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大旱凸显中国西南农村水利“软肋”
2010/4/7 9:06:12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4月1日电 (记者王若遥李怀岩李斌)今年入春以来,拉乍么村委会副主任李祥天天盼望着村里的水渠尽早修缮完毕,因为这将结束700多名村民数月来人背马驮的运水艰辛。
这个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小山村仅有一条土渠,但因严重渗漏和损坏已被弃置多年。
李祥说,2月以来,国家投资,通过水泥浇灌使土渠恢复功用,帮助拉乍么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对抗云南省去年秋季以来遭遇的百年大旱。水渠全长18.8公里,完工后能够满足8个村民小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现在,我们每天要花近3小时运水,而在以往偏旱的年份,村民吃水用水也会下山去运,这条土渠基本派不上用场。”他说。
据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介绍,云南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仅有6.9%,为全国均值的三分之一。
“云南有水却留不住水,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再加上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干旱灾害不断。”孔垂柱说。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说,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也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
同样正在饱受缺水之苦的广西也不乏“病渠”、“废渠”。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三石镇巴造村,一条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水渠已经废弃,抽水设备也已锈迹斑斑。
村民黄启思说:“水渠好几年前就不能使用了,水泵房早在十几年前就坏了。”如今,村里的许多水田已经干透,土地裂缝宽度在2厘米左右,裂缝间留下了许多已干死的田螺。
“实际这个水潭连通地下河,水量可观。若抽水设备和渠道完好,即使在这样的大旱之年也可以灌溉一些田地。”黄启思说。
国家防总办公室截至3月26日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孔垂柱说,西南地区整体降水较为丰富,但由于去年汛期提前两个月结束,加之今年高温少雨,造成蓄水少、来水少、耗水多的局面。
刘宁表示,面对这场席卷中国西南地区,并已持续六个月的罕见旱情,农村基本水利设施显得不堪重负。
这个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小山村仅有一条土渠,但因严重渗漏和损坏已被弃置多年。
李祥说,2月以来,国家投资,通过水泥浇灌使土渠恢复功用,帮助拉乍么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对抗云南省去年秋季以来遭遇的百年大旱。水渠全长18.8公里,完工后能够满足8个村民小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现在,我们每天要花近3小时运水,而在以往偏旱的年份,村民吃水用水也会下山去运,这条土渠基本派不上用场。”他说。
据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介绍,云南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仅有6.9%,为全国均值的三分之一。
“云南有水却留不住水,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再加上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干旱灾害不断。”孔垂柱说。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说,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也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
同样正在饱受缺水之苦的广西也不乏“病渠”、“废渠”。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三石镇巴造村,一条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水渠已经废弃,抽水设备也已锈迹斑斑。
村民黄启思说:“水渠好几年前就不能使用了,水泵房早在十几年前就坏了。”如今,村里的许多水田已经干透,土地裂缝宽度在2厘米左右,裂缝间留下了许多已干死的田螺。
“实际这个水潭连通地下河,水量可观。若抽水设备和渠道完好,即使在这样的大旱之年也可以灌溉一些田地。”黄启思说。
国家防总办公室截至3月26日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孔垂柱说,西南地区整体降水较为丰富,但由于去年汛期提前两个月结束,加之今年高温少雨,造成蓄水少、来水少、耗水多的局面。
刘宁表示,面对这场席卷中国西南地区,并已持续六个月的罕见旱情,农村基本水利设施显得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