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总工程师周建平解读黄河水电开发
2010/9/16 9:19:51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周建平
编者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水能资源丰富,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中黄河流域就有两个。除此之外,黄河上游河源段水电资源也异常丰富,是今后黄河水电开发的重点。
尽管黄河水电开发前景广阔,但诸多问题却限制了其发展。黄河水电开发应该怎样办,其出路到底在哪里?本报邀请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为您解读黄河水电开发。
泥沙已经不是制约因素
中国能源报:谈到黄河流域水电开发,就不能绕开泥沙淤积,目前黄河水电开发的泥沙淤积情况如何?
周建平:黄河的泥沙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但也要具体分析。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泥沙情况就不同。兰州之前的上游河段,泥沙含量很低,水很清澈,年平均入库含沙量小于每立方米2千克,基本上与南方河流没有太大区别。黄河上游的泥沙量仅仅是黄河全部泥沙量的9%。所以这个河段的水电开发中,泥沙问题不构成主要矛盾。
而从河口镇到三门峡水库的黄河河段,流经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黄河的主要产沙区。黄河每年输沙量16亿吨的80%以上都是在这里产生的。黄河河口至龙门河段,土壤侵蚀最严重,每年每平方公里约有15000吨的泥土被雨水和风带入黄河,而这样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万平方公里。黄河下游每立方水多年平均含沙量37千克,这是非常惊人的。
要想根本上解决黄河泥沙问题,方法有两个:一是减沙,即减少黄河水的泥沙含量。具体来说要进行黄河流域的水土治理。但是这个方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工程复杂,短时难见成效。第二个方法是增水,即增加黄河的水量,这样含沙量就可相对减少,也能减轻淤沙的影响。该方案关键要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进度,目前看来短期内也难以实施。
但是,随着刘家峡、小浪底、万家寨等一批具有年调节能力的水电站的建成,黄河自身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流域调沙调水能力,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泥沙淤积的速度,并降低黄河下游河床高程。从2002年起,黄河干流已经进行了十次调沙调水,效果明显,并取得了许多新的科学认识。通过这种整体的调沙调水,不仅提高了黄河河道的行洪能力,而且还减缓了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库中的泥沙淤积,保持了水库的有效库容。
我们应该明确,有了黄河50多年水电开发的实践经验,泥沙问题目前已经不成为黄河水电开发的制约因素。
三门峡是特殊历史产物
中国能源报:谈到泥沙淤积,就不能不谈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对于我们黄河乃至全国的水电开发有什么意义和启发?
周建平:三门峡工程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水电工程,它以防洪为主,兼有防凌、灌溉、发电和供水等综合效益。原本设计为具有多年调节的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由于泥沙淤积问题,几经改造,目前只能作为径流式电站运行。但是它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就发电而言,每年仍然可以提供12-14亿千瓦时电量;对下游而言,它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的重要作用。
三门峡水电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急需化水害为水利,开发经济建设所需的电力,三门峡工程就是在这个时期上马的。客观而言,当时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研究不够,河流泥沙基础研究更加薄弱,加上缺乏大型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经验,设计盲从苏联专家,忽视了黄万里等一批专家的不同意见和建议。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后,泥沙淤积问题随即暴露,之后被迫进行改造,并降低水位运行。这是规划设计思想和工程建设决策的失误,教训极其深刻。
到目前,三门峡水库库容损失大致有一半,但已经达到冲淤平衡状态,能够保持这部分库容长期发挥其综合作用。三门峡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水电开发中不能绕开的一个问题。尽管三门峡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要重视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只有这样,中国水电才能进步。
库区污染并非水电自身造成
中国能源报:黄河流域的库区污染是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目前有无更好的解决方法?
周建平:相对于南方河流的开发而言,黄河上游的下段水质污染确实比较严重。但这不是说黄河所有的水电站污染都很严重,比如说龙羊峡的水质就非常好,刘家峡水库的水质也算不错,库区的水很清澈,应该属于二类水标准。
黄河流域库区的污染问题不是库区本身的问题,水电站运行并不排放废水废物,而是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环境问题。库区污染物(废水废物)源自库周集镇、城市和工业园区,并且以工业污染源为主。由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黄河干流、尤其是支流的两岸,存在一些高污染行业,比如说采矿,炼铝等。同时,还有大量的小作坊企业,这些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成为库区主要的污染源。
在黄河水电开发之初,基本没有水污染的问题,当时也没有料到水污染像今天这么严重,所以对于库区的污物处理没有周全考虑,缺少排漂或清污设施,这也导致了库区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在库区污染的治理上,主要应是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要控制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废水废物的排放。同时,库区自身也要建立完善的排漂清污机制,及时清除坝前漂浮物。这点需要学习三峡管理经验,建立专业的排漂队伍,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促进了就业。 孟祥路
《中国能源报》 (2010-09-13 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