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与水环境专家:“未枯绸缪”应对长江缺水
2010/1/25 8:47:06 新闻来源:文汇报
“长江有可能越来越‘渴’!”在最近由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长江水资源专题研讨会上,河口海岸学家陈吉余院士向记者吐露担忧。面对长江常年水位逐步下降的趋势,水利与水环境专家提出了“全流域综合调度”的新思路:“一条江、一盘棋”,只有科学蓄水、引水、取水和用水,才能确保全流域的水安全。
河口来水减少负面影响多
许多人不相信长江“缺水”,可专家们的“未枯绸缪”不无道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说,全国江河水量2.3万亿立方米,长江就接近1万亿立方米,但万里长江一路而下,沿途被大量取用,河口来水逐年减少。随着各地经济发展,预计长江“河道外用水量”将达2300亿立方米;而“南水北调”工程将从西线、中线、东线跨流域调水数百亿立方米;加之三峡坝区175米高位的“蓄水池”作用,长江中下游的水位正越来越低。
根据已有监测数据推测,近长江河口的水文站水位可能在今后30年间下降2米左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胡春宏认为,下游泥沙减少、水位下降,可能引起河口湿地生长放缓甚至消退,水生生物种群结构改变,长江口咸水入侵加剧。
管水调水不可“厚涝薄旱”
种种迹象表明,长江已显枯水之势,亟待上中下游联合管水。陈吉余指出,科学调度的首要问题是统筹安排上游的蓄水时间。“上游是水能开发的集中区,水库必然是在汛期或者汛末蓄水。如果各个水库同时蓄水,遇到枯水年份,流往中下游的水量势必锐减。”令陈吉余担心的,还有中游的两湖补给:本来,洞庭湖和鄱阳湖是长江的中途补给站,但由于沿岸城市及工业发展,流域需水量增加,用水与补给互为消长。糟糕的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两湖流域旱灾频频,2006年、2007年、2009年洞庭湖“饥渴”难耐,湖盆两次露出,何谈补给?
“水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陈吉余说,防洪抗洪一直是长江减灾的主要目标,然而最近10年,长江局部地区干旱频繁,且未来有可能加剧,“厚涝薄旱”已非科学态度。
腾出支流让鱼类繁衍生息
长江水安全不仅牵系着两岸几亿人口的生存大计,也关乎400多种鱼类尤其是155种长江特有鱼类的命运。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告诉记者,随着水库、水坝、水闸等水利工程的兴建,已有40多种特有鱼类丧失了栖息地。
为充分利用河流落差,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呈梯级分布,“无意之中”对水域生态产生了叠加影响。曹文宣举例说,不同水温适宜不同鱼类产卵,有的14℃,有的16℃,有的18℃,但上游水库的联合运行会使下游水温相比天然河道下降2-3℃,部分鱼类不得不推迟产卵。为此曹文宣建议,对长江流域每一条规划梯级开发的河流进行整体环境评估,因地制宜地设立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考虑到干流的水温、径流易受上游水电站的叠加影响,而支流的水文条件处于自然状态,他建议水电规划尽可能地让出支流,为鱼类繁殖和仔、幼鱼的生长腾出“产房”和“摇篮”。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者:任荃 来源:文汇报
河口来水减少负面影响多
许多人不相信长江“缺水”,可专家们的“未枯绸缪”不无道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说,全国江河水量2.3万亿立方米,长江就接近1万亿立方米,但万里长江一路而下,沿途被大量取用,河口来水逐年减少。随着各地经济发展,预计长江“河道外用水量”将达2300亿立方米;而“南水北调”工程将从西线、中线、东线跨流域调水数百亿立方米;加之三峡坝区175米高位的“蓄水池”作用,长江中下游的水位正越来越低。
根据已有监测数据推测,近长江河口的水文站水位可能在今后30年间下降2米左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胡春宏认为,下游泥沙减少、水位下降,可能引起河口湿地生长放缓甚至消退,水生生物种群结构改变,长江口咸水入侵加剧。
管水调水不可“厚涝薄旱”
种种迹象表明,长江已显枯水之势,亟待上中下游联合管水。陈吉余指出,科学调度的首要问题是统筹安排上游的蓄水时间。“上游是水能开发的集中区,水库必然是在汛期或者汛末蓄水。如果各个水库同时蓄水,遇到枯水年份,流往中下游的水量势必锐减。”令陈吉余担心的,还有中游的两湖补给:本来,洞庭湖和鄱阳湖是长江的中途补给站,但由于沿岸城市及工业发展,流域需水量增加,用水与补给互为消长。糟糕的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两湖流域旱灾频频,2006年、2007年、2009年洞庭湖“饥渴”难耐,湖盆两次露出,何谈补给?
“水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陈吉余说,防洪抗洪一直是长江减灾的主要目标,然而最近10年,长江局部地区干旱频繁,且未来有可能加剧,“厚涝薄旱”已非科学态度。
腾出支流让鱼类繁衍生息
长江水安全不仅牵系着两岸几亿人口的生存大计,也关乎400多种鱼类尤其是155种长江特有鱼类的命运。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告诉记者,随着水库、水坝、水闸等水利工程的兴建,已有40多种特有鱼类丧失了栖息地。
为充分利用河流落差,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呈梯级分布,“无意之中”对水域生态产生了叠加影响。曹文宣举例说,不同水温适宜不同鱼类产卵,有的14℃,有的16℃,有的18℃,但上游水库的联合运行会使下游水温相比天然河道下降2-3℃,部分鱼类不得不推迟产卵。为此曹文宣建议,对长江流域每一条规划梯级开发的河流进行整体环境评估,因地制宜地设立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考虑到干流的水温、径流易受上游水电站的叠加影响,而支流的水文条件处于自然状态,他建议水电规划尽可能地让出支流,为鱼类繁殖和仔、幼鱼的生长腾出“产房”和“摇篮”。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者:任荃 来源:文汇报