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暴雨山洪与三峡工程无关
2010/8/2 8:22:44 新闻来源:新华社
在成功拦截本世纪最大洪峰后,三峡工程又遇到了一次“舆论洪峰”:这个大坝到底能抵御“万年一遇”、“千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的洪水?今年的地质灾害频发如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是不是因为修建了三峡大坝?为此,记者1日赴三峡坝区,就网上的种种质疑与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进行了对话。
1
灾害频发,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
“暴雨山洪不可能与三峡有关”
记者: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灾害频繁发生,有人将其归咎于三峡蓄水。三峡工程是否会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曹广晶:三峡工程影响范围只能限于受蓄水影响的干支流两岸某些滑坡现象,而暴雨、山洪等不可能跟三峡有关,把整个流域的这些灾害都和三峡工程扯上关系更是牵强附会。
三峡工程之前,世界上已经建起了几十万座大坝,三峡工程虽然是装机容量最大的工程,但水库库容在全球排名第22位。世界上大水库数十年的实践表明,水库蓄水初期,是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是隐性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经过几年的蓄水和泄水,两岸边坡就会稳定下来。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工程像三峡这样,对水库两岸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如此全面的勘察规划,花如此大的代价进行治理。自从2003年开始三峡初期蓄水以来,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尽管也有少量滑坡出现,但是没有因为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这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2
重庆被淹,与三峡蓄水滞洪有多大关系?
“滞洪未对重庆排水造成影响”
记者:7月19日重庆遭遇今年最大洪峰,朝天门码头被淹,此事被指与三峡汛期蓄水滞洪有关,这个如何理解?
曹广晶:三峡水库修建是利用上游高山峡谷的地形,把水位线以下的居民迁出,形成相应的库容,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当中,有超过50%的费用是用来补偿这些淹没的。7月19日重庆寸滩水位达185米时,三峡坝前水位是150米左右,水库回水还不到涪陵,应该说这次滞洪作用并未对重庆排水造成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发生溃堤后损失惨重;上游则以崇山峻岭为主,应对洪灾回旋余地相对较大。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中下游平原的保护方面。
3
外国专家质疑防洪库容数据前后不统一
“水库防洪库容不可能虚报”
记者:对于防洪库容,有外国专家质疑,中国曾表示“水高180米,防洪库容接近200亿立方米”,而最终确定库区最高水位只有175米,防洪库容却超过221亿立方米。如何解释这一对数据的误差。
曹广晶:论证期间,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曾做过180米、170米、160米几种方案。1992年国家批准的初步设计最终确定了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的方案,目前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是根据这一方案严格测量计算出的,是多项调度设计的基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虚报。
4
三峡大坝防洪能力是否逐年萎缩?
“N年一遇是统计学概念”
记者:有的网民将几篇关于三峡大坝抗洪能力报道的标题罗列一起,内容包括三峡大坝可抵御万年、千年、百年一遇的洪水,并据此说三峡大坝的抗洪能力“逐年萎缩”。请问三峡大坝防洪能力到底如何?
曹广晶:“N年一遇”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根据长江的水文记录资料和其他历史资料,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计算分析得出的,例如三峡工程所说的“万年一遇”的流量为每秒11.3万立方米,“千年一遇”达到9.88万立方米,“百年一遇”达到8.37万立方米。但百年一遇并不意味着洪水按一百年时间间隔一百年出现一次,应该理解为在长时间周期中,平均一百年出现一次。今年的洪峰峰值接近每秒7万立方米,算是“约15年一遇”。
就三峡大坝本身而言,它是按千年一遇的洪水作为其正常设计工况,万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来作为校核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