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干旱追踪:正确认识桉树需要科学理性精神
2010/4/21 7:25:35    新闻来源:人民网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文/方进芎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张荣贵等人的研究文章《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截至2005年云南全省引种保存桉树100种左右,面积354万亩,此后,云南省未有大的桉树新增造林面积,所谓云南桉树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严重失实。

  ●中国林科院热林所组培育苗专家:不但云南没有种植转基因桉树,中国乃至世界先进人工林国家都没有种植转基因桉树,所谓的“转基因树是西南旱灾的罪魁祸首”的发现,是彻头彻尾的噱头和搞笑之作。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桉树不是“抽水机”,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干重),松树需要消耗1000升水,相思、黄檀、香蕉、咖啡需要800升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可见,桉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很高。并且,中澳合作项目“桉树与水”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桉树林夏季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明显的,具有一定的水源涵养作用。

  ●在我国,黄第寿在1989年曾统计,广西崇左、扶绥种植桉树后,其周边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152.5毫米,平均增加降水天数6.6天,年平均蒸发量减少了75.3毫米,空气湿度有所增加,从而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类似结论在我国桉树种植区域都得到了证实。

  ●云南省林业厅黄德详副厅长:到目前为止,某纸业公司在云南省的桉树面积仅为86.4万亩,占全省人工林面积的5%,而杉木、云南松、华山松等云南乡土树种占云南省人工林地面积的70%以上,所以,在云南种植桉树对干旱没有大的影响,更谈不上是本次干旱的直接诱因。

  3月20日以来,各大网络论坛风传一篇叫《云南超3000万亩桉树林终酿世纪生态大灾难》的帖子,标题很大,也很煽情,但仔细一看,除了标题“云南超3000万亩桉树林终酿世纪生态大灾难”和导语“当年规划的3000万亩桉树林,如今早已经严重超面积了。置当年科学警告于不顾,终酿如今创历史纪录的生态灾难!!!!”是新做的,其他都是照搬2004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谢念、张可佳刊发在中国青年报的《云南3000万亩桉树——灾难还是奇迹》,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改动。
 
  接着是一篇叫《张宏良:转基因树和私有化——西南旱灾的罪魁祸首》的网贴,打着“转基因树”的旗号,在各大论坛频繁活动,说本次云贵大旱是“从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开始的。所以,在中国特别是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毁林栽种转基因树的,并非是跨国生物公司,而是跨国造纸公司。这一点,与推广转基因粮食的孟山都、杜邦等跨国公司的经历大体相同,当初孟山都等跨国公司推广转基因种子,目的只是为了推销其生产的除草剂等农药产品,后来发现用转基因种子控制农民比除草剂等农药更加有效,于是便更换主业变成了种子公司。虽然迄今为止,那些国际造纸巨头还没有因种植转基因树而转变成为生物公司,但是大规模毁林种桉已使他们成为举世公认的森林第一杀手……所到之处,草木一片尽光,而造成草木一片尽光的,就是被中国学者吹捧为利国利民的‘林浆纸一体化’战略,这个战略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林业部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

  笔者林学专业毕业,20年来一直从事桉树、松树、杨树等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并跟踪桉树在中国的发展。本次云贵大旱,正如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钱维宏教授22日在新浪访谈中所说,本质上是气流比较偏弱,青藏高原的存在,有一个昆明静止风,必须有暖湿空气往这里输送,今年的暖湿空气比较弱。弱的原因是,海陆风怎么形成的,要有海上和陆上温度对比,一边温度高了,一边温度低了,才会形成这个风,有了这个风以后,把海上气流吹上来,吹上来有降水。今年海上温度高了,陆地上特别是中国北方或者东部地区冬天都比较冷。陆地上比较冷,海洋上比较暖,不利于海风的形成。我们西南地区主要是受西南气流的影响。现在由于季风气流弱,水汽上不来,今年达不到正常的水汽输送,气流强度不够,雨下不来。这才是本次云贵大旱的根本原因。此其一。

  其二,本次云贵干旱或者说我们国家发生的洪涝,还有几天前发生的渤海出现冰雪等现象均属于极端事件。上述极端气候事件无疑与当今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是过去一百年工业文明过度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工业企业直接减排,其二是科学发展松树、桉树、杨树、杉树等人工林,重构毁坏于过去100年工业文明的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在这个意义上,集中全社会力量大力科学发展松树、桉树、杨树、杉树等人工林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极端气候的根本手段之一。如果将此次云贵大旱归结于桉树人工林企业所营造的人工林,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第三,最近几天在各大网络论坛疯狂传播的《云南超3000万亩桉树林终酿世纪生态大灾难》的帖子说,“桉树长得很快,需要大量的水和肥料。云南几千万亩桉树像一台台抽水机,吸干了当地的地下水,是导致本次云贵大旱的根源。”对此,云南省林业厅黄德详副厅长在云南省政府3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省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曾大规模种植过桉树。目前,印尼金光集团在云南省的普洱、文山两州市共营造桉树85.59万亩,其中普洱市56.3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2%;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9.29万亩,占文山州林地面积的1.1%。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桉树面积仅为86.4万亩,占全省人工林面积的5%,而杉木、云南松、华山松等云南乡土树种占云南省人工林地面积的70%以上,所以,在云南种植桉树对干旱没有大的影响,更谈不上是本次干旱的直接诱因。”此外,根据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张荣贵等人的研究文章《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得知,截至2005年云南全省引种保存桉树100种左右,面积354万亩,此后,云南省未有大的桉树新增造林面积,所谓云南桉树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严重失实。而且,据中国林科院热林所组培育苗专家证实,不但云南没有种植转基因桉树,中国乃至世界先进人工林国家都没有种植转基因桉树,所谓的“转基因树是西南旱灾的罪魁祸首”的发现,是彻头彻尾的噱头和搞笑之作。

  然则,桉树是抽肥机、抽水机吗?对此,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给出的答案是否!作为国家级桉树专门研究机构,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在2009年《关于桉树人工林生态影响的说明》中指出——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1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性树种,桉树和杨树、松树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科学种植桉树,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首先,桉树人工林是一个巨大的碳库,据研究,每公顷桉树每年可吸收9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在退化地上营造桉树,可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生物量增多,并使造林地区的小气候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变化。雷州半岛过去是赤地千里,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只有8%,1954年开始大量营造桉树人工林,现有桉树近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称为南亚热带重要的农业大市。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研究表明,桉树不但无毒,而且还可以被动物和人类直接利用。澳大利亚的动物考拉(树袋熊),生活在桉树林中,专吃按树叶为生,如果桉树有毒,动物能吃吗?此外,澳大利亚从南到北到处都是桉树林,各大城市的饮用水源的涵养林基本上都是桉树,澳大利亚人从未反映过桉树林区的水源不好,更不要说有毒了。再有,桉树有一种副产品——桉叶油,从桉树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天然化合物,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原料,很多喉片中即含有桉叶油成份。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研究表明,科学经营桉树,不会造成地力衰退。关键是科学管理,补充养分,采用配方施肥,土壤缺什么就补什么,问题就解决了。



  上表说明,桉树无论是吸收还是带走的矿质营养量,较其他作物物相比都不是最多的。因此说,桉树会导致严重的土壤退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以湛江地区为例,成立于1954年的雷州林业局,种植桉树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面积70万亩,90%都是桉树人工林,照某些人的说法,这里的土地早该荒废了,恰恰相反,这里的林地越来越好,桉树人工林的产量一代更比一代高,70年代前的生长量只有0.3立方米/亩.年,现在达到1.5立方米/亩.年,这是为什么,就是依靠科技,一是使用了桉树新品种;二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三是现在当地老百姓燃料问题解决了,枯枝落叶回归土壤,因此桉树越种越好。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研究表明,按树林下同样具有生物多样性。由于桉树林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又是集约经营的纯林,其生物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肯定简单多了,但决没有到“地上不长草”的程度。据华南农大谢正生等在雷州半岛5个不同地点桉树林下调查结果,采集到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共计61科127属150种,证明桉树人工林对雷州半岛的森林植物多样性并未造成降低。福建长泰岩溪林场洪长福等对漳州尾巨桉林下植被调查表明:林下植被共有29科49属53种,同样说明“桉树底下不长草”是没有依据的。在桉树的原产地澳大利亚,桉树林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走进按树林随处可见到袋鼠、鸟类和爬行动物,地上则有茂密的灌木和杂草。个别情况下,按树林下植被很少,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桉树种得太密,林下无阳光,营养竞争激烈,造成植被稀少;二是有些地方在造按树之前本身就没有植被,桉树长起来了,只能说明桉树的适应性强;三是人工抚育强度太大,除草及时,高度集约经营,导致没有杂草。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研究表明,桉树不是“抽水机”,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干重),松树需要消耗1000升水,相思、黄檀、香蕉、咖啡需要800升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可见,桉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很高。由于桉树生长快,总的用水量可能会比其他树种多一些,但并不构成危机,例如,桉树在雷州半岛的年水分蒸腾总量只占年降雨量的1/3左右,蒸腾+蒸发量为1000-1100毫升/年,远小于年降雨量1500毫米,不会造成地下水减少。并且,中澳合作项目“桉树与水”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桉树林夏季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明显的,具有一定的水源涵养作用。

  与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科学研究成果可以互为印证的是,1988年赵庭香等在广西东门林场对不同桉树林土壤的含水量进行了调查,发现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纯林内的土壤含水率为20.4%,窿缘桉和樟树混交林内的土壤含水率为20.8%,而荒山土壤含水率仅为18.4%。又如1989年华南农业大学测定托里桉(E. torelliana)的蒸腾量平均只有4800吨每公顷年,仅为广州市年平均蒸发量(1760毫米)的27.17%,而我国特有的传统速生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在同等环境下的蒸腾量是13000吨每公顷年,为托里桉的两倍多。其他实验报告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事实上,如前所述,因为材用桉树的原产地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而且旱热同期,所以材用桉树在形态上一般都有旱生性态,最主要的就是在幼叶、成熟叶、树枝,甚至树干的表皮上都有蓝灰色的蜡质层,以减少植物体表面水分的流失。与此同时,桉树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也是相当高的,早在1989年,Davidson就通过研究发现,每生产1千克的干物质,桉树利用的水分为510升,而向日葵是600升,棉花是800升,松树之类的针叶树更高达1000升!1996年,中国著名人工林专家白嘉雨在我国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每生产1千克的干物质,黄檀需要1323升水,针叶树需要1538升水,而桉树需要的水如同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结论。

  和“抽水机”的污蔑相反,桉树林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上发挥的作用,丝毫不比其他树种逊色。事实上,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墨累-达令河的许多支流的源头就是桉树林,正是这些桉树林起到了极其有效的水源涵养作用;墨累-达令河下游也流经大片的桉树纯林,河流的径流量也并没有因此削减。Bailly等人1974年在马达加斯加东部,对天然林、次生林和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人工林流域径流量进行了8年的观测,发现由大叶桉林排入河流的水量最小,说明大部分水分都渗入了土壤中,有效地保持了水土。在我国,黄第寿在1989年曾统计,广西崇左、扶绥种植桉树后,其周边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152.5毫米,平均增加降水天数6.6天,年平均蒸发量减少了75.3毫米,空气湿度有所增加,从而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类似结论在我国桉树种植区域均得到了证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