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情露头 中国可能面临“南北同旱”
2010/3/29 9:03:13 新闻来源:扬子晚报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昨表示:中国可能面临严峻的“南北同旱”
因为旱灾,四川彭州一口使用了20多年的18米深机沉井,头一回见了底。华西都市报供图
抗旱救灾工作正在中国西南大地紧张进行。2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针对西南丰水地区缘何频现旱情这一问题,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分析指出,今年出现重旱,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去年秋季以来,西南大部降雨、来水持续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与多年同期相比,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部分地区降雨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
此外,“工程性缺水”也是重要因素,大旱充分暴露了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南地区的极端重要性。另外,云贵高原民众居住分散,抗天灾能力弱,一旦遭遇大旱,民众赖以生存的小水窖在缺少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难抵旱情,人畜饮水很容易出现困难。
刘宁还指出,从全国范围看,西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气象部门预报,预计未来几天西南旱区将有小雨天气出现,但重旱区仍无有效降水,旱情仍将持续,损失会继续增加,抗旱救灾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心理准备。
刘宁强调,更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地区旱情也已露头。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刘宁表示,面对严峻的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紧急加强对旱情的会商研判,及时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在前期派出30个工作组和专家组的基础上,再由水利部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云南、贵州和广西等抗旱一线,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解决民众饮水困难。
同时,水利部抓紧研究落实兄弟省市对口支援工作,组织东中部省市水利部门对口帮扶严重受旱地区。水利部还提前下达了今年人饮解困和灌区改造工程计划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重点向重旱区倾斜,支持旱区抗旱减灾。
云南、贵州两省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珠江防总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长江防总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保证了抗旱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据新华社
西南旱情未影响南水北调工程
据新华社电 尽管我国水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三江源头都在西南,但从长远来看,当前西南旱情对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汉没有影响。26日前来湖北参加引江济汉工程开工仪式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南水北调的前景表示了乐观的态度。
他说,大自然有个周期性变化,今年西南旱情比较特殊,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与整个气候状况有关。南水北调从其工程设计、论证起,就着眼长远战略充分考虑了整个水资源的配置。 张野分析说,就长江而言,每年从长江口流出的水量达9000多亿立方米,而南水北调三线调水量不超过45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不超过长江水量的5%,因此从多年水量上来讲,旱情不影响调水,也没有长江上游无水可调的担忧。从长远来看,南水北调还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他说,“至少目前我们没这个担忧”。
团员少先队员每人捐出一瓶水
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要求大家积极投身抗旱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昨天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迅速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投身抗旱救灾斗争。
通知指出,近来,我国一些省区特别是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通知要求,受灾地区团组织要集中一切力量,组织“共青团送水突击队”把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为帮助解决群众饮水用水问题作出积极贡献。全国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动员广大团员和少先队员,每人捐赠一瓶饮用水,通过各种渠道把水送到灾区;如有运输困难,由团中央协调解决。
据中国青年报
湄公河干旱与中国大坝无关
外电称,东南亚四国欲提出交涉,中国否认
在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旱情之际,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出现严重旱情。但是,这些国家认为,中国在湄公河(我国境内为澜沧江)上游修建水坝导致其旱情加重。据路透社25日报道,四个东南亚国家将于下周就此问题向中国提出交涉,但中国官员认为,湄公河干旱与中国大坝无关。
据路透社报道,湄公河水位遭遇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水位下降,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的村庄深受其害。作为湄公河委员会(MRC)成员国的这四个东南亚国家将派领导人出席4月3日-5日在泰国海滨城市华欣举行的峰会。中国已同意出席会议。
对于这些东南亚国家将湄公河水位下降归因于中国在上游修建水坝一事,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政务参赞陈德海23日表示,整个湄公河流域普遍遭遇旱情,中国也是受灾国。湄公河干旱与中国大坝无关。
陈德海介绍说,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流域。在今年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旱情中同为受害者,只是所处位置不同,受灾程度不同。陈参赞强调,中国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中一贯高度重视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并与有关国家保持良好沟通。
据环球时报
5000人或因干旱被迫迁徙
云南南华县将重现“逐水草而居”生态
云南楚雄州南华县,地处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边缘,径流面积小、产水量少。多变的季风气候,96%的山区面积,都注定了这里降水的时间、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欧阳文龙从去年8月起,就失去了周末假期。见到记者时,他想起了2005年的那场人畜大迁徙——比今年轻很多的旱情,却使三四个乡镇近2000人被迫离开村落,搬到水源点附近的帐篷里度日。上次迁徙时间是20天,今年恐怕更长。“雨季5月下旬才开始,如果一个月内还没有降水,这一幕肯定要重演,而且时间长短很难预测。”抗旱指挥部已经上报了迁徙方案。到那时,南华县西端的一街、五街、罗武庄和红土坡等受灾严重的乡镇,或许将有5000人从山腰上走下——这意味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态将重现滇中地带。
据南方日报
有没有水源也成择偶标准
广西百色大旱改变了“财富象征”
昨天,是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德峨乡常么街的圩日。圩日是两广地区颇具民俗特色的集会,德峨乡常么街的圩日,尤其被当地人看重,每逢圩日,附近各个山寨的百姓都会穿上鲜艳的传统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喜气洋洋地涌向市场,出售他们的劳动成果,采购他们需要的物资,年轻人则在这一天挑选他们喜欢的意中人……
如今,水在广西隆林县德峨乡成了当地年轻人择偶的一种新的“财富象征”。相亲的时候,女方会问男方的山寨有没有水源,需要不需要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徐水林因为屯里没水源,多次恋爱失败。
徐水林来自龙英村,前些年一直在东莞打工。眼看年龄不小了,春节前夕,父母让他回老家相亲。拗不过父母,他只好返乡。与那个女孩子一见面,他看不上人家,而对方也对他头上染得那一撮“小黄毛”看不惯。这事就放了下来。
春节过后,徐水林要回东莞打工,父母不让,要求他必须等找到对象再出去。徐水林是个“现代人”,不想再让别人给介绍,就决定在圩日时自己去找,看上喜欢的主动出击。但直到目前,尽管徐水林也看上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当地女孩子,但始终未能赢得美人归。
而个中原因则令徐水林哭笑不得:对方多问他的山寨有没有水源,需要不需要到很远的地方背水!而他所在的屯没有水源!
水,竟然成了当地年轻人择偶的一种“财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