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专访丨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南水北调重塑中国水格局
2020/4/7 7:11:14 新闻来源:中国水利杂志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正在加快前期论证
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水利建设等工作,要求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完善实施方案,抓紧前期工作,适时推进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同时开展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等前期工作。
遵照国务院工作部署,水利部立即行动,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及时制定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开展东线二期工程、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部分在线调蓄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以及进度安排等,特别是按照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在保证勘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为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后续工程主要有三方面工作:关于东线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在东线一期工程基础上,增加向北京、天津、河北供水,为京、津城区供水提供双线应急保障,并扩大向山东、安徽供水。设计抽江总规模拟由东线一期工程的5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800多立方米每秒,抽江水量由87.7亿立方米提高到164亿立方米。干线工程长度约2000公里,新建泵站24座。线路方案主要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扩建,并新建输水线路向北延伸到河北、天津、北京,充分利用现有河湖输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和生态环境影响。
关于中线后续工程,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中线一期工程95亿立方米调水的保证率,并利用中线工程现有能力,增加北调水量。规划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和干线调蓄工程。引江补汉工程从长江向汉江调水,通过水源置换增加北调水量,这样既可多向北调水,又可进一步保障汉江下游用水。提高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能力,提升中线工程供水保障能力,为输水沿线城镇供水创造条件,并相机进行生态补水。干线调蓄工程根据供水对象重要程度、总干渠风险点分布,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大型水库(如河北王快水库等)向中线干线应急补水,并结合河南观音寺和河北雄安等地水库建设,为干线工程提供调蓄,改善中线工程停水检修时的应急供水条件,提高受水区供水抗风险能力。
关于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区)及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西线工程对完善我国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解决黄河流域及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情势变化等,水利部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对受水区黄河流域的节水潜力、水资源供需形势、缺水情况及解决措施,对调水区可调水量、生态环境现状及调水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影响、对下游梯级电站发电影响,对重大地质、工程技术问题等,做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为深入开展工程前期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正在抓紧开展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
沿线因南水而“升”
改变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的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实现了城市供水外调水与当地水的双供水保障,提高了受水区城市供水保证率,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改善供水水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按照“三先三后”原则要求,中线全面做好水源地水质保护各项工作,鄂豫陕三省联动协作,制定水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夯实了水源地水质保护基础。东线强力推进治污工作,苏鲁两省将水质达标纳入县区考核,实施精准治污,实现水质根本好转,创造了治污奇迹。修复生态保护环境,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有效增加了华北地区可利用水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提高,促进受水区经济、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恢复到合理水平。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等综合措施,中线沿线30余条河流得到生态补水,天然河道重现往日生机,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地下水水位稳步抬升,区域水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同时大大增加了特殊干旱年份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和沿线湖泊生态安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受水区高质量发展。受水区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使受水区节水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有效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深入开展治污工作,关停并转一大批污染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实行“两部制”水价,依据成本核定水价,有力推动受水区水价改革,为工程良性运行创造了条件,同时进一步提升节约用水意识,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国家有关权威研究机构评估,建设期间,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高约0.12个百分点,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东、中线一期工程参建单位超过1000家,建设期高峰期每天有近10万建设者在现场施工,加上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每年增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通水后,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基本摆脱缺水制约,同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以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需水量73.6立方米计算,南水北调为北方增加的30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可为受水区约4万亿元GDP的增长提供优质水资源支撑。
全局眼光谋划2020年重点任务
后续工程前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充分总结吸取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经验,紧紧抓住核心环节和卡脖子节点,遵循规律,以历史视野、全局眼光谋划和推进后续工程各项工作,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加快完成东线二期工程可研编制、有关专题论证,完成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可研编制及有关专题论证,指导地方完成雄安等调蓄水库可研阶段工作。加快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完成论证报告。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尤其要做好各阶段工作的有效搭接,同步推进勘测设计和要件办理工作,加快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开工建设进度。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东、中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做好充分准备。按照中央改革要求,完善相关管理体制机制,加快研究后续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为后续工程尽快开工做好准备。根据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安排,协调推进后续工程建设相关事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省协调机制,成立东、中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利用重大水利工程覆盖面广、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特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充分发挥其投资拉动作用,尽力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东、中线一期工程,确保安全平稳运行,持续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增强风险意识,绷紧安全弦,组织工程运行安全评估,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守住安全底线。优化水量调度管理,在确保安全平稳供水前提下,完成年度供水目标。其中,东线完成向山东省调水7.03亿立方米;中线完成调水70.84亿立方米。深化对南水北调生态功能的认识,不断拓展其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做好生态补水相关工作。持续开展丹江口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按照《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及水利部统一部署,推进生态补水常态化,规范生态补水水费机制,充分发挥工程的生态效益。推进验收、决算、尾工及配套工程建设,抓紧收口,为东、中线一期工程按期竣工验收奠定基础。验收工作要精心组织、主动协调,保质量、保进度,确保如期完成2020年设计单元完工验收、财务决算任务。进一步加强穿跨邻接项目管理,推动保护范围划定,做好保护范围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长治久安。持续做好水费收缴工作,保证工程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高质量推进东线应急北延工程建设,强化管理,有效组织,控质量,保进度,优质高效完成年度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