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发工作。

  第四是继续提高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

    《中国能源报》 (2010-10-11 第20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