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复兴访谈:水利专家解读西南大旱
2010/4/13 16:01:10 新闻来源:CCTV
2009年9月中旬至今,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贵州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由于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重,已对西南部分地区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4月13日上午10:00,中国网络电视台邀请到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做客《复兴访谈》,为大家解析这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干旱,共同探讨如何缓解旱情。
http://news.cntv.cn/special/fuxingfangtan/0000/31/
特大旱灾为何发生在西南地区
主持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复兴访谈》,我是主持人周悦。2009年9月中旬至今,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级别,贵州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由于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重,已对西南部分地区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主持人:我想关注我们节目的网友在之前的节目当中,应该对西南地区的旱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今天我们邀请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欢迎您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为大家解析这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干旱,共同探讨如何缓解旱情。欢迎您张老师。
张博庭: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方发生了这样的旱情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毕竟北方的水资源还有降水量没有南方那么充沛,大家恰恰相反,这样的特大干旱发生在了西南地区,那这是为什么呢?
张博庭: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北方平均来说,我们国家确实是一个南方是涝,北方是旱的情况比较多,因为我们国家水资源分配非常不均匀,我们国家的南方,好像耕地面积只占46%,但是水资源占了81%,北方19%的水资源,有60%左右的耕地面积。所以说我们南方是经常的发生涝这种情况多,北方经常旱的情况比较多。但是今年像这一次确实有一些特殊情况,我们气候在南方本来应该经常降雨的,西南几个省区长期不降雨,气候突变的一个情况。所以发生了这样一个南方比较大的特大干旱,而且这个干旱发生了以后有一个什么特点?因为北方就是因为经常旱,抗旱比较有经验,南方没有抗旱充分的经验,发生大旱以后,就容易让人觉得,难以对付,措手不及,实际上气候原因是主要的,我估计可能也是暂时的,不会长期这样,将来还是这样,因为北方的水资源毕竟比南方要少得多,南方水资源本身还是比较充沛的,可能就是一个,如果长期这样,通过调节也是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候突变呢?
张博庭:流行的说法认为是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另外实际上从气候本身来讲也有周期性的变化情况的出现,不断的有个百年不遇,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出现的,我觉得两种可能性都有存在的可能。如果是气候变化本身产生的,正常的可能就是一两年就过去了,如果真是由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的整个气候异常变成的,那就可能影响得比较长期。要是气候变化引起来的,因为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这么多了。
主持人:您比较偏重于哪种说法?
张博庭:我偏重于正常的气候变化,比较倾向于这方面。
主持人:有网友就特别担心,说也像您之前说的,南方比较容易涝,北方容易旱,有网友就说了,现在南方都旱成这样了,北方会不会也发生干旱?南北同旱这种情况会发生吗?
张博庭:应该说这个概率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一般来说,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我觉得它这个大气的循环,水汽的成分,循环的总量应该大致是一样的,在这儿降不下来的话,往往可能到别的地方降得多,实际上我们要看看今年北京这个降雪,今年北京下了十几场雪,都是比较大的,明显的南方旱了以后,北方实际上,降雨,水量下得多了,这也符合一个规律,因为总的水系量这么大,我感觉南北同旱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我们现在,北方经常有春旱,因为本身水资源紧张,到了春季旱季的时候,经常春旱,实际上现在已经快接近雨季了,所以南北同旱的可能性有,但不是很大。
主持人:这一段时间北京的降雨量确实比往年要多。是这样,我们知道重庆还有云贵地区,其实都有一些少量的降水是吧!
张博庭:对,前几天有过。
主持人:但是这些降水好像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张博庭:是,一方面降雨量非常小,而且这些地区关键是已经久旱了,咱们看了很多图片,土地都裂成那样了,所以少量的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填不满,可能土地的归裂都解决不了,必须得有一定的水量以后,才能把旱情解决。
主持人:多少也有那么一点作用吧!
张博庭:肯定有作用,积了一点水,起码对自己的生活用水,可以搜集一些,肯定是有一些作用,但是对大面积缓解旱情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土地确实比较干旱了,需要很多的水分才能恢复过来,现在这一点雨恐怕解决不了土地干旱的情况。我感觉是这样。所以说旱情还在继续,目前,只要不下大的雨,旱情很难缓解。
主持人:西南地区的现在水利设施情况怎么样?
张博庭:西南地区的水利设施,我觉得总体上,好像不如北方这么健全,因为它确实有这个情况,因为它本身像云南那些地方,本身有点天然的气候条件就很好,一般来说气候湿润,降雨充沛,所以防备旱的准备要比北方要差。所以我们水利设施方面,可能也是相对来说比北方要不足一些,你比如现在北方咱们一旱了,经常有的是机井,从机井提水,现在南方很多地方没有这种设备,没有这种准备,所以这次旱了以后,我们赶快找水,打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西南地区的水利设施也还是可以,因为每年有一个枯水期,所以也有一些小型的设施,小水库,小塘坝也是很多的,来解决旱季的用水,但是这些都是按照平时常年的旱枯的情况是可以应对的,但是到了像今年特大干旱,基本上这些小的塘坝很多都干了,因为它小。所以我们的经验,将来西南地区要加大大中型的出水设施的建设,只要大中型的才能抗御大的干旱,现在我们都是按照平时那些小干旱来建设的小水坝,这些东西比较多,小的设施,如果大中型的多了,我们就可以比较好的应对这种情况,因为西南,你比如云南的水资源就非常丰富,在全国排第三,2千多亿立方米,关键现在储水量才6点几,大量的水都当洪水排走了,所以西南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就我的感觉,主要是缺大中型的蓄水措施,所以没法应对大干旱,平时小干旱还是可以应付过去。
主持人:我们想知道,从水利的角度来讲,有没有对口支援的办法?
张博庭:应该说还是可以找到这种对口支援的办法,一方面确实咱们西南地区,还是经济上相对落后,如果要有对口支援的话,从经济上得有一个保证。另外像有一些特殊情况,像今年有些有专长的人,志愿者到那儿帮着找水源,像到那些探险,溶洞里面找地下水源,效果也是比较好。所以我觉得像西南发生特大干旱以后,如果能够有对口支援,也是有好处的,从经济上,缓解当地的旱情,帮助当地解决问题也是有好处的,根据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可能效果不一样,像刚才说的在有些地方有溶洞的,你可以到溶洞里面找水源,有些地方地下水比较好的,可以通过打井解决,有的也可能需要通过建设一些水利设施,水坝,输水渠道,这些都有好处,如果能够对口支援,可能更容易解决问题,尤其南方的情况,是一个地一个样,每个地方要解决旱情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
主持人:确实,也就是说现在这种对口支援的办法还没有完全的实施开来是吗?
张博庭:我觉得是这样,现在还处于大旱当中,正紧张的抗旱,将来怎么继续把这个问题协调好,解决好,可能还得需要一个统一的筹划过程,这次旱情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引起全国的关注了,将来具体的,真能够搞对口支援,那对他们是很大的好处,也是坏事变好事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因为干旱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所以支援的办法也是因地制宜。我们知道前一段时间,就人口饮水困难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水库供水,应急供水这些措施等等,我们想知道,这一批措施采取了以后,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一部分人的饮水问题呢?
张博庭:我倒觉得您说这可能,都是一般集中的,小城市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什么?我感觉像西南那些,云南像这些地区的,它的大中城市水源还是有保证的,一般来说都会通过固定的一个供水水库,但是这一次恰恰发生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在水库都比较小,蓄水能力差,有可能出现干涸的原因,没有水可供,这一次可能这种情况比较多一点,小城市包括农村,所以说现在采取调水措施,送水,送水肯定往小城镇,调水有的还是可以办得到的,所以现在的这些具体措施主要是支援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一些地区,大城市相对能好一些,但是也很危险,如果继续旱下去,我估计也会出现大中城市缺水,那情况就够危急了,实际上根本上还是总的水库蓄水量不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水资源的平衡,实际上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经验,国际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现在公认的办法,就是靠水库蓄水。
张博庭:像西南地区85%的降雨量都在雨季这几个月里边,15%在旱季那几个月里面,如果没有水库蓄水,是非常容易发生旱灾的,现在有一些小水库,平时挺过去了,但是遇上特大干旱,小水库干了,就挺不过去。所以现在目前还是小城市,农村遭受特大干旱,人畜饮水困难,需要从大城市和现有的水库进行支援,但是如果再继续干旱,到了大中城市都没有水源的情况下,那就非常危险。我就觉得将来要吸取教训的话,还是要加强大中城市蓄水水库的建设,这是我们应该非常注意的。
主持人:刚才也说了,应急的供水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饮水问题,那对于乡村地区的呢?
张博庭:现在乡村地区的办法,可以从电视里面看到,大量的送水,有的是他们发动自己人,因为南方的干旱和北方不一样,它往往是在山坡上,或者山腰住的那些人没有水了,原来都是山泉下来,现在没有了,或者小水库干了,他没地取水了,就得到河沟里面去,走出几公里去取水,像这种情况比较多,但北方都是平原,没水只能往地下打,现在送水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了,对于农村,所以我们将来可能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把它考虑好了,一个是加强它本身的蓄水的设施建设,万一你像再遭遇干旱,山泉干了,你还可以蓄水,多挺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解决一些。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大中型水库建设以后,蓄水能力强了,保证河流不断流,现在很多麻烦就是,像云南、贵州很多省份的很多河流都断流了,小一点的河流,这个就是非常麻烦,它在河边上的那些人都没法喝水。
主持人:对,我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的报道,小学生每天都发一瓶水。其实由于大旱,很多地区却大量的开采地下水,但是也有人担心说,因为过量的开采这个地下水,会不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张博庭:我感觉好像问题不是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它这个南方地下水和北方不太一样,北方现在咱们其实还真是存在这个地下水开采过度的问题,因为北方总体上比较旱,它补充地下水的机会比较少,南方的情况可能和这有一点不太一样,南方实际上它本身的降雨量,本身水资源比较充沛,但是就由于时间分布不均,这一段时间突然没有,所以造成干旱,这样的话它可能到了一个两个洪水季节,地下水很快补充上,南方本身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蓄水设施,所以说出现这种干旱,现在我们临时在地下取一些,可能在下次有大的,下一次洪水再来临的时候,可能要大量补充地下水,我觉得不用特别担心,因为南方毕竟是,总体来说水资源还是比北方丰富得多。所以说对地下水的担心可能比北方应该小得多。而且南方很多还有地下暗河,地下水补充非常痛快的。
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水利水电工程大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据了解中国进行水电开发建设有一个“滚动开发”模式,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滚动模式”吗?
张博庭:这个滚动开发实际上是一种政策,什么叫滚动开发,我们滚动开发的前提,原来最早的时候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能力不行,没有那么多钱建设这些水电站,你没有钱投资,你就建得慢,有很多河流,你比如咱们解放50来年,没有建多少,不到10%的开发量,主要的问题受到资金的制约,没有钱建,滚动开发的意思就是主要解决资金的问题,滚动开发,我用第一个电站建成了以后,用电站赚的钱再建下一个,主要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但从现在来讲,实际上我觉得滚动开发已经没有必要了,我们现在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已经非常强了,咱们现在经常出现,好像有钱没地投,这种情况非常多。
张博庭:所以说我们资金能力强的话,就不一定再指望滚动了,因为滚动主要是通过减少投资,我总的量,钱少,但是通过滚动就不断地都开了,但是现在呢,现在实际上这个情况已经改变了,我们现在恐怕用不着滚动了,大家也知道,社会上各界都愿意参加水电开发投资,所以都形成跑马圈水了,滚动开发主要是过去的一个说法,而且是一个方式,因为过去不滚动,比如湖北的清江,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开发一个,再不断的挣了钱以后再去开发另一个,乌江也是这么开发的,效果都很好,但是在今天可能未必能用得上,因为我们的投资已经不成问题了,我感觉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水电开发是有计划的,我们想知道河流流域开发计划中,水电开发对于环境有没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博庭: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应该说,因为什么?我首先感觉,人类的任何活动对环境都是有影响的,这是肯定的,所以说要说没影响,那是不客观的,但是这个影响,一个方面是有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不好的影响,这个要区分,另外这个影响也必须要控制在一定度之内,我们现在这个河流的规划,实际上早就做了,做的时候就有一个标准,我们国家你看,咱们国家总数有6万亿度,每年这么大的水能总量,可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可开发的只有1.7万亿度,技术可开发也只是2.45,也就是1/3多一点。所以我们已经把2/3的水能资源的量都排除在外了,就说我们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环境,不能说我有多少就开发多少,这是不可能的。
张博庭:目前的规划就是在考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所以说环境的影响肯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的指标,而且我们国家的水电开发是在所有的工程项目里面最先开展环境评价的,所以对环境的问题是最重视的一个问题,肯定有环境影响,但是我们很希望通过这种水电开发,让它达到什么?对环境的正面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实际上我们的效果也确实是这样的,每个水电站开完了以后,基本上都是对当地的环境带来更好的影响,我觉得这一点不用担心,一方面从规划的时候要解决环境影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最后,就是干成了,真是检验出来,不好,负面大于正面的影响,肯定也干不下去。
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主持人:能给我们说一下,到底负面影响有哪些?怎么大于正面的影响呢?
张博庭:比如说,最主要的,已经公认的,对鱼类的影响,因为你建了水坝以后,有些鱼要游回去,到它的出生地产卵什么的,往上游就很难过水坝,所以这个是当前比较公认的最大的,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难克服的,像这种可以通过人工辅助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些,但是总的来说这是比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像对泥沙的影响,三门峡的问题就是泥沙的影响,最后造成上游不断的发洪水,就不能让它运行下去,必须进行改造,属于泥沙,你拦截了河流以后,对泥沙的影响。
张博庭:另外对水质,有些地方水质也有影响,比如原来的水流非常急,你排一点污的话,水流急了以后,就不断地往里进行空气交换,就等于给这个水体加气,加气就可能对抑制水体非常有好处,所以原来你排一点污没有什么不好的情况出现,但是形成水库以后,没有那么多氧气进来以后,里面有化学需氧量,多了以后,这就会形成负面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正面的影响就会更多了,比如调节水资源,发电以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等。所以我们要衡量一个电站建成以后,对整个社会的正面影响肯定是大于负面影响,对当地来说也应该能做到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比如当地的电站建成以后,原来都是很干的河谷,包括现在的金沙江,你可以看到那些拍出的片子,山坡上都是荒的,不信,你以后看,建成水库以后,肯定是一片的绿,实际上对当地,每个水电站建成以后,如果不考虑水质的原因,都可以作为旅游度假区。
三峡工程调节蓄水 保证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主持人:我们也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评论说,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这次这样灾害,有没有人类活动的因素?有人说长江中下游的干旱就是因为三峡工程蓄水造成的,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张博庭:先说西南干旱有没有人为因素?我觉得人为因素,怎么说呢?应该说还是有一些的,因为咱们干旱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比较公认的说法,一个是降雨少,一个是来水少,一个是蓄水少,就造成干旱。我感觉降雨少和来水少,这两点上都不会有特别大的人为因素,因为这是天然的情况,在蓄水少上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的蓄水工程没有及时到位的建设好,所以说你这个就容易遭受,当干旱来了以后,就没有水可用,蓄水量不足,现在我们通过这次干旱,各级政府也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了,下一步肯定要加大蓄水,但是我觉得蓄水少,确实有一定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就是我们对水坝的认识,水库建设,水电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可能有些欠缺,另外我们国家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上也有一些问题,在什么地方?大的水库,关键性的水库往往都是要发电的,但是咱们一发电,就不归水利部门管了,发电就归到电力部门管了,所以越是大的关键性的大的蓄水工程,他越不跟水利挂钩,包括像虎跳峡,原来规划十一五期间开工,现在十一五马上就结束了,但是现在还没门了,这就是人为的因素。
张博庭: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三峡实际上完全是一个相反的概念,三峡的建设恰恰是能够调蓄水的工程,如果没有三峡建设,没有三峡成功,现在的话,肯定下游它那个遭受的干旱要比现在严重得多,实际上从三峡建成以后,基本上你下游的这些城市就不用再考虑干旱期的干旱问题了,比如现在三峡很明显的,重庆那儿的航道非常困难,因为它在三峡的上游,我三峡一放水以后,它就天然来水少了,航行都很困难,但是下游的武汉、南京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什么?就因为三峡已经蓄了几百亿的洪水,这个时候在干旱期不断地放下来,所以说我们现在正在享受着三峡带来的便利,包括长江上海出海口那个地方,如果照以前,没有三峡的情况下,这种干旱季节很容易出现海水倒灌,但是现在有三峡,在枯水季节基本上不会出现,实际上三峡建设绝对是要,很好的保证了下游的水资源的利用,当然还有一个,现在合理调度的问题,现在也有一点问题,在蓄水这一点上有一些欠缺,我们就考虑为了防洪,在洪水期间不敢把水库的水蓄得太高了,那等洪水来了以后,没有吸纳能力了,就不能防洪了,为了考虑防洪,就必须要降到线下水位,这个很低,但是洪水期过了以后,要赶快蓄满,不然就没有水可用了,所以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面,容易对下游有影响,因为三峡前面为了保证防洪,后面为了保证抗旱,抓紧这一点时间,如果抓的时间稍微一过火,就容易造成暂时的干旱,但是这种都很好解决。
张博庭:为什么?因为它是人为控制的,就像09年我们发现蓄水过快,下游干旱了,马上国家防总发一个命令,少蓄,马上就变成放水了,就变成供水了,最后很快就能解决,就说这种,三峡建成以后,即使出现问题,也都是人为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很容易调整,你只要发现这个问题,一说话,打个电话可能就解决问题了,不像天灾那种,你像西南这种干旱,你没办法,因为你手里没有水,所以这是根本性的区别。所以我觉得这是全世界普遍的经验,你必须把水资源变成一个人为可控的,你能够去控制它,你才能解决你的供需矛盾,你如果说你指望着天,老天给你,分配得好,那当然好了,要分配不好,那没办法,所以现在可能对三峡的认识,这一点上应该澄清。
张博庭:我们也可能有个别的时候,调度上不合理的时候,出现个别的失误,这是可能短暂的失误,马上就回来了,这种情况有,但是根本上,三峡是一个你控制水资源根本的一个改变,其实它的作用是非常好的,包括防洪,现在我们下游的武汉,再也不用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在防洪的同时也是供水,像前年太湖流域发生蓝藻,最后就是靠长江来灌水来换水,如果没有三峡,你那会儿根本换不了水,因为上游都没有新鲜水过来,怎么换呢?正是因为有三峡,水就有了,所以我们有了三峡,有了大的控制性工程以后,我们实际上已经有了后盾,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某些个别现象,实际上是我们宣传和解释的不够,个别的情况可能让人家误解了,所以这一点上应该,可能还跟广大网友多做宣传,多做一些科普。
西南旱情与种植桉树林没有关系
主持人:下面我们看一下网友的提问。有一位网友留言说“西南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于这种说法您觉得有科学依据吗?
张博庭:我感觉不是很科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咱们以前一贯的说法都是这样,植树造林是非常有好处的,对涵养水源,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情况,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报道哈里梯田,抗旱的效果非常好,这个也是比较公认的,如果你这个地方植被好,肯定对涵养水源是有好处的,因为树本身它对水的保存能力,本身就是很好的,涵养水源,所以说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说,咱们到底是,比如说他说桉树,橡胶树,这个好坏是一个评价,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到底是砍伐了原始林木种的这些,还是在原来的荒山荒坡上种的?这个非常关键,我们要搞清这个问题才能评价到底是好是坏?别的情况我不了解,到怒江争论比较多,到怒江去的次数比较多一些,对怒江的情况,我感觉,现在就说在人类活动区可达到的范围内,对原始林木的砍伐已经非常厉害了,因为解放以来的50多年里面,当地的老百姓一直靠砍伐林木来维持生计,包括经济发展,所以说实际上云南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我们的植树造林的任务很大。
张博庭:怒江的情况就是这样,人能到的地方,都砍伐得差不多了,真正没砍伐的,就是认为没有开采价值,很稀疏的林地,如果我们能了解实际的情况,我也向当地的官员了解了,他说我们有一些稀疏林地,荒山荒坡,像这样的林地开采出来种橡胶、种桉树,这个应该是好事,毕竟还是树,还是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如果它不是荒坡种成桉树,桉树和别的树的区别就是长得快一点,可能松树长得还快,现在说桉树的很多情况是有很多误解的,我感觉是这样,包括很多专家都批评桉树,实际上我觉得对桉树的评价,有些是有一点言过其实了,我感觉,因为我以前在东北兴安岭呆过,像现在说桉树种完以后,别的树种都不长,也不是这么回事,我在东北的时候,就感觉,松树林里面别的树也很少,就只有松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树,多样性很少,对桉树的好多,给老百姓一宣传的话,实际上很多树种都是这样,包括我们到欧洲的挪威,挪威实际上它是种大量的棕树,它不断地通过采伐棕树和种棕树。我们应该改变这个概念,实际上你种了树以后,我觉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现在北方适合松树增长,南方可能是桉树,桉树的话,最近我问了问一些记者他们调查的情况,他说不是说什么有毒,鸟不飞等等,他说他去了几个桉树林,都发现当地长的有竹笋,农民到那儿采竹笋,说没毒,而且有竹笋,也有鸟,他去了很多个桉树林,都是这个情况。
张博庭:实际上我们现在社会上,总是一种炒作,一个环境组织提出来说,这个不好,完了大伙儿都这么说,实际上你要客观到当地看看,我通过和记者的交流,包括我以前到东北的松树林里面看的情况,我觉得桉树林可能没有炒作得那么邪乎,而且抽水机的说法,所有的树都可以说是抽水机,但是所有的树又都是蓄水池,实际上桉树,它抽水能力强,蓄水能力也强,在澳大利亚考察的结果,人家都认为桉树涵养水源的作用非常强,比普通树种还强,现在我觉得非常危险的,我们实际上很大的问题就是要保护生态的话,就是要搞好植树造林,实际上我觉得像南方有些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像云南这样的地方,水汽非常充足,倒是应该种一点梭梭林,因为你生长快,吸收二氧化碳多,这样的话对全世界的节能减排有好处,不管将来干什么用,但是现在好多人认为造纸,有经济利益,实际上你排除经济利益,就拿去烧火去,也是可以的。
张博庭:所以我觉得这种说法可能确实需要我们去仔细地看看,包括林业部门,如果真是对生态不好,我们肯定不管当地政府还是林业部门,都不会支持它,现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都支持,农民也高兴,为什么?有经济效益,你说为什么这样?大伙儿都满意的事,我们非要找一些毛病来说呢?实际上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成立的,因为所谓环境实际上决定树木,它那个地方不适合种,肯定种不活,就因为当地水资源非常充分,气候条件非常好,才能种活桉树,现在我们把这个事儿都倒过来了,好像你把桉树种了以后,你把水资源弄没了,那如果没有水了,桉树肯定死了。我也看了很多网友说的,说现在广西的大旱主要在西北部,但是广西真正种桉树是在东南面,你说你怎么能说是桉树造成的呢?
主持人:关键看你种在哪儿?
张博庭:如果不适合种桉树,桉树是种不活的。
主持人:所以不管是水坝也好,还是桉树的种植也好,可能一些网友对这个有一些误解,我相信听了专家的解释之后,应该也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我们说持续的西南大旱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有多么珍贵、保护水资源有多么重要,你们觉得这次大旱还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张博庭:我觉得这个问题倒是非常重要,大旱因为这是百年不遇,可能暴露我们很多问题,一个是我们本身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不是能够达到应对气候的这个水平,所以我觉得可能最主要的应该在这方面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和改进,你比如说现在云南的水资源,一年2200多亿的水资源总量,但是我们只储存了百分之六点几,那就是94%的都要在洪水期排走,而且排走以后,这个排走的过程可能还要对下游造成洪水的灾害,如果蓄水能力强了,都留下来,那样的话我们将来就不会再遭受这样的情况,平时我们又可以减少下面的洪水灾害,所以我倒觉得可能最大的,最重要的警示,就是我们确实得依靠所有发达国家普遍的经验,就是要靠能够存蓄洪水,调节水分布不均,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且收获的同时还对发展水电,我刚才也讲了,大的蓄水工程都是水电项目,水电项目如果蓄水多了,水力发电多了,这也符合咱们现在的低碳经济。我不知道这样的结论是否满意。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解答。我们也知道西南的旱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也在我们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今天也非常感谢张老师做客我们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时也希望网友们能够共同为西南的灾区祈福,祈祷天降甘灵。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